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婁紹昆:以小見大,診治普通感冒,應當是每個中醫師的基本功

2023-12-07健康

文章來源:

中醫書友會 2023-12-06 06:31 發表於北京

I 導讀: 婁紹昆先生是我在經方界的朋友,也是我們經方人的老師。他在【中醫人生】裏,介紹了自己對表證的深度理解,我讀後感慨,做學問、上臨床,當向婁老學習!

辨別表證不容易

作者/婁紹昆

普通感冒,應該是中醫臨床最基本的病癥之一,診治普通感冒應當是每個中醫師的基本功,但說一句得罪人的大實話,可以說,現代中醫師中不能正確辨治普通感冒的人不少,這的確令人難以接受,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傷寒論中的表證就是太陽病,仲景對它的論述極為仔細,占總篇幅的一小半。陸淵雷的解釋是,太陽病最難,所以要花大力氣去作,例如剖竹子,剛開始時非全力以赴不可,待到刀子砍進去了,就可以輕輕用力,也能勢如破竹了。

歷代醫家也以表證的掌握與否來衡量醫者的臨床水平。

現代一個上海的名醫想把兒子培養成優秀的中醫師,在兒子中學畢業後,就送到自己一位同行好友處學習中醫,一邊讀經典,一邊侍診抄方。兩年後又轉到另一個同行好友學習一年,隨後送他去日本讀醫科大學。

五年後,兒子畢業回國後,就讓他在父親自己的診所裏抄方,手把手地教他辨證施治,一年後就讓他在父親診所裏另設一室獨立處方,每逢疑難處可以隨時請教,但規定高熱患者與風癆臌膈等病人一定要請父親會診,並由父親主治,以示對患者的負責。這樣過了兩年,兒子漸漸成熟起來了。

有一天下午,父親遠地出診了,浦東來了一個 高熱半月 的病人,只好由他兒子來診治了,他兒子認為是麻黃湯證,就給病人開了四味藥,立刻給病人煎好服下,並留下觀察。

服藥後兩個小時,病人微微汗出,體溫稍退, 由寒熱並行轉變為往來寒熱 ,再診視舌頭,舌淡紅苔黃膩,尚有口苦、嘔惡、涎臭、胸悶等癥狀, 於是另給柴芩清膽湯 二劑。

待他父親回來,兒子講述了以上的診治經過,父親聽後半天不說話,好一會兒,突然喜形於色,手掌高高舉起,把桌子大拍一下,對兒子說,「你有飯吃了!」意思是說兒子能獨立行醫了。並通知家人二天後在上海大酒店宴請兒子的二位老師及同行好友,以祝賀兒子「有飯吃了。」

當時他兒子有點兒想不通,心裏想:「為什麽二次拜師沒有請客設宴,日本留學畢業回來也沒有擺酒慶祝,現在我只開出了一個麻黃湯,父親反而會高興得這樣?麻黃湯不是十年前剛學醫時就了如指掌的嗎?」

父親對他的心思一清二楚,就對他說:「兒子,你記住,理論上知道了不等於懂了,懂了不等於會了,只有等到你真正地掌握了方證相對,才算你入了門,入了門才有飯吃。這有飯吃,是指真正地憑自己的本領立身處世。」

他父親最後的幾句話是壓低聲音講的:「麻黃湯像一個中醫精靈,你熱愛中醫的時候你就會得到它的青睞與關愛,等到你對中醫失去了感情,對中醫臨床的熱情減退的時候,它就會悄悄地離開了你。孩子,父親祝願你一輩子永遠與中醫臨床相伴。」

這個故事不知道是否杜撰的,但對我的影響很大。使我時時擔心中醫的精靈會離我而去,瞑瞑之中促使我經常翻翻【傷寒論】的有關著作,從中尋覓著這精靈的蹤息。

感冒的治療,是以【內經】 「發表不遠熱,攻裏不遠寒」 為主要原則的。 辛溫解表是晉唐以前中醫治療外感表證的主要方法。金元時代,劉河間倡導辛涼甘寒解表,為外感表證的診治開辟了新的門徑。其弟子張子和 「傷寒宗仲景,熱病從河間」 ,辛熱辛涼並列不悖。

時至明清,溫病學從傷寒學中分化出來,自成獨立體系,新感用辛涼,伏邪以苦寒,漸成共識。晚清以降,隨著溫病學說的普及,偏愛辛涼而畏怕辛溫的見解漸漸成為社會時尚。

為了糾正時弊,傷寒學派醫家矯枉過正地否定了溫病學說,如陸九芝認為太陽病唯有表寒證,所謂的「表熱證」其實就是陽明病。

陸淵雷繼承了陸九芝的觀點,他在一篇 【傷寒之外沒有溫熱】 的論文中說:「仆自從師實習以來,遇所謂溫病者,未嘗一用銀翹桑菊,亦未嘗一遇逆傳心包之癥,有之則銀翹桑菊之壞病耳。是知逆傳心包,正是辛涼輕劑所造成,時師投辛涼輕劑時,必預言其逆傳心包,既而果然,則病家以為神,醫家亦自以為神。」雖然言之鑿鑿,但是言過其實有失偏頗。

感冒初起應治以辛溫解表法,不僅僅屬於傷寒學說。 溫病學說經典之一的【溫病條辨】也是以辛溫解表的桂枝湯為開篇第一方的。其第四條日:

「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

對此吳鞠通進一步解釋道: 「傷寒之惡寒,太陽屬寒水而主表,故惡風寒。溫病之惡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惡風寒也。」

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中,也有大量使用辛溫解表法的醫案。這充分說明對外感病的認識,雖然可以有傷寒學說與溫病學說的不同角度,但是尊重臨床的客觀現實則是一致的。

對於感冒我們應該有一個全面、整體的認識。事實一再表明,無論是感受時邪中的哪一種邪氣,其初期的表現幾乎是一樣的, 只要有惡風寒之表證,都應該使用辛溫解表之法治療。只有等其入裏化熱之後,才可以酌情選用辛涼解表法。

所以日本各派漢方家,如大冢敬節、矢數道明、清水藤太郎、藤平健、龍野一雄等都認為 葛根湯、桂枝湯是普通感冒初期的首選方,也是所有急性傳染性、急性感染性前驅期的首選方。 甚至把葛根湯列為普通感冒初期的家庭用藥。

表寒證用辛溫藥一汗而解的不在少數,然而臨床上我們也常常看到汗解後體溫不但沒有恢復正常,有的反而有上升的情況,於是有些人就錯誤地認為辛溫藥用錯了,將病情的正常演變,錯認為是誤治 ,嚇得以後不敢使用辛溫的方藥了。

太陽病傳不傳入陽明,醫師預先無法預料,也可能因許多無法預料的因素而陷入三陰,所以醫師只能根據太陽病治療,不然的話,更加被動。

太陽病辛溫解表時,醫師預先預料到可能導致體溫不降反而升高進入陽明病,病家就不會害怕,哪怕病人愚昧,對醫師預先預料的可能,還是會接受的,這不同於醫師事後的解釋。更重要的是醫師預先對此種病情的正常演變能夠胸有成竹,那就不會亂了方寸。

臨床上外感熱病太陽病階段表現復雜,如表寒證有用辛溫藥一汗而解的,有汗解後體溫稍有下降的,也有不但沒有恢復正常,反而有上升的,但是只要醫者接著隨證治之,就會順利治愈。

  • 例:
  • 僅舉我的一個治療驗案加以說明:

    朋友之女,五周歲, 外感發熱,體溫39℃,頭痛、惡寒、無汗 ,葛根湯證,傍晚分時服用葛根湯第一煎汁。

    到了第二天上午朋友又抱孩子來診,說孩子 服用中藥以後,稍有汗出,但是淩晨四點鐘左右突然啼哭不已,面紅唇焦,口渴飲冷,煩躁無汗,體溫39.5℃ ,因此就不敢煎煮葛根湯的第二汁。

    我認為 病情從太陽傳入陽明,太陽陽明合病大青龍湯證 ,就處方一味生石膏七錢,叫朋友把它與葛根湯第一煎後的藥渣一起煎煮後取汁服下,隨時觀察病情變化。晚飯後,朋友來告訴我,藥後大概一個小時,孩子汗出燒退,中午吃了一碗稀飯後就跑到外面玩了。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中醫人生】丨作者/婁紹昆。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