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消食導滯、健脾化濕、溫腎固澀,治療腹瀉,這6個中成藥您要知道

2024-09-28健康

在中醫理論中,腹瀉‬屬於‬「泄瀉‬」的‬範疇‬,多以外感邪氣、內傷情誌、飲食不節、病後體虛、臟腑功能失調為基本病機,應隨證施治,如脾虛濕盛證宜用補脾益腸丸,脾腎陽虛證宜固本益腸片,二肝郁脾虛者可用痛瀉寧等,今天‬為大家‬介紹‬6個‬治療‬腹瀉‬的‬中成藥‬:

一、傷食泄瀉:

1、加味保和丸:

組方為山楂(炒)、六神麴(麩炒)、麥芽(炒)、白朮(麩炒)、茯苓、法半夏、厚樸(姜炙)、枳實、枳殼(麩炒)、陳皮、香附(醋炙)。此方以山楂、六神麴、麥芽以消食化積為君藥。其中山楂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六神麴消一切宿食谷積,麥芽長於消面食之積。白朮、茯苓健脾益氣,化濕行水;半夏降氣和胃、化滯止嘔,三者共為臣藥,以助脾胃運化。厚樸、枳實、枳殼、陳皮、香附,使氣行則水行,氣順則食下,有行氣和胃、下氣除滿、消積化滯的功效,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和中、開胃消食之功。

在臨床上,加味保和丸用於治療飲食內停或痰食內阻,腸胃氣滯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稀溏,伴有不消化食物,氣味酸臭,或如敗卵,脘腹脹滿,便前腹痛,瀉後痛減,腹痛拒按,噯氣酸餿,或有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舌苔厚膩,或微黃,脈滑實。

2、枳實導滯丸:

組方為枳實(炒)、大黃、六神麴(炒)、黃芩、黃連(姜汁炒)、茯苓、白朮(炒)、澤瀉。方中枳實消痞導滯,為君藥。六神麴健胃消食化積,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大黃苦寒、瀉下通便、蕩滌實積,共為臣藥。茯苓、白朮、澤瀉健脾益氣、滲濕和中,使濕熱從小便而出,又能顧護脾胃,三者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導滯、清熱利濕之功。

在臨床上,枳實導滯丸用於治療宿食停滯腸胃,氣機阻滯所致的泄瀉,癥見腹痛腸鳴,脘腹脹滿,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瀉下伴有不消化食物,噯腐吞酸,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二、脾胃虛弱:

1、六君子丸:

組方為黨參、白朮(麩炒)、茯苓、半夏(制)、陳皮、炙甘草。方中黨參甘平,入脾肺經,補中益氣,為君藥。白朮甘溫,補氣健脾,茯苓甘淡,健脾滲濕,共為臣藥。半夏辛溫而燥,善化濕痰,降逆和胃止嘔。陳皮辛溫苦燥,既可調暢氣機除胸脘痞悶,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嘔吐,同半夏合用,尚能燥濕化痰,是為佐藥。炙甘草甘溫,既可補中益氣,又可調和諸藥,用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氣,燥濕化痰之功。

在臨床上,六君子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胃氣不和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不易消化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納食減少,脘腹脹悶,或惡心嘔吐,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皆白,脈細弱;慢性腹瀉、腸易激症候群、潰瘍性結腸炎、放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見上述證候者。

2、補脾益腸丸:

組方為黃芪、黨參(米炒)、白朮(土炒)、肉桂、乾薑(炮)、補骨脂(鹽制)、白芍、當歸(土炒)、砂仁、木香、延胡索(制)、荔枝核、防風、赤石脂(煆)、炙甘草。方中黃芪、黨參、白朮補中益氣,健脾升陽,厚腸止瀉,共為君藥。肉桂、乾薑、補骨脂溫中散寒,暖脾止瀉,共為臣藥。白芍補血斂陰,柔肝止痛;當歸養血補血,散寒止痛;砂仁、木香、延胡索、荔枝核活血祛瘀,行氣止痛;防風疏肝理脾,勝濕止瀉;赤石脂澀腸止血止瀉,共為佐藥。炙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之功。


在臨床的,補脾益腸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寒邪困脾所致的泄瀉,癥見腹痛,腸鳴,黏液血便,腹脹;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症候群見上述證候者。

三、腎陽虛衰:

1、四神丸:

組方為補骨脂(鹽炒)、肉豆蔻(煨)、吳茱萸(制)、五味子(醋製)、大棗(去核)。方中補骨脂大溫,補腎陽以溫脾土,治腎泄,為君藥。肉豆蔻溫脾暖胃,澀腸止瀉;吳茱萸辛苦大熱,溫脾腎以散陰寒,配合君藥溫腎暖脾,固澀止瀉,故為臣藥。五味子酸溫,固腎益氣,澀腸止瀉,大棗補脾養胃,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溫腎散寒,澀腸止瀉之功。

在臨床上,四神丸可用於腎陽不足,傷及脾陽所致的泄瀉,癥見腸鳴,腹脹,五更溏瀉,久瀉不止,食少不化,面黃,肢冷;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症候群見上述證候者。

2、固腸止瀉丸:

組方為烏梅(或烏梅肉)、黃連、罌粟殼、乾薑、木香、延胡索。方中烏梅酸澀,澀腸止瀉,用於久瀉久痢,為君藥。黃連苦寒,清熱燥濕止瀉,罌粟殼澀腸止瀉止痛,兩藥祛邪與固澀兼顧,共為臣藥。乾薑辛熱,溫暖脾胃,佐制黃連苦寒之性;木香、延胡索合用,行氣導滯,散痞止痛,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調和肝脾,澀腸止痛之功。

在臨床上,固腸止瀉丸用於治療肝脾不和所致的泄瀉,癥見腹瀉,腹脹,腹痛,兩脅脹滿,噯腐吞酸,呃逆,煩躁,郁悶,食少;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見上述證候者。此外,還有治療腹瀉型腸道易激症候群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