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數十年薪火接力,修好一顆「心」!這個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4-06-24健康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有1項第一完成單位成果獲得黨中央、國務院表彰。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主要原因,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小兒先心病介入診療技術體系飛躍發展,改變了國內先心病治療的面貌,讓更多患兒獲得新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是國內小兒先心病介入診療體系的拓荒者、引領者和實踐者,團隊數十年薪火接力,改變了先心病診斷必須有創的歷史,實作了危重患兒治療的微創化,並將診治關口前移至新生兒期、胎兒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小兒心血管學科帶頭人、本計畫第一完成人孫錕教授表示:「三代新華小兒心血管人在技術上完成了從‘看透’到‘治愈’的叠代,在學術領域裏實作了從‘開創’到‘推廣’的規範化行程,推動了中國小兒先心病診療面貌煥然一新。」

陳樹寶教授(左)、孫錕教授(中)和陳筍教授(右)等在基層進行兒童先心病義診

01先心病診療,從「看透」起步

心臟是個空腔臟器,要了解內在的先天性復雜結構畸形,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只能靠有放射線、有創傷的心臟介入導管來診斷。為減少對先心患兒的傷害,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團隊國內建立二維超聲循序分段診斷方法,給心臟外科醫生提供了同等精準的診斷,使得全國有創心導管使用率從90%下降至5%。此後,團隊又首次提出5剖切面10剖視面三維超聲心臟診斷方案,讓復雜型先心病的精確診斷率從74.8%提高至90.5%。

心臟超聲「高畫質」了起來,外科醫生不再需要DSA下的導管介入手術來診斷心臟的「小秘密」,大大減少了對孩子的傷害,讓患兒在無痛無害的情況下就能得到準確的診斷。新華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丁文祥教授高度評價超聲能力的提升,並可依據超聲診斷報告開展心臟外科手術。

此後,團隊國際首創先心病超聲虛擬內窺鏡系統(VR),可以從心臟的內部觀察異常心臟;超聲聯合磁共振完成國際最大樣本數的宮內胎兒先心病的診斷(7282例),胎兒先心病診斷精準率從43%提升至79%。

02危重先心病,介入亦可治療

過去,治療危重先心病往往只能靠需要體外迴圈的開胸手術,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場大冒險。1981年,計畫組在國內率先報道經皮球囊房隔造口術治療新生兒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標誌中國先心病治療進入了介入手術新時代。

迄今,計畫團隊已在國內率先開展了10項先心病介入治療新技術,引領了國內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的發展。這些治療包括:國內首先開展常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治療;國內首先開展狹窄型先心病的介入治療;國內率先推廣先心病內外科鑲嵌治療方法和理念;國內率先開展先心病術後傳導阻滯的起搏器植入等。

同時,計畫團隊還研發了一系列適用於兒童的醫療器械,例如原創研發系列小兒可降解介入器械,這些器械適配小兒血管的成長特性,望從源頭解決金屬介入器械遠期潛在風險,避免了給孩子們留下長期的金屬殘留,以及固定金屬支架無法跟隨兒童心血管生長而造成的固定狹窄問題。

小兒先心病微創技術的系列創新,讓孩子們手術後恢復更快,減少了痛苦和並行癥,也盡可能地規避了長大後的後遺癥。

03守護「生命之初」,宮內治療創奇跡

對於在媽媽肚子裏就被發現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寶寶,計畫團隊的醫生們也沒有放棄。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超早期介入治療」和「宮內診治」模式,透過改良特型導管技術成功治療了335例新生兒肺動脈瓣閉鎖/狹窄,死亡率從國際平均水平的35%降至0.3%。同時,計畫組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了全國首例胎兒肺動脈瓣和亞洲首例胎兒主動脈瓣球囊擴張成形術,手術效果優於國際一流團隊。

這些技術的創新不僅打破了國際技術壁壘,更將手術效果提升至國際一流團隊水平,為那些生後治療預後差,甚至可能胎死腹中的危重患兒帶來了生的希望。

2018年成功開展亞洲首例單中心胎兒主動脈瓣球囊擴張成形術

04成果惠及萬千,走向國際舞台

計畫組的工作成果已在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313家醫院廣泛套用,推動全國小兒先心病介入治療量從2002年的1020例增加至2021年的37496例,手術成功率高達98.3%,手術死亡率和嚴重並行癥率顯著降低。團隊還主編了多部專業書籍,制定了4項診治指南與專家共識,累計發表高品質論文745篇,獲得專利65項,實作產品轉化3.29億元,極大推動了中國先心病診療的規範化與國際化行程。

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團隊的這些成就,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兒童先心病的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更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方案」的品牌形象,展現了中國醫學科研與臨床轉化的強大實力。

相關連結:搜尋

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團隊的開拓與創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自1958年成立以來,就承載著守護兒童健康的使命,尤其在小兒心血管領域,其發展歷程是中國兒科醫學進步的一個縮影。追溯至上個世紀60年代,新華醫院劉薇廷教授已開始投身於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及其他心臟病的臨床與研究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專業基礎。

1972年,周愛卿加入劉薇廷教授的行列,共同組建兒心血管小組,於1973年正式恢復工作,開啟了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兒科心臟病學革命。他們不僅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建立了先心病無創診斷的雛形,還逐步完善了小兒心血管專業,使之成為國內領先的專科之一。新華醫院的心血管內外科團隊在丁文祥教授的帶領下,完成了中國首例先心病外科手術,開啟了外科治療的新篇章。

進入21世紀,新華醫院的小兒心血管團隊持續攀登高峰,不僅在無創診斷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孫錕教授團隊研發出三維心臟超音波、心臟虛擬內窺鏡等創新技術,更在介入治療領域引領潮流。他們率先在國內開展先心病的微創介入治療,如經皮球囊房隔造口術、可降解封堵器的研發與套用,以及胎兒先心病的宮內介入治療,這些創新顯著提升了治療效果,降低了手術風險,挽救了無數小生命。

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科還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計畫,包括「胎兒-新生兒-兒童」先心病介入診療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全國乃至國際小兒先心病診療技術的發展。團隊編寫的【心導管術—先天性心臟病診斷與治療】等專著,成為行業內的經典教材,為後續的兒科心血管醫生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華醫院還致力於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作為小兒先心病國家培訓基地,為全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方案的魅力,多次受邀在國際頂級會議上作主旨演講,分享「中國智慧」,贏得了全球同行的尊重與認可。

新華醫院小兒心血管團隊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歷史。從最初的基礎建設,到現在的國際領先地位,每一步都凝聚著幾代醫護人員的智慧和汗水。他們不僅為無數家庭帶去了希望,也為推動中國兒科心臟病學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未來,新華醫院將持續前行,在小兒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道路上,繼續書寫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