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有種不正常的中醫復古思潮。就是許多網友對於古中醫過分崇拜。認為古代中醫,個個都是身懷絕技,人人皆可妙手回春,對古代中醫的神奇醫術,充滿了幻想。對現代醫學,又過分批評,說什麽醫學是一代不如一代,中醫衰落的原因,都是因為沒繼承好古中醫。
然而,事實又是什麽樣的呢?古代中醫,真的像影視劇和傳說中吹噓的那樣,醫療水平都很高嗎?
還真的不是。古代大多數中醫的真實醫療水平,可能差得出乎你的想象。
(一)已故的中醫學家何紹奇先生,是位追求真知,尊重事實的真君子。他在遺著【臨證得失與讀書質疑】中,轉載了【漢書.藝文誌】的一句醫學諺語,「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這句漢朝諺語裏的「中醫」,不是現代白話文裏「西醫與中醫」的中醫,而是「中等水平的醫生」的意思。古代把醫生的醫學水平,大致分為上等,中等,下等。中等水平的醫生,簡稱「中醫」。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的意思是,現在(當時是漢代)的醫生,醫學水平普遍較差。這是史書的公正記載。
在漢代生病,有4種可能的結果:
1,病人遇到水平很高的醫生,能把病治好,但這種機率很小,因為水平高的醫生,全國也沒幾個。
2,病人遇到大量的下等水平的醫生,治療後,病情反而加重,甚至把病人治死了。
3,病人遇到大量的中等水平的醫生,治療後,病情只是減輕。
4,病人即使有病不治,很多時候病情也會自然減輕。
在第4種情況裏,病人得了病不治療,病情也會自然減輕。在第3種情況裏,得了病,遇到中等水平的醫生,即諺語裏的「中醫」治療,病情也只是減輕。不治與讓「中醫」(中等水平的醫生)治,結果是一樣的!
所以說,「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這句諺語,至少說明,在無數後人崇拜的醫聖張仲景生活的漢朝,大多數醫生的水平,其實是很差的!
(二)古代中醫水平不怎麽樣,那現代中醫呢?
同樣是在何紹奇的書中,記載了已故現代中醫大師蒲輔周與他的一段對話。
蒲輔周先生,是公認的建國後的中醫大師,醫學水平舉世推崇,何紹奇曾向蒲輔周學醫。他曾對何紹奇說,如果把中醫分為上中下三等,上中下三等再細分為上中下三級,共九級水平,那他的醫學水平,只能算中等裏的中級,連中等裏的上級水平都達不到。
這把何紹奇嚇了一跳。何紹奇書在書中寫道,如果中醫大師蒲輔周的醫學水平算作中等裏的中級,那麽他自己的水平,只能算作下等裏的下級,也就是九級裏的最末級。
這當然是蒲輔周與何紹奇的自謙之辭。但是,也說明,連中醫大師蒲輔舟與中醫名家何紹奇,醫學水平都不過如此,那現代中醫界的真實水平,也就普遍較差了。
(三)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醫的醫學水平,其實並沒有網友們想象的那麽高明和神奇。
在古代,庸醫治死人的情況,太多了,可以說真正病死的人,還沒有死在庸醫手上的人多。
中醫,受歷史時代和科學水平的雙重局限,對疾病的認識,其實遠沒有現代醫學透徹。診斷沒有任何裝置儀器,全靠望聞問切——望病人神色,聽病人聲音,問病人癥狀,摸病人脈搏。治療方法,沒有輸液,沒有輸血,沒有真正的無菌手術,沒有搶救與監護裝置,只靠針灸與湯藥。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醫古代的霍亂,包括了現代的傳染病霍亂與各種上吐下瀉的急性腸胃炎。傳染病霍亂,禍害了中國幾千年,中醫何曾攻克過!中國古代死於霍亂的病人,何止億萬!為什麽?中醫無法輸液啊!當病人上吐下瀉時,任何湯藥也吃不下去啊!建國後,西醫完全消滅了霍亂,說明了什麽?再去神化和吹噓中醫的奇效療效,有意思嗎?
(四)現在網上對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與經方(張仲景的方子),簡直吹上了天。說什麽能治萬病,無病不治。倪海廈更是說醫學發展到張仲景,已經完美了,不需要任何發展了。倪海廈胡言亂語成這樣了,還是擋不住無數人對他宗教教主般的崇拜。倪海廈反對一切現代醫學,不也最終早逝了嗎?
再看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被尊為中醫經典,受到歷朝歷代中醫的頂禮膜拜,奉為聖書,與孔子的【論語】齊名,不容更改一字。但是,放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漏洞也是不少啊!隨便舉例,書中的厥證,厥陰病,不少是現在的迴圈衰竭與休克,書中的方子都有效嗎?如果有效,為什麽現代人不用了?因為搶救迴圈衰竭與休克,西醫比中醫有效太多了。
(五)再看歷代皇帝的平均壽命,才三十多歲。皇帝們享受最好的中醫醫療,壽命卻如此之短,說明了什麽?
這不是責備中醫,更不是黑中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醫醫學水平到那一步,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但是,醫學總是在發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