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醫學牲少年,汝可識得此「心內科明星標誌物」大名! | 一頁手冊 · 協和八

2024-02-02健康

小編按:

該生物標誌物大名為 腦鈉肽BNP與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 哦。 雖然大家看到題目可能會猜肌鈣蛋白cTn,但這一期先不講它,讓小八先來和大家仔細嘮嘮BNP和它的檢測替代指標NT-proBNP的來龍去脈

來者何方神聖:簡介、來源與生理作用

腦鈉肽(BNP)

01

簡介

1988年,Tetsuji Sudoh首次從豬腦內分離得到一種具有強利鈉、利尿、擴血管和降壓作用的多肽,將其命名為 腦鈉肽(BNP)。 1991年,Mukoyama等發現實際上腦鈉肽在很多臟器都可以分泌,但 主要由心臟釋放,尤其是心室

隨後100年中BNP一直是生物學界研究的熱點,所以名稱繁多, 不但叫腦鈉肽,也可以叫腦鈉素、腦利尿鈉肽、腦利鈉肽、B型鈉利尿肽、B型鈉尿肽、B型促尿鈉排泄肽、B鈉尿肽等。

02

來源

BNP主要來源於心室: 心肌細胞在受到心臟負荷增加或損傷等刺激後,會合成和釋放 BNP 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 。BNP主要反映心室壓力與容量負荷的變化。

03

生理作用

BNP可以促進 排鈉 排尿 ,同時具有較強的 舒張血管作用 ,可對抗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縮血管作用。

心衰時,心室容量急劇增大,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心室壁張力變大,可極大的啟用利鈉肽系統,刺激心室肌細胞分泌鈉尿肽,導致BNP/ NT-proBNP水平升高。因此, BNP的活性成為反映心功能變化的指標,並可用於協助診斷心衰。

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

01

簡介, 來源與生理作用

NT-proBNP是一種 與BNP相關的肽段 ,其全稱為 N末端B型利鈉肽, NT-proBNP由 心室 分泌, 不具有生物學活性

NT-proBNP被發現的背景主要是因為BNP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套用:在血漿中,Pro-BNP分解為兩部份,NT-proBNP和BNP。由於BNP的半衰期僅為18-20分鐘,因此在一定時間內血液中BNP含量的變化不夠明顯。相反, NT-proBNP的半衰期長達1-2小時,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臟疾病的狀況

圖源 :Hall C. Essential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f (NT-pro)BNP. Eur J Heart Fail. 2004 Mar 15;6(3):257-60.

NT-proBNP最初是在1991年由一家瑞士生物技術公司所發現的。該公司開發了一種用於檢測BNP及其前體的試劑盒,其原理是利用單複制抗體來檢測血漿中的BNP及其前體分子。透過該試劑盒,科學家們發現了NT-proBNP這一新的分子,並開始了對其在心臟疾病中的臨床套用研究。

檢測影響因素

影響BNP和NT-proBNP檢測的因素主要有 腎衰、年齡、其他心血管疾病 等,需要根據不同人群設定相應的參考值

腎衰竭

腎衰竭患者患者的 BNP和NT-proBNP血漿濃度升高


01

機制

BNP分泌入血後,主要透過 受體介導的結合和去除以及中性內肽酶降解 清除,少部份透過腎臟排泄清除。而NT-proBNP則是在肌肉、肝臟等組織器官中降解, 只能透過腎臟排泄清除

因此,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eGFR的下降會使BNP血漿濃度升高,而NT-proBNP血漿濃度會出現更大振幅的升高。

02

臨床意義

對於腎衰竭患者,無論是否接受透析, 我們不使用血漿BNP或NT-proBNP來診斷和治療HF 。此時,BNP的主要價值在於低濃度可排除左室功能障礙

03

NT-proBNP參考值

一項研究納入了599例血清肌酐≤2.5mg/dL(221μmol/L)、訴有呼吸困難的急診科就診患者,其研究結果為:

1

eGFR ≥ 60 mL/(min·1.73m2):

①<50歲,臨界值為450 pg/mL

② ≥50歲,臨界值為900 pg/mL

診斷心衰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85%和88%

2

eGFR<60 mL/(min·1.73m2):

臨界值為1200 pg/mL

診斷心衰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89%和72%

年齡、性別和體質

1

正常值隨 年齡 增長而增加

2

女性 正常值往往高於男性

3

肥胖個體 的血漿BNP和NT-proBNP較低

但是,這究竟是反映二者直接相關聯還是受其他變量影響(包括年齡、性別和心衰嚴重程度), 現有 研究結論相互矛盾:

Sandeep R Das等人發現BNP和NT-proBNP與低BMI的關系比與脂肪量的關系更為密切。而James McCord等人還發現,在考慮人口統計學、心衰嚴重程度和腎功能時,BMI和BNP水平並不獨立相關

4

藥物作用


血管收縮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 可升高BNP

BNP可被腦啡肽酶降解,NT-proBNP不被腦啡肽酶降解,其水平不會因腦啡肽酶抑制劑而升高, 故在ARNI治療期間,可用血漿NT-proBNP指導治療


新活素(人重組BNP) 可升高BNP:人重組BNP具有生物學活性,會升高體內BNP濃度

人重組BNP不影響NT-proBNP在體內的濃度,NT-proBNP能很好地反映心功能的變化情況。因此 在新活素治療期間,常用NT-proBNP作為治療效果的評價指標

5

其他: 冠心病、心臟瓣膜病、肺高壓和膿毒癥 等也會出現利鈉肽升高

冠心病心肌缺血 可引起BNP的升高,主要的機制有心肌缺血,缺血使心室舒縮功能障礙引起心肌牽拉,而心肌缺血缺氧本身也能刺激BNP的產生,其他因素還包括心率增快、血管收縮、抗利尿作用、心肌肥厚和細胞增生等

BNP v.s. NT-proBNP

心衰患者的BNP與NT-proBNP

主要關註BNP與NT-proBNP 在不同型別心衰中的參考值、診斷意義、預後意義、平行性

診斷

BNP/NT-proBNP 指標在 急性心衰 中的臨床價值要大於慢性心衰,在急性心衰中 排除截點 的可靠程度要大於診斷截點的可靠程度

1

排除急性心衰

① 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

② eGFR<60 mL/(min·1.73m2)時,NT-proBNP<1200 ng/L

2

診斷急性心衰

① BNP > 500 ng/L

② NT-proBNP > 450 ng/L(<50歲)

NT-proBNP > 900 ng/L(50-75歲)

NT-proBNP > 1800 ng/L(75歲)

③ eGFR<60 mL/(min·1.73m2)時,NT-proBNP > 1200 ng/L

3

排除慢性心衰:

BNP < 35 ng/L,NT-proBNP < 125 ng/L

4

診斷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總體低於急性心衰, 用於診斷慢性心衰的界值難以確定 ,需要排除各種導致BNP/NT-proBNP增高的非心衰疾病,並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預後

BNP/NT-proBNP 是心衰患者死亡和再次入院的 獨立危險因素 ,預後判斷價值通常優於其他生物標記物,如內皮素、腎上腺髓質素、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等。

患者入院即檢測 BNP/NT-proBNP 有助於遠期風險的評估。任何時間單次測定的 BNP / NT-proBNP 均有助於危險分層。重復測定會提供更多的預後資訊。

具體來說,在心衰的預後評估中,測量BNP和NT-proBNP含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幫助:

1

預測死亡風險: 高水平的BNP和NT-proBNP被認為是心衰患者死亡風險的獨立預測指標。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水平每增加雙倍,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3倍

2

預測再住院風險: 慢性心衰患者的再住院風險較高。測量BNP和NT-proBNP含量可以較好地預測心衰患者的再住院風險

3

監測治療效果: BNP和NT-proBNP的水平可以作為心衰患者治療效果的指標。治療期間,隨著患者病情好轉,BNP和NT-proBNP的水平應該會下降

平行性


心衰患者中BNP和NT-proBNP的釋放呈現平行性 ,即這兩種肽段的含量變化趨勢一致。

心衰是一種心臟疾病,主要是由於心肌的損傷和疾病導致心臟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在體內迴圈不暢。BNP和NT-proBNP是兩種心臟分泌物,作為診斷心衰和監測其嚴重程度的標誌物,二者的升高具有很高的相關性。

多項研究表明,血清NT-proBNP和BNP含量在心衰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都會逐漸升高。

非心衰患者的BNP與NT-proBNP

非心衰患者的BNP和NT-proBNP的含量普遍較低,但仍可作為一些非心衰疾病的診斷和預後指標

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的含量增加與多種疾病有關,如 肺部感染、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腎衰竭 等。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能導致BNP和NT-proBNP的含量增加,如 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 等。

在非心衰患者中,測量BNP和NT-proBNP含量所起的作用相對於在心衰患者中的作用可能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因此更需結合臨床情況綜合判斷,同時也需警惕存在尚未得到診斷的心衰。

對於一些非心衰的BNP和NT-proBNP情況描述如下:

1

肺栓塞: BNP/NT-proBNP是肺栓塞預後評估生物標誌物,尤其NT-proBNP具有極高的 陰性預測價值

NT-proBNP < 500 ng/L患者三個月內發生死亡、大出血或復發性靜脈血栓的風險較小

NT-proBNP > 600 ng/L患者發生早期(30天)不良預後的風險較高

2

肺動脈高壓: BNP/NT-proBNP 是肺動脈高壓風險分層的唯一生物標誌物,可用於診斷和隨訪期間的風險分層

3

冠心病: BNP/NT-proBNP是冠心病重要的預後評估生物標誌物

Xiaoming Jia等人的一項基於社群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的佇列研究顯示NT-proBNP升高的非心衰人群的未來心血管風險也明顯升高,3.2年內NT-proBNP的變化是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因素

Renate Schnabel等人的一項基於穩定性心絞痛的回顧性研究,基線時測定了血漿BNP值,並前瞻性隨訪平均2.5年,其結果顯示,隨著血漿BNP濃度所處四分位區間升高,無事件生存率逐漸降低,且血漿BNP值最高1/4(>100pg/mL)的患者發生不良結局的風險是最低1/4(<12pg/mL)患者的6.1倍

Charlotte Kragelund等人則研究了血漿NT-proBNP對穩定性心絞痛的預測價值,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這些結果表明,在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BNP和NT-proBNP具有同等的預測價值

看完這期一頁手冊

有沒有對BNP與NT-proBNP這對老朋友產生全新的認識呢?


參考文獻

[1] UpToDate: 【心力衰竭時利鈉肽的檢測】,【非心衰情況下的利鈉肽測定】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8,46(10):760-789.

[3] 張宇輝,等. 基層醫院心力衰竭臨床診療中B型利鈉肽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的套用中國專家建議.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7,16(3):169-173.

[4]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 B型利鈉肽及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實驗室檢測與臨床套用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醫學雜誌, 2022, 102(35): 2738-2754. DOI: 10.3760/cma . j.cn112137-20220714-01553

[5] McCord J, Mundy BJ, Hudson MP, Maisel AS, Hollander JE, Abraham WT, Steg PG, Omland T, Knudsen CW, Sandberg KR, McCullough PA; Breathing Not Properly Multinational Study Investigators.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rch Intern Med. 2004 Nov 8;164(20):2247-52. doi: 10.1001/archinte.164.20.2247 . PMID: 15534162 .

[6] Das SR, Drazner MH, Dries DL, Vega GL, Stanek HG, Abdullah SM, Canham RM, Chung AK, Leonard D, Wians FH Jr, de Lemos JA. Impact of body mass and body composition on circulating levels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results from the Dallas Heart Study. Circulation. 2005 Oct 4;112(14):2163-8.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05.555573 IF: 37.8 Q1 IF: 37.8 Q1 . PMID: 16203929 IF: 37.8 Q1 IF: 37.8 Q1 .

[7] York, M. K., Gupta, D. K., Reynolds, C. F., Farber-Eger, E., Wells, Q. S., Bachmann, K. N., Xu, M., Harrell, F. E., Jr, & Wang, T. J. (2018).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Heart Fail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1(19), 2079–2088.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8.02.071 IF: 24.0 Q1 IF: 24.0 Q1

[8] Jia, X., Al Rifai, M., Hoogeveen, R., Echouffo-Tcheugui, J. B., Shah, A. M., Ndumele, C. E., Virani, S. S., Bozkurt, B., Selvin, E., Ballantyne, C. M., & Nambi, V. (2023). Association of Long-term Change in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With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JAMA cardiology, 8(3), 222–230. https://doi.org/10.1001/jamacardio.2022.5309 IF: 24.0 Q1 IF: 24.0 Q1

下滑檢視更多

作者: 吳 銘

編輯: 當歸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