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從「細水難流」到「暢快淋漓」,排尿困難竟是因為尿道狹窄!

2024-06-26健康
劉大爺(化名)今年76歲,2023年9月因排尿細、排尿費力來石門縣中醫醫院 門診就診,楊海蛟醫生詢問病史後得知,患者2年前因為「前列腺增生」在外院手術治療。術後出現尿線細,醫生建議行尿道狹窄擴張。
開始患者還能堅持,最後因疼痛沒有定期行尿道擴張。近半年排尿費力,且點滴而出,排尿時間延長,下腹脹痛,有時候需要用手擠壓腹部才能排尿。了解患者病情後考慮為「尿道狹窄」 ,因導尿失敗只能行膀胱造瘺術解決梗阻。
尿道狹窄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常見於外傷、炎癥、醫源性等原因。隨著外科手術的微創理念的逐步深入和腔鏡手術的快速發展,與其相關的醫源性損傷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而尿道狹窄,一直是困擾泌尿外科醫生的長久疑難問題。
尿道狹窄術前需明確尿道狹窄的部位、程度、長度、狹窄周圍組織的瘢痕情況,是否有並行癥(假道、尿道瘺)及術後感染等情況,這些都是影響尿道狹窄術後恢復的因素。
在外三科楊輝主任的帶領下,科室立即組織疑難病例討論。充分完善術前準備,術前行尿道造影檢查及經尿道輸尿管鏡檢查,發現距尿道口約2cm處尿道明顯變細,小兒輸尿管鏡勉強透過狹窄段尿道,長度約2cm,尿道狹窄處組織質地偏硬,未發現明顯假道及尿道憩室。
告知患者病情,若行單純的尿道擴張療效不確切,易反復狹窄,且少有患者能完全治愈,相反反復的定期的尿道擴張會不斷的損傷尿道粘膜,引起尿外滲,從而加重尿道狹窄。
當將上述風險告知患者後,患者又再次進入糾結狀態。醫生與患者耐心溝通:若不行手術治療,則長期留置膀胱造瘺管,且需定期更換,生活品質欠佳,有尿路感染的傾向。患者權衡利弊,最終決定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為尿道切開+腹側帶蒂皮瓣轉移尿道成形術(自體包皮替代尿道成形),該手術方法是套用自體組織一期重建治療前尿道狹窄的主要方法,因帶蒂皮瓣包含皮膚和血管蒂組織,不依賴受區的局部血供,可以就近取材、皮瓣活動度大等有優點。
術後2周, 拔除導尿管,患者尿線粗,無明顯排尿疼痛,陰莖形態基本正常。術後1月門診復診,尿線粗,夜尿1-2次/晚。
團隊術前精準評估、診斷明確,術中聯合內鏡探查、定位以及精細化的操作,才能以解除困擾患者多年的頑疾,為尿道狹窄這類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石門縣中醫醫院 楊海蛟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