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軟化血管」騙了國人30年!醫生提醒:身體出現這一表現,需重視

2024-08-19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感謝各位看官,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一個寧靜的周末早晨,老李像往常一樣來到公園散步。

他今年已經65歲了,身體一直不錯,除了偶爾感到腿腳有些發麻外,並沒有什麽大毛病。

最近他的朋友老張,向他推薦了一種「軟化血管」的保健品 ,聲稱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讓血管「更年輕」。

老張告訴老李:「你看我這幾年吃了這東西,走路都比以前輕松了,血管軟了,血壓也穩了。你也趕緊試試吧」

老李心想,自己年紀大了,血管確實可能需要「軟化」一下,於是他也買了一瓶開始服用。

幾個月後老李發現,自己腿腳發麻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頻繁了。

起初他以為是天氣原因,直到有一天他在散步時突然感到一陣眩暈,差點摔倒,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老李趕緊去了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生告訴他,這並不是因為「血管硬化」引起的問題,而是他多年的高血脂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

醫生嚴肅地對他說:「 市面上所謂的‘軟化血管’產品根本沒有科學依據,更別說治病了。

相反這些產品可能會掩蓋真正的健康問題,讓患者延誤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所謂的「軟化血管」並沒有明確的科學定義。醫學上並不存在讓血管「軟化」的藥物或者保健品。

根據【柳葉刀】一項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範圍內的頭號殺手,占所有死亡病例的31%。

在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每年導致近300萬人死亡。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提醒我們,不應輕信市面上的保健品,而應註重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如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和定期體檢 ,以科學的方式管理和維護血管健康。

那麽面對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應對。

一、血管真的能軟化嗎

很多人都聽過「軟化血管」這個說法,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似乎都認為血管硬了就得軟化,仿佛一切心腦血管問題,都能透過軟化血管來解決,那麽血管真的能「軟化」嗎。

解釋血管軟化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在醫學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時血管壁會出現脂質沈積,形成斑塊,導致血管變得又厚又硬,彈性減弱。

血管硬化聽起來似乎很可怕,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動脈粥樣硬化不僅會引起血管狹窄,還可能導致血流不暢,甚至形成血栓,帶來嚴重的心梗、腦梗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那麽是不是找到一個辦法,把這些斑塊「清除」掉,血管就能恢復柔軟呢。

很多商家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打著「軟化血管」的旗號,推銷各種保健品,聲稱可以溶解斑塊,恢復血管彈性,可事實是這種說法既不科學也不靠譜。

因為血管並不是一塊橡皮泥,可以隨意軟化。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涉及脂質代謝異常、炎癥反應等多種因素。

一旦形成斑塊,就像墻上的水垢,不可能輕易洗掉。而且市面上的所謂「軟化血管」產品成分復雜多樣,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驗證,效果也很難保證。

曾有醫生開玩笑地說:「要是有這麽神奇的藥,醫院還要做什麽心臟支架手術?」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也道出了一個事實,動脈粥樣硬化並不是靠吃藥就能「軟化」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健康管理。

一般來說,降脂藥物、抗凝藥物等可以幫助控制病情, 但要指望這些藥物讓血管重新變「軟」是不現實的。

在生活中,有些人發現自己血脂高、血壓高,聽信保健品的宣傳,想著吃點「軟化血管」的產品就能萬事大吉,結果延誤了正規治療,等到問題嚴重時才後悔莫及。

事實上,預防和控制軔脈粥樣硬化的關鍵還是在於生活方式的調整。健康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才是真正保護血管的有效途徑。

醫生們一再強調,老年人尤其要註意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之道。

至於市面上的那些「軟化血管」產品,如果真的有效,恐怕早就成了醫院的主流藥物,而不是在保健品市場上大行其道了。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並非一日之功,血管的健康也需要我們日復一日的呵護。

別再想著有什麽「速效」產品能夠讓血管瞬間變軟,踏實地從飲食、運動、心態等方面著手,才是真正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態度。

二、身體出現這一表現,需重視

老李最近總感覺走路時腿腳發麻,起初沒在意,以為是年紀大了的緣故。

可隨著癥狀加重,他偶爾還會感到頭暈、胸悶,有時候上樓梯更是氣喘籲籲,得停下來歇口氣。

老李這才覺得有些不對勁,但依舊沒放在心上, 直到那天在公園差點摔倒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很多人跟老李一樣,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時總覺得是小問題,能扛就扛。但其實這些「小問題」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尤其是在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最常見的表現,包括腿腳發麻、頭暈、胸悶、乏力等,往往和其他疾病癥狀相似,因此容易被誤解或忽略。

當我們腿腳發麻,特別是在走路或運動時加重,可能預示著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液供應不足。

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動脈狹窄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肢體壞死,需要截肢,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腿腳發麻,頭暈和胸悶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典型訊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引發頭暈。

尤其是在突然站起或劇烈運動時更為明顯。

而胸悶、氣短則常常與冠心病有關,這意味著心臟的血液供應出現了問題。如果不加重視隨時可能引發心梗,危及生命。

這些癥狀看似不大,但背後隱藏的健康風險卻不容小覷。

老李當時的腿腳發麻、頭暈,其實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表現。因為他忽視了這些訊號,差點釀成大禍。

在醫院的檢查中,老李的醫生用血管造影技術發現他的動脈已經有了明顯的斑塊沈積。

醫生告訴他,如果再晚來一步,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

幸好及時發現,醫生為他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並建議他從生活習慣上進行調整。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吃點藥、服點保健品就能解決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離不開長期的生活方式管理。

定期體檢、控制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這些才是真正對癥下藥的關鍵。

如果身體出現類似老李的這些表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哪怕只是偶爾出現也需要盡早就醫檢查,確保自己的血管健康不受威脅。

因為健康問題從來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只有警惕這些早期訊號,才能避免更大的健康隱患。

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好好保養才能享受更多健康、快樂的時光。

三、結語

「軟化血管」的概念不過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誤導,長期以來讓許多人陷入了錯誤的健康觀念。

保持血管健康最重要的是透過科學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飲食和鍛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守護好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參考資料

【1】丁曉慶.朱義文.「軟化血管」,偏方不可信[J].中醫健康養生,2023,9(12):50-55.

【2】錢多多.血管真的能被「軟化」嗎[J].健康博覽,2020(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