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你的濕氣藏在哪兒

2024-04-01健康

濕,是中醫理論中「邪氣」的一種,也是最難從人體中清除的致病因素。從臨床來看,濕邪為病,長夏(農歷六月)居多,但四季均可發生,尤其近期南方地區「回南天」來襲,濕邪也開始「躍躍欲試」。

濕為陰邪,侵犯人體後,體內陽氣會與之抗爭。若陽氣不敵濕邪,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濕,故外感濕邪常易困脾,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濕內生、停聚於內,引起泄瀉、水腫、尿少等癥狀。此外,濕邪侵入人體後還易留滯於臟腑經絡,阻遏人體氣機執行。比如,濕邪阻遏胸膈,胸膈氣機不暢會引起胸膈滿悶的癥狀;濕邪阻於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受到影響,脾胃納運失常,會出現食欲減退、腹脹、便秘、打嗝等癥狀;濕邪停於下焦,影響腎與膀胱的氣機執行,會出現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暢等癥狀;濕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就會感到頭沈頭重,猶如包裹著厚厚的布帛;濕邪阻滯經絡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會出現肌膚麻木、不知痛癢、關節疼痛等癥狀。

值得關註的是,濕邪還有一個可怕之處,就是其性重濁、黏滯、趨於人體下部,剛侵犯人體時不易被察覺,很多人直到出現多種病變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其實,濕邪藏在不同部位時癥狀有所不同,了解具體表現,有助及早揪出這個「危險分子」。

濕在脾胃。濕邪侵犯脾胃時,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打嗝泛酸、大便不成形、身體困重、皮膚濕疹等癥狀。這類患者應註重健脾和胃、化濕和中,可以適當食用山藥、薏米、紅豆、紅棗、扁豆、冬瓜、山楂、雞內金、豌豆芽等。同時,還要避免過度進食辛辣油膩、生冷高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濕邪癥狀。

濕在肝膽。濕邪一旦侵犯肝膽,會導致失眠多夢、暴躁易怒、出汗增加、關節腫痛、易抽筋、口苦口臭、頭發油膩等癥狀。這類患者應註重疏肝利膽、清熱化濕,可以適當食用玫瑰花、薄荷、酸棗仁、薺菜、黃花菜、綠豆等。同時,要避免過度飲酒和食用辛辣食物。

濕在肺。濕邪侵犯肺部時,會出現咳嗽、痰多、胸悶等癥狀。患者應註重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可以適當食用金桔、梨子、百合、杏仁等。同時,註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吸入有害瓦斯和灰塵,沙塵暴或霧霾天氣時,出門最好佩戴口罩。

濕在腎。腎臟有濕,多表現為小便混濁、尿頻尿急、腰膝酸軟、手腳冰涼、夜尿多等。這類人應註重補腎利水、溫陽化氣,可以適當食用枸杞、豇豆、栗子、核桃、黑大豆、桑葚、覆盆子等。同時,避免過度勞累和房事過度,以免加重腎臟負擔和濕邪的癥狀。

濕在心。濕邪犯心,典型癥狀是焦慮煩躁、嗜睡、健忘、記憶力差、頭重腳輕、心慌心悸等。這類患者可采用中醫傳統療法來祛濕安神,例如拔罐、艾灸、刮痧等。同時,減少攝入高糖高油食物,多吃蔬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調節體內水分代謝,清除濕氣;適量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排出多余水分,建議選擇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需要提醒的是,若癥狀較為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可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酌情使用中藥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