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血肉之心與神明之心之中醫認識

2024-06-30健康

中醫對「心」的認識,更加廣泛、深入,「心」不僅僅是一個「血泵」,而是具有氣、血、神三位一體的臟器。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起著主宰生命的作用,故有「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的論點。

中醫認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區別。血肉之心即心臟的解刨實質結構,神明之心即心可以進行意識、思維、情誌等精神活動的功能。

【醫學入門·五臟】曰:「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

孟子在中國哲學史上首先肯定心具有思維作用,提出「心之官則思」的命題,「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

【釋名·釋形體】也雲:「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也。」

【說文系傳通論】總結到:「心者,人之本也,身之中也,人與俱生,故於交,心象人心之正中也。」

總之,中國古代哲學對心的詮釋,從心的實質臟器功能,引申出心之所思所想,神明所在,上升到思維意識、精神情誌的形神理論,即所謂形神兼備,心之主宰。

現代醫學也證明,心臟不僅僅是一個血液迴圈的動力泵,而且具有內分泌功能。目前研究發現心肌細胞能夠產生和分泌心鈉肽、腦鈉肽、腎素一血管收縮素、內源性類洋地黃素、抗心律不整肽、心肌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因子等多種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對心血管的功能起著調節作用。

中醫認為心為生命之本,具有主血脈和主神誌兩大基本功能。

心臟既有血的功能也有氣的作用

心主血脈,即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執行,流註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作用。心主血脈包括心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

心主血,是心氣能推動血液執行,以輸送營養物質於全身臟腑形體官竅。人體各臟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皆有賴於血液的濡養,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維持生命活動。而心臟的搏動,主要依賴心氣的推動和調控作用。心氣足,心陰與心陽協調,血脈通利,血液才能正常地輸布全身,即所謂心氣布於表,發揮其濡養作用。若心氣不足,特別是心陽不足,或心陰不足,陰陽失調,血脈不利,均可導致血液執行失常。

心還有生血作用,即所謂「奉心化赤」。主要指水谷經脾胃之運化,轉化為水谷精微,上輸於肺,水谷之精再化為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入脈,經心火的溫煦作用,化赤為營養之血,故有「血生於心。」之說。

心主脈,是指心中之陽鼓動心臟的搏動,心陰心血充盈,脈管舒縮有序,使脈道通利,血流通暢。心陽心氣充沛,心臟有規律的搏動,脈管有規律的舒縮,血液則被輸送到各臟腑形體官竅,發揮濡養作用,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脈為血之府,是容納和運輸血液的通道。營血與氣並列於脈中,故【靈樞·決氣】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血液能正常執行,發揮其濡養作用,除心氣充沛外,還有賴於血液的充盈和脈道的通利。心陽與心陰協調共濟,則脈管舒縮有度,氣行血,血載氣,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既不過速而致妄行,又不過緩而致瘀滯。如此血液方能在經脈中流行不止,迴圈往復,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血液供給的營養。

若心陽心氣不充,心陰不足,或陰陽失調,則經脈壅塞不通,舒縮失常,不能正常地輸送血液,人體得不到血液濡養,但見氣虛血瘀、氣滯血瘀、陰陽兩虛,血不養心而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憋氣、壓迫性疼痛,唇舌青紫,脈細澀或結代等癥。

心藏神,主神誌,是指心具有精神、意識、和思維功能,能指揮和調節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誌等心理活動的功能。故有「心者,神之舍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靈樞·大惑】【素問· 靈蘭秘典論】)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誌等俠義之神。

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們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心神正常,則人體各臟腑的功能互相協調,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馭氣控精,調節血液和津液的執行輸布,而精藏於五臟之中而為五臟之精,五臟之精所化之氣為五臟之氣,五臟之氣推動和調控五臟的功能。因此,心神透過駕馭協調各臟腑之氣以達到調控各臟腑功能之目的。由於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靈樞·邪客】)。同時,心為神明之臟,主宰精神意識思維及情誌活動,如【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觀事物並作出反應,進行心理、意識和思維活動的臟器。這一復雜的精神活動實際上是在「心神」的主導下,由五臟協作共同完成的。由於心為藏神之臟,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情誌所傷,首傷心神,次傷臟腑,波及經絡血脈,導致臟腑氣機紊亂。

心主血脈與心藏神是密不可分的,血載氣,氣融於血,血中之陽,血中之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互根,相互轉化,保持陰陽平衡,其中,心血藏神,心血足、血脈利是神誌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如【靈樞·營衛生會】說:「血者,神氣也。」心血,即在心臟與血脈中化生和執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以調控心血的執行,濡養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及心脈自身。

總之,生命的正常執行,除了有完整的血肉之心,還必須有積善成德的神明之心,充沛的血液,通利的血脈,皆依賴於心氣,氣貴於和,人由氣生,氣由神住,養氣全神,可得真道。所以,調「心」,不能只關註血脈,還應保養元氣,調暢氣機,還要註意神明之心的養護,保持心平氣和,樂觀豁達,才能不辜負人「心」之真諦。

心平氣和、樂觀開朗有助於心臟的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