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人老了,最好的養生:忙、芒、盲

2024-04-10健康

清代養生家曹庭棟說:「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

聰明的人,會根據四季的變化,更換衣服,調整生活方式,讓自己一直處於舒服的狀態。

人老了,意味著瓜熟蒂落,生命開始進入冬天。

如果我們還堅持認為自己是小夥子,熱衷職場,天不怕地不怕,那就會迅速消耗自己。

根據人生的四季,積極改變自己,順其自然,晚年才會過得更好。

最好的養生,不是越來越註重吃喝,也不是一直用什麽保健品,而是做一個心靈富有的老人。

堅持忙、芒、盲,晚年還能活成一縷陽光,溫暖無比。

01

忙起來,人生持續增值。

詩人劉禹錫說:「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

真的,老人不要認為自己七老八十了,什麽都做不了,也不要去做。

人要一直有熱情,不變成社會的累贅,而是社會的一份子。

積極服務社會,不圖多少收入,你就會發現,自己始終有價值,是大家需要的人。從此,你會變得特別快樂,生活也特別充實。

作家「張靜姝」寫過一個住在錢塘江邊的老人,叫趙雲祥。

老趙七十多歲了,每天的任務,就是拿起喇叭,在錢塘江岸邊巡邏,喊人不要在江邊逗留。

根據潮汐的規律,老趙每天要喊兩次,幾年來,喇叭都喊壞了七八個。

自從有了新工作,老趙有了同行,也有了精神。他說:「閑不住嘛,還不如做點貢獻。」

談起自己的年紀,他樂觀地說:「我還可以守很多年呢。」

毫無疑問,在老趙看來,每天都在岸邊喊一喊,讓人遠離漲潮的危險,保護了大家的生命,自己繼續活下去,就有了意義。

比較跳廣場舞,打麻將,去聽保健課,超市搶特價商品,老趙的事情,顯得更加高尚。

從時間上來說,老趙忙起來了,生活也更有規律了。從來不會因為閑著而慌亂,也不會變懶。

每天都是一份責任心,喊著自己起來,又讓自己得到社會的尊重。

作為普通老人,只要你願意,還真的可以做很多公益。參與一次義務勞動,去接送孩子,去馬路執勤幾個小時,幫助小區裏的困難老人,買點什麽,搞衛生,都行。

忙,不會帶來豐厚的收入,但是會帶來精神的財富,也會讓自己規律運動,一舉多得。

好的養生,忙要忙得有價值,閑要閑得有滋味。

02

帶鋒芒,勇敢地做自己。

很多人,在中年的時候,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服從職場,活得委屈巴巴的。

到老了,服從子女的安排,去帶娃,做家務,被子女呼來喝去。

不帶娃的日子,就被鄰居邀約,跳舞,打麻將,聽講座。就算自己不太樂意去,也不會說出來,覺得感情上,怪難為情的。

是啊,一輩子就沒幾天,敢於做自己,一直都是委屈,將就。

作家三毛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雷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如果老人也要一直掩藏自己的個性,那就會特別難受。

比方說,身體不佳的情況下,還答應陪人去跳廣場舞。別人輕歌曼舞,自己苦不堪言。這樣的一個傍晚,無疑是傷害了自己。

因而,老人要懂得,善良裏要帶著鋒芒,勇敢地做自己,只要不妨礙別人,不違法亂紀就行。

其一,不好為人師,總是去指教別人。

其二,不過分老實,對不道德不文明、欺人太甚的行為說「不」。

其三,不總是依賴子女,幫助子女也有限度。

其四,不埋沒在人群裏,積極學習,讓自己出類拔萃。

當一個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的時候,也許外人不理解,但是自己會很舒服,減少了內耗。

03

盲一點,少看周圍的亂象。

在網路時代,我們每天都能接納鋪天蓋地的資訊。

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的資訊是混亂的,前後矛盾的。

也有很多無聊的段子,說不清是真是假。

在城裏的老人,走出去,就會看到很多人,他們不一定尊重你。

小區裏,聊天的人一大把,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建議,說自己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能夠做成什麽。

別急著接納這些資訊,你應該學會「寡視」,把一些無用的資訊遮蔽。

看不慣的東西,你不去看就行了,不要盯著看,還罵罵咧咧。

看不透的東西,不要刨根問底,不要一探究竟,這些都和你關系不大。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應該每天推開窗戶,看到風景,看到社會的正能量。

因而,聰明的老人,懂得凡事都往好處看。待人,把人的缺點忽視,多給人點贊;待物,從正面看,而不是看陰暗面;待社會,發現真善美,拒絕假惡醜。

同時,自己做一個正能量的人,讓別人養眼,從而人與人交往,也會溫和很多。

04

荀子說:「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若一個人的心態調整好了,任何時候都心平氣和,就活成了長壽鼻祖彭祖。

若一個人可以嚴以修身,與人為善,堅持美好的本性,就如同堯舜。

養護自己的生命,在老年時,顯得更加重要。但是我們不要把養生搞反了,不要變成了貪生怕死的人。

每一個日子,越自律越自由,越真實越輕松。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