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經歷3個以上的醫生、確診或需10年,這是個什麽病?

2024-03-31健康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30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蔚然)從首次發病到確診,或需經歷10年的時間,問診3個以上的醫生,這是一個什麽病?答案是雙相情感障礙。

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在今年的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來臨前夕,長沙晚報記者采訪了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睡眠障礙專科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臨床心理三病區主任譚立文教授。譚立文教授提醒,目前公眾對雙相情感障礙的認知率較低,不少患者被誤診,或者沒有得到規範治療。早發現、遵醫囑盡早規範治療,才能為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回歸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雙相情感障礙極易與多種精神疾病混淆,誤診漏診率高

譚立文教授介紹,雙相情感障礙也被稱為「躁郁癥」,它是指有躁狂或躁狂發作,並有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患者的心境,會在心境躁狂,即心境高漲、膨脹易激惹、精力旺盛這樣的高能狀態中,以及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誌行為減退這種低能抑郁狀態中交替出現。

28歲的常卓(化名)是一名合資公司企業高管,在工作中,他常常有創新之舉,也帶領團隊獲得了多項榮譽,精神經常出現亢奮狀態。然而,兩年多前,他與女友分手後情緒持續低落。之後,工作中的他依然有情緒高漲的時候,但突如其來的抑郁癥狀也會不時襲來。被兩種情緒交織的常卓在家人的督促下前往醫院就醫,不久前,常卓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癥狀已得到明顯改善。

譚立文表示,常卓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典型例子,患者心境在躁狂、精力旺盛與情緒低落、低能抑郁的狀態中交替,情緒忽喜忽悲,兩種相反的臨床表現集中到一個人身上。

「一般來說,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情緒高漲時,都不會想到要就診;只有當病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誌行為減退時,患者本人及家人才會發現問題,從而就醫。」譚立文表示,因此,雙相情感障礙存在漏診率高、誤診率高的情況。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精神疾病,極易與其他多種精神疾病混淆。比如,很多患者以抑郁起病,其癥狀和抑郁癥幾乎沒有區別,很容易被誤診為抑郁癥;也有一部份患者,因其躁狂的表征,會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通常情況下,初診醫生往往只看到病人痛苦抑郁的一面,很容易判定其為抑郁癥。有統計顯示,患者首次發病到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的平均時間為10年,37%的雙相情感障礙會被誤診為抑郁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雙相情感障礙的平均發病率為2%~3%。雙相情感障礙主要發病於成人早期,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20~30歲之間,25歲以前發病更多見,發病年齡高峰集中在15~19歲。在中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占各類精神障礙患者總數的1%~1.5%。

雙相情感障礙復發率高,患者需規律服藥定期復診

目前,雙相情感障礙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仍是藥物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臨床治療較復雜,經常需要聯合治療,大部份情況下要使用3~4個藥物才能穩定病情,其中以心境穩定劑為主。

譚立文提醒,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治療分為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雖然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不一定需要終身服藥,但其維持治療的時間相對較長,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藥,並定期復診。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也可以及時到專業的心理醫師處咨詢,以獲得更好的維持治療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復發率較高的疾病,患者一旦發現情緒不能自我調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應積極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

「生物律動的損害,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疾病復發的傾向。」譚立文表示,如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明明失眠了,但第二天起來依然精力充沛,這可能就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躁狂發作的訊號,需要及時找醫生復診。

從社會層面幫患者消除病恥感,可助其回歸正常生活

大量研究資料提示,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等,對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有明顯影響,並且彼此間交互作用。遺傳因素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此類患者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鑒別雙相情感障礙相對困難,但也有線索可尋。如患者發病年齡較小、家族中有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患者服用抗抑郁藥後轉為躁狂等,都有可能提示是雙相情感障礙,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

「雙相情感障礙的患病率比精神分裂癥高,自殺風險在精神疾病中也非常之高,但我們一定不要喪失治愈信心。」譚立文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發展和藥物的開發,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逐步規範,藥物的安全性也逐步提高。此類患者如果發現得早,並且及時規範治療,患者的治愈率會明顯提升。患者的癥狀控制好了,便能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需要提醒的是,社會歧視、家庭關系緊張、對患者本人的過高要求等,都容易導致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致使疾病復發。從社會層面看,若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消除病恥感,可助其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