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血管癌最後都是咋去世的?醫生:多半是身體早有預兆,不要忽視了

2024-09-26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王大爺是一位退休的公路工程師,今年66歲,身體一直還算硬朗。平日裏他最喜歡的就是跟老友們去公園散步,順便聊聊各自的體檢報告。

最近,王大爺偶爾感覺到胸口有點悶,走路時也不似從前那般輕松,總是覺得腳步發虛,甚至會隱隱作痛。

家裏人一聽,趕緊勸他去醫院檢查一下。為了保險起見,王大爺也沒多猶豫,便去做了一次全面體檢。

體檢報告拿到手後,王大爺覺得有些看不懂,正巧碰到了熟悉的陳醫生。陳醫生是心血管專家,曾經幫王大爺調理過高血壓的問題。王大爺放心地把報告交給他,期待著聽一聽專業的分析。

陳醫生仔細翻閱體檢單,看到報告上的幾項指標時,神色變得有些嚴肅。王大爺的血管問題不容樂觀,血管內膜增厚,動脈硬化明顯,甚至懷疑他已經有血管惡性腫瘤的早期跡象。

陳醫生提醒王大爺,這種情況必須高度重視,因為「血管癌」這種罕見而危險的疾病,通常很難早期察覺,且極具致命性。

陳醫生進一步解釋,所謂「血管癌」,學名為血管肉瘤,是一種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它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部位是皮膚、肝臟和脾臟等器官中的血管網路。

血管癌的發病率極低,但一旦發生,往往發展迅速且難以控制。它最大的危險在於血管的惡性腫瘤容易擴散,腫瘤細胞可以透過血液迅速蔓延至全身。

血管肉瘤的致命性在於,它不僅會破壞正常的血液迴圈系統,還可能導致出血、栓塞等嚴重並行癥。

由於血管貫穿全身,腫瘤可以輕而易舉地侵入其他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多器官衰竭,最終危及生命。

大多數血管癌患者的去世,歸因於腫瘤的快速擴散和血管破裂引發的大出血。

這是因為血管本身是脆弱的,尤其在腫瘤侵蝕下,血管壁變得極其薄弱,一旦破裂,往往會引發難以控制的內出血。

肝臟和脾臟的血管肉瘤尤其危險,腫瘤不僅會導致這些器官功能失常,還會破裂引發致命出血。

另外,血管癌的另一個致命因素是血栓形成。腫瘤細胞對血管的破壞可能導致局部血液流動受阻,形成血栓。

這些血栓可以隨時脫落,隨著血流進入肺部、心臟或大腦,引發肺栓塞、心肌梗死或中風。這些並行癥常常是導致患者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王大爺聽到這裏,心裏開始有些發慌。他從沒想到,自己胸悶、腳痛這些看似「小問題」,竟然和這麽嚴重的疾病扯上了關系。

陳醫生接著解釋,血管癌雖然危險,但並不是毫無預警。大多數患者在早期階段,身體已經會發出一些細微的訊號,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預兆,早診早治,情況未必那麽糟糕。

很多人在得血管癌之前,身體會出現一些「微妙」的癥狀,雖然這些癥狀並不總是明顯,但如果細心觀察,完全可以避免更大的風險。

首先是持續的疼痛。這種疼痛通常不會像關節炎或肌肉拉傷那樣劇烈,而是隱隱作痛,特別是在夜間和早晨更為明顯。

對於王大爺來說,他的腳痛可能就是由於血管受到腫瘤壓迫,導致局部供血不足引發的。疼痛的部位通常在腫瘤生長的附近,比如手臂、腿部或者胸腹部區域。

如果疼痛長期存在,並且沒有明顯的外部損傷或炎癥因素引發,就需要警惕血管異常。

其次是皮膚的異常表現。血管癌在皮膚上表現為紫紅色或藍黑色的斑塊,這些斑塊通常不痛不癢,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斑或輕微的皮下出血。

如果王大爺註意到自己皮膚上的顏色變化,尤其是腿部、手臂上有無法解釋的斑塊,就該高度重視。這些斑塊通常是血管受損的外在表現,是腫瘤細胞正在破壞血管內皮的訊號。

還有就是體重迅速下降。陳醫生提醒,惡性腫瘤的一個典型癥狀就是不明原因的快速消瘦。王大爺體重雖然沒有明顯下降,但最近總感覺胃口不好,這也是需要引起註意的訊號。

如果食欲下降伴隨體重減少,很可能是腫瘤正在消耗體內大量能量,導致身體營養攝入不足。

最後,慢性疲勞和乏力也是早期癥狀之一。王大爺近期的腳步發虛、走路無力,雖然可能是年紀大了體力下降,但也不能排除是腫瘤影響血液迴圈,導致氧氣輸送不足,身體機能下降的表現。

如果這種疲勞感持續且無明顯改善,務必要進一步檢查。

陳醫生提到了一個類似的病例。劉大爺是個老軍人,平時身體也很硬朗,但在去年年底,他開始頻繁感到胸悶氣短。

起初,他以為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臟問題,沒太在意。直到一次劇烈的胸痛後,劉大爺才被送到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血管內膜已經被侵蝕,診斷為血管肉瘤晚期。

劉大爺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短短幾個月內,腫瘤擴散到了肺部和肝臟,最終由於大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幸去世。

醫生回顧他的病情時表示,如果劉大爺在胸悶初期就進行詳細檢查,可能還會有更好的治療機會。

劉大爺的經歷給王大爺敲響了警鐘。陳醫生特別強調,很多血管癌患者在早期都有一些類似的癥狀,只不過被誤認為是普通的老年病,或者認為是疲勞所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等到腫瘤擴散或血管破裂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雖然血管癌是一種罕見且兇險的疾病,但現代醫學仍有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其發展。首先是手術切除,如果腫瘤還未擴散且局限在某一部位,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但由於血管癌的特殊性,手術風險較高,術後也容易復發。

其次是放射治療和化療。血管肉瘤對放療和化療的敏感性較高,因此,針對不能手術的患者,放化療是控制腫瘤擴散的主要手段。

陳醫生指出,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進展也為部份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這類療法透過針對性殺死腫瘤細胞,減少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不過,早期發現仍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統計數據顯示,早期診斷並接受治療的血管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40%-50%,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則低於10%。

經過陳醫生的講解,王大爺終於意識到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他不禁開始思考,除了定期體檢,還有哪些日常習慣可以幫助預防血管疾病的發生呢?

事實上,保持血管健康的關鍵在於預防血管硬化和炎癥的發生。首先,健康的飲食至關重要。多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可以減少血管內的炎癥反應。

此外,控制鹽分和脂肪的攝入,避免高膽固醇食物,也有助於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其次,適量的運動也是保持血管彈性的重要手段。每天堅持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遊泳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防止血管壁堆積脂肪斑塊。

最後,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長期壓力過大,也是預防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透過這些日常的小改變,王大爺或授權以在未來避免血管癌等疾病的威脅,享受更加健康的退休生活。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徐誌遠.FOXC1透過調控上皮間質轉化促進肝癌血管癌栓的形成,2012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