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開放氣道導致下頜脫位的處理和預防建議

2024-07-15健康

哎呀!病人怎麽嘴巴合不上了?這種尷尬的情況,作為麻醉醫生的你遇到過嗎?實際上,我們經常說的下頜脫臼一般指顳下頜關節脫位,或者叫顳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髁突滑出關節窩以外,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以致不能自行復回原位(圖1)。分類就不贅述了,臨床上以急性和復發性前脫位較常見。

圖1:顳下頜關節正常解剖圖和脫位圖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口腔科醫生急診經常遇到的情況,而麻醉醫生偶爾可能會在托下頜面罩給氧過程中遇到,或者放置喉罩過程中張口度過大導致,出現機率因個人手法和病人情況而異。本人最近十年遇到過大約3-4次,第一次是在病房急診插管,托下頜把病人嘴巴整合不攏了,當時呼叫了口腔科醫生前來協助,目睹了他的復位手法。另一次是在胃腸鏡手術時,該患者年老體弱,顳下頜關節囊松弛,再加之麻醉藥物的松弛作用就很容易脫位。還有一次是在手術室喉罩插管,該患者是一位習慣性脫位患者,一個月內自發性脫位10余次,放置喉罩的時候發現患者嘴巴合不攏了。一般來說容易脫位的,也意味著容易復位,所以遇到此類情況不要過於慌張和手足無措,可以先嘗試自己復位,實在不行再呼叫口腔科醫生或者上級麻醉醫生協助。

下頜關節復位的常見方法有口內法和口外法兩種。臨床上選擇口內法較多,具體操作是:取端坐位,操作者位於正前面,兩拇指纏上紗布,深入脫位者口腔內,兩拇指盡可能向後放在下頜磨牙頜面上,復位時拇指按壓下頜骨向下,其余手指將頦部慢慢的上推,力量逐漸加大,這時可聽到彈響聲,即可將下頜關節復位。我個人的經驗是,麻醉後患者下頜松弛,可以單手,將大拇指放進患者口內,抓住下頜骨,輕柔地按照下-後-上的步驟(圖2),一般也是可以復位進去的。

圖2:下頜骨脫位口內復位法

實際上我更倡導預防為主的理念,避免出現「先汙染後治理」的被動局面,對於脫位高危患者尤其要註意托下頜面罩給氧的時候的手法。無創開放氣道主要有仰頭舉頦法、仰頭擡頸法、雙手擡頜法三種(圖3)。前兩種需要排除患者頸椎損傷。

1.仰頭擡頦法:一手的小魚際下壓前額部,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起患者下頜的下方,將頜部向前擡起氣道開啟。這種方法在心肺復蘇時使用非常普遍。

2.仰頭擡頸法:一手擡起患者頸部,另一手小魚際壓患者的前額頭,使其頭後仰,從而開啟氣道。

3.雙手擡頜法:雙手從兩側抓起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從而開啟氣道。多用於頸部失真傷的患者。

圖3:仰頭擡頜法和雙手托下頜法

圖4:單手面罩給氧和雙手面罩給氧

單手面罩通氣也是麻醉醫生必須掌握的技巧(圖4),但是遇到特殊病人,比如肥胖/消瘦/無牙/有須等,就不容易托好或者漏氣,所以大部份麻醉醫生還是傾向於雙手托面罩。我們還會遇到插了鼻胃管的患者,扣面罩很容易漏氣,如果強行用力壓面罩的話也會導致用力過度,效果也不佳,可以嘗試在胃管出面罩的部位放一個橡膠手套的小技巧。(圖5)

圖5

雙手托頜法要想避免顳下頜關節脫位需要註意的地方,個人有幾個經驗總結:

1.食指或者中指可以輕輕的感受關節囊的松緊度,太松的話,施力的點盡量避開關節囊部位.

2.向上施力的分量不宜過大,滿足上下牙列基本咬合對齊即刻,向患者頭側施力的分量(往麻醉醫生自己方向拉的力)可以稍微大一點,並適度舉頦,融合仰頭舉頦和雙手托下頜兩種手法(圖6)。

3.如果遇到張口度較緊,或者肌松還未完全起效的情況,受開口器的啟發,可嘗試直接把牙墊置入患者口中輔助開放氣道(圖6),這樣托下頜會省力不少,尤其對於牙列向內的患者效果立竿見影。

通氣效果我們可以透過氣道壓,胸廓起伏,設定潮氣量和實際潮氣量差值,二氧化碳波形形狀和數值等判斷,氣道開放不佳容易將瓦斯壓入胃內,特別是小兒,胃脹氣除了增加嘔吐風險還會影響外科醫生做手術。

圖6:托頜法和牙墊輔助通氣法

以上主要是個人經驗分享,歡迎各位同行留言交流!

紹興市中心醫院麻醉科 胡聖仕

【溫馨提示】點個關註,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