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玫妍)北京植入人工心臟可以醫保報銷了!「人工心臟植入與患者管理的技術要求很高,醫保報銷目前僅在阜外醫院、安貞醫院、北醫三院和北京朝陽醫院四家醫院試點。」 9月2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科重癥病區ICU主任醫師卿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據北京市醫保局日前釋出的【關於新增及動態調整抗水通道蛋白抗體測定等醫療服務價格計畫和相關政策的通知】,自今年9月21日起,植入式心室輔助泵安裝術、心室輔助泵及導管固定裝置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銷。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科重癥病區ICU主任醫師卿平為患者看診。譚琪欣攝
卿平介紹,「所謂人工心臟,其實就是心室輔助泵,它是替代心室做功的一種輔助迴圈裝置,可以幫助把血液從心室泵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維持或改善血液迴圈。人工心臟尚未問世之前,晚期心臟病患者只能進行心臟移植,許多患者因等不到合適的供體不幸離世。人工心臟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目前人工心臟植入術已成為是晚期心衰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
然而,人工心臟植入整體費用較高,面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自付費用,很多患者只能望而卻步。此次人工心臟納入醫保,患者的治療費用將享受北京市醫保甲類報銷政策,這將極大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
「人工心臟植入的費用包括心室輔助泵的費用和手術費用。每款泵的價格不同,輔助泵加上手術費用80萬到100萬不等。」 卿平介紹,「以前只有床位費、護理費、藥費、檢查檢驗費用是可以報銷的,現在因為心室輔助泵安裝術納入醫保報銷後,相應的心室輔助泵也納入了醫保報銷範疇,整體費用大幅下降,但具體費用還要看個人的報銷比例。」
卿平提醒,「人工心臟植入有嚴格的適應癥,對於心衰患者而言,一般只有在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無效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植入,而且選擇恰當的手術時機評估與術前狀態的最佳化調整至關重要。」
此外,還要註意規範化的問題。卿平表示,人工心臟並非「一植了事」,需要長期跟蹤管理,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長生存期。不管是手術本身還是後續管理跟不上,死亡率可能會上升。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2023年5月開設人工心臟門診,團隊有心內、心外、心臟康復科的臨床醫生以及24小時線上的隨訪護士,目前管理著156位人工心臟植入患者。
卿平建議,由於醫保報銷政策的調整讓晚期重癥心衰患者的心室輔助泵治療自付費用負擔大大降低,使這項醫療新技術的可及性大大提高,所以醫療機構要更加註重醫療品質控制,讓好的醫保政策和優質的醫療技術讓患者獲得實效。在後續的實施過程中醫保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包括嚴格把控適應癥,圍手術期與遠期死亡率以及並行癥的發生率,如此才能讓患者真正獲益,醫保基金也能得到更好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