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術中喚醒的患者,會有「起床氣」嗎?

2024-03-15健康

這是一個很陽光帥氣的男孩,但在他英俊的臉龐上卻寫滿了自卑和無奈,他是一名脊柱側彎的少年,在同齡人瘋狂增長身高的時候,他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扭曲的脊柱讓他的腰桿有了很大角度的橫向傾斜,但值得慶幸的是,他要透過手術矯形來一改現狀了。在所有人員都積極備戰之時,一個嚴峻的挑戰放在了麻醉醫生的面前,該患者需要術中喚醒。不是說「既醉無所覺嗎」?術中喚醒---能完美實施嗎?麻醉醫生是如何讓一個患者想睡就睡,想醒就醒的呢?術中喚醒和起床氣有關系嗎?

咱們先從起床氣說起,起床氣是發生在睡眠之後的一種負性情緒,醫學上稱為「睡眠慣性」、「睡眠惰性」,通常表現為起床時昏昏沈沈、認知能力下降、情緒低落。嚴重者可有方向感障礙或意識混亂。

什麽是術中喚醒麻醉呢?這種麻醉方法,一般套用於神經外科和脊柱矯正手術,因為這兩種手術涉及到的語言、運動、感覺等功能區非常多,如果手術損傷到這些區域,患者術後可能出現失語、偏癱等並行癥。為了降低患者術後並行癥發生機率,手術醫生在一些重要的功能區周圍操作的時候,為防止對這些功能區的損傷,就需要患者在術中從麻醉狀態蘇醒過來,並主動配合外科醫生的指令,完成特定功能區的活動,比如睜眼、伸舌,動一下雙手、雙腳等,保證這些功能區功能是完整的。而患者在喚醒並達到相應的指令之後,麻醉醫生還會讓患者繼續麻醉以完成後續的手術操作。 所以說:術中喚醒的患者需要經歷「睡覺-蘇醒-再睡覺」的過程。

如何能讓術中醒來的患者安全舒適配合手術醫生,對麻醉醫生是很大的挑戰。「讓你睡」「讓你醒」都不能有丁點兒馬虎。為了能夠高品質的完成術中喚醒麻醉,主麻醫生需要在術前跟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讓他了解術中有可能發生的過程,建立醫患雙方的信任和配合,並積極進行術前預康復鍛煉,以適應手術體位可能帶來的不適感覺。

手術如期進行……

麻醉醫生在全方位生命體征監測的情況下開始了麻醉誘導,三大法寶:鎮靜、鎮痛藥、肌肉松弛劑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患者就平穩的進入麻醉狀態了。為了管理患者的生命體征,麻醉醫生給患者氣管插管後連線麻醉機開始機控呼吸,為患者提供氧氣及麻醉瓦斯保障術中安全。

手術按部就班進行著……

患者的生命體征在監護儀器上組成了一排排數位和電訊號,麻醉醫生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而分析和判別患者術中的麻醉深度,使用強鎮痛並且沒有持續蓄積作用的藥物,隨手術刺激強度調整麻醉藥的輸註量和速度,在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句俗語很到位,形象描述了麻醉醫生在一台外科手術中的重要作用。終於到了需要喚醒的環節了,停藥+拮抗劑,又是一套組合拳,患者及時醒了,雙腿活動沒問題,雙腳活動沒問題,一系列完美的配合動作,是對所有參與手術的醫務人員最高報酬。

怎樣能做到滿意的術中蘇醒品質,而沒有起床氣呢?充分的鎮痛減少患者不適感、適度的鎮靜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從麻醉狀態到清醒狀態的平穩過渡,麻醉醫生對生命體征的安全管控,加上患者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人會問:在手術中清醒過來,對患者會不會太殘忍了呢? 放心,麻醉醫生會套用 「失憶藥」讓他忘記曾被喚醒,盡量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最小化患者的痛苦和恐懼感。

總的來說,術中喚醒麻醉是一項高難度的麻醉技術,需要麻醉醫生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能,而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的事,麻醉遠非如此簡單。讓你「睡覺和醒來」的背後,凝集著現代醫學科技的高含金量。

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部 荊鳳娥

【溫馨提示】點個關註,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