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不做「凍感超人」!謹防職業性凍傷,防寒保暖是關鍵

2024-01-04健康
據最新訊息,新一輪冷空氣將直接影響湖南大部。屆時,省內最低氣溫將降至冰點附近。近日,國家疾控局釋出【寒潮公眾健康防護指南】,特別指出要加強嚴寒天氣勞動者健康保護。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病二科副主任醫師余燕湘提醒,職業性凍傷是中國法定職業病,常見發生凍傷的職業人群尤其要註意防寒保暖。
▲省職防院職二科副主任醫師余燕湘為凍傷患者上藥
常見發生凍傷的職業有哪些?
這些人群要註意
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病二科副主任醫師余燕湘介紹,凍傷全稱為凍結性冷傷,指因接觸嚴寒環境或介質(制冷劑、液態瓦斯等)導致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
「勞動者在職業過程中若發生凍傷,可在所在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余燕湘副主任指出,發生凍傷常見的職業包括寒冷季節從事戶外作業或低溫條件作業,如林業、建築業、礦業、運輸業、漁業、農業等。易發生凍傷的職業人群有林業工人、建築工人、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工人、郵遞員、戶外維修工人、清潔工人、食品冷藏工人、接觸化學制冷劑和低溫介質的工人等。
凍到什麽程度算凍傷?
發紅就要引起警惕
「凍傷多見於身體末梢暴露部位,如手、足、耳等,任何皮膚部位發紅或疼痛,都可能是凍傷。」余燕湘副主任表示,凍傷的癥狀和體征突出表現在受凍部位復溫融化後。臨床上凍傷分為四度:
Ⅰ度凍傷,損傷表皮層,伴有輕度刺痛、癢感或灼熱感,受凍皮膚早期蒼白,復溫後局部呈紅色或微紫紅色,伴有充血、水腫,1周左右痊愈,不留瘢痕。
Ⅱ度凍傷,損傷達真皮層,疼痛劇烈,復溫後皮膚呈紅色或暗紅色,水腫明顯,皮溫升高,有較大水皰,水皰內充滿橙黃或粉紅色透明液體。若無明顯感染,3周左右可痊愈,但受傷部位易出現多汗、對冷刺激敏感等後遺癥。
Ⅲ度凍傷,損傷深達皮下組織,感覺遲鈍,復溫後創面由蒼白變為紫紅或青紫色,皮溫較低,水腫明顯,出現血性水皰;愈後留有瘢痕及功能障礙。
Ⅳ度凍傷,損傷皮膚全層、皮下、肌肉及骨骼等組織,感覺喪失,復溫後皮膚呈紫藍色或青灰色,皮溫低,中度水腫,可見含咖啡色皰液的小水皰,嚴重時也可無水皰。嚴重者需截肢,如並行感染,還易形成濕性壞疽甚至氣性壞疽。
凍傷後怎麽辦?
這份自救手冊請收好
余燕湘副主任指出,若發生凍傷,應立即脫離寒冷環境或極低溫介質,轉移至防風保暖場所,采取保暖措施,直至指(趾)皮溫潮紅、肢體變軟。對處於凍結狀態的傷部,千萬不要采用拍打按摩、冷水浸泡、冰雪搓擦或明火烘烤等方法復溫,可將傷肢放入40℃-42℃溫水進行快速復溫,嚴重凍傷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凍傷?
防寒保暖是關鍵
「做好防寒保暖是預防凍傷的關鍵。」余燕湘副主任建議,尤其要註意保護好耳、鼻、手、足等部位,但手套、鞋襪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迴圈。此外,適度運動、多吃溫補食物也可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增強免疫力。需要註意的是,潮濕環境下更容易導致凍傷,因此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更換衣物。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文娜 龔楚喬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