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治療肩周炎效率極高的幾個穴位

2024-06-24健康
當提及魚際與外關穴位時,這兩者的結合仿佛是為肩胛內沿的疼痛與外展障礙量身打造。左手與右手的交替使用,宛如一場輕盈的舞蹈,既展現了中醫的精妙,又讓患者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治療的舒適與和諧。
再論陽陵泉與三裏下這一組合,仿佛兩位默契的舞者,在胃經的舞台上共舞,它們對肩胛外側的疼痛與胳膊內收的障礙有著非凡的療效。這種治療方式如同春風拂面,帶給患者的是希望與舒適。
而聽宮與養老這一對穴位,則像是專為那些胳膊無法擡高的患者而設。在針刺的過程中,讓患者輕輕活動患肢,外旋、內收、擡舉,仿佛是在引導患者找回失去的力量與自由。有的患者甚至在當場就能感受到明顯的改善,疼痛減輕,活動範圍擴大,仿佛重拾了生活的樂趣。
我曾以這三組穴位為主,治療過一位50歲的肩周炎患者。他病史長達一年,多方治療均無果,疼痛使他度日如年。但在我手中,每次取穴不過五處,經過11次的針刺治療,他的病情便緩解了一大半。這不僅是對我醫術的肯定,更是對中醫針灸的深深敬意。
奇穴,這古老的針灸秘訣,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千年的智慧光芒。在這裏,一針便可直刺肩周炎壓痛點,那瞬間的酸麻脹感仿佛電流般傳遍全身,伴隨著病人的連咳三聲,仿佛開啟了身體的閥門,使得患處瞬間得到緩解。而這神奇的穴位,正是位於內關上八寸,左右各一,仿佛兩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肩部的健康。這是祖傳的秘密,經過無數代人的驗證,其效果之顯著,令人嘆為觀止。
再來說說條山穴,這更是針灸治療肩周炎的一絕。一針條口穴透承山,便是一針兩穴,其威力更是驚人。條口穴與承山穴,一屬足陽明胃經,一屬足太陽膀胱經,兩者經氣上行,同交於肩,共同構築起治療肩周炎的神奇網路。這樣的組合,仿佛是兩位武林高手聯手,威力倍增,令肩周炎的陰霾在頃刻間煙消雲散。
這一切的治療理念,都源自古人的智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內病外治,外病內治,這些古老的法則在針灸領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從【素問.五常政大論】到【靈樞.終始篇】,古人的著作中無不透露著這種治療的精髓。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這不僅僅是人體的基本氣機運動形式,更是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核心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針灸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得以確立,讓古老的針灸智慧在當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3.
肩周炎,這一頑固的肩部疾病,給患者帶來了無盡的痛苦。為了尋求解脫之道,我深入研究針灸學,終得一奇效穴位,我稱之為「肩周炎穴」。此穴位於足三裏之下1.5寸,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的神奇鑰匙,專為解鎖肩周炎的桎梏而生。
治療時,病人仰臥,我持三寸長針,輕輕刺入穴位,同側取穴,猶如一把鑰匙緩緩插入鎖孔。接著,我運用遊離滯針術,針尖在脛腓骨之間輕輕撚轉,仿佛是在彈奏一曲無聲的樂章。當針感如電流般傳至足底,我知道,這便是最佳的狀態。此時,我囑咐患者輕輕活動患肩,仿佛是在喚醒沈睡的肌肉。
留針30分鐘,期間我會在患肩處做些放松手法,仿佛是在為疲憊的肌肉輕輕按摩。如此,一次治療,便可讓患者感受到明顯的緩解,甚至有可能痊愈。
此外,我還發現此穴對於腰痛也有奇效。只需手法稍作變動,針尖向上,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瀉,便可為患者帶來腰痛之解。
而在我的針灸治療歷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發現——肩陵穴。此穴位於陰陵泉穴下九分處,我運用撚轉提插的手法,得氣為要,活動關節最佳。對於肩周炎,此方法有著高達100%的有效率和96.7%的治愈率。我曾因此榮獲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並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報道。
在治療肩周炎的初期,此方法效果尤佳,輕者一次見效,重者不過三次。但我必須強調,治療期間務必配合活動患處關節,這樣才能使治療效果最大化。如遇復發或頑固者,我還可配合經驗方肩周炎藥酒方,服用月余,效果更佳。
肩胛部疼痛,如同頑固的陰霾籠罩在患者心頭,讓人寢食難安。近期,我有幸連續為六位深受肩胛疼痛困擾的患者提供了治療,且效果顯著,令人欣喜。
其中一位患者,肩胛部疼痛已達四個多月之久,如被繩索緊縛,曾嘗試藥物、針灸、貼膏、拔罐等多種療法,卻如泥牛入海,不見成效。另一位患者,疼痛更是長達兩年,歷經諸般治療,皆未能撥雲見日。更有四位患者,急性發作,疼痛難忍,其中一位甚至因頸椎增生在醫院治療,卻反而疼痛加劇,頸部活動受限。
面對這些患者,我采用了獨特的治療方法:首先,我仔細尋找患側胸前與肩胛對應部位的痛點,猶如偵探尋找線索,一旦找到特痛點,便施以精準的點按,持續5-10分鐘,猶如春風化雨,點到痛止。其次,我轉而按健側的尺澤穴,該穴乃肺經要穴,主氣主節,如調理琴弦般調和患者體內的氣血。
對於急性發作的患者,我僅用兩次治療便見奇效;那位疼痛四個月的患者,三次治療後疼痛便消失無蹤;而那位疼痛兩年的患者,經過五次治療,疼痛已大大減輕,生活重回正軌。
肩周炎的治療方法繁多,但我挑選了這些取穴少、適用性強的方法,希望它們能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比如,我曾在對側下尋找陽陵泉的壓痛點,讓患者連咳三聲後進針,強烈的酸麻脹感瞬間擴散,同時配合患者活動患肩,病痛即刻減輕了八成。這神奇的療效,正是源於陽陵泉作為八會穴之筋會穴的獨特作用。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只要能夠迅速減輕患者的痛苦,便是我們醫者追求的目標。願這些經驗之談,能為同道老師提供些許參考與幫助。
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頸椎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肩袖損傷、頸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軟骨炎、崗上肌腱斷裂等引起的疼痛。
治療方法:肩痛穴
定位:位於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
解剖:在腓骨長肌與趾縱伸肌之間,深層為腓骨短肌,布有脛前動靜脈肌支和腓淺神經。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腓淺神經或腓深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
針感:以觸電似針感向足背,足趾和踝關節傳匯出現的麻脹感為宜。
針刺手法:(滯針)采用28號3寸毫針1支,行直刺法,進針約2.5寸,可行上下提插針刺手法,待出現針感即可快速出針,整個針刺時間應控制在3秒鐘以內。病情較重、病情較長的患者可留針以增強針效。留針期間可適當配合肩部運動。
功能:消炎止痛,降壓,醒腦,擴張血管,調節內臟,調節胃腸,內分泌。
歌訣:肩痛穴稱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側。交叉取穴腓神經,肩部病變與落枕。胸痛腹痛與偏癱,降壓腰痛與昏厥。
技術關鍵環節
1.定位準確。位於小腿腓側,腓骨小頭與外踝高點的連線上,髕骨中線下5寸處,或髕骨中線與踝連線之中上1/3處。也可根據足三裏穴下2寸,上巨虛穴上1寸,以偏於腓側1寸的原則取穴。
2.交叉取穴。即右側肩周炎取左側穴位,左側肩周炎取右側穴位。
3.快速進針。針尖與皮膚呈90度角向下直刺2.5寸左右。
4.快速手法。即進針快,出針快,整個針刺過程控制在3秒鐘內。
5.針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脹,並向足部放射為宜,個別患者可傳導至肩部,傳至肩部者療效最佳。
治療時間及療程:發病2周以內者,每日針1次,14次為1療程;發病2-4周者,每日針1次,21次為1療程;發病4周以上者,每日針1次,28次為一療程。
註意事項及禁忌癥
1.在急性炎癥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進行功能鍛煉。
2.在急性炎癥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嚴禁在局部進行機械性治療,如按摩、針刀、局封等。
3.對體質虛、體質過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針刺肩痛穴後可出現局部痛或不適感,可以透過交叉針刺膝痛穴緩解。
特點1.取穴少,痛苦小。
2.見效快,療效高。
3.操作簡便,易於普及。
4.安全性較高。
5.突出人體自身平衡。
本法具有安全簡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適宜於廣大農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