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國剖腹產率高達44.1%,最新專家共識:10種情況才考慮剖

2024-02-03健康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醫師 魏瑗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董長喜

統計顯示,中國剖宮產率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居高位。因此,合理最佳化剖宮產術已成為婦幼衛生領域的優先事項之一。近日,國家產科專業醫療品質控制中心和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專家經過深入分析國內外循證醫學證據,結合中國具體情況,共同制定了2023版【剖宮產手術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為剖宮產術的各個方面提供規範指導。對此,「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參與該共識撰寫工作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醫師魏瑗,她指出:「臨床上,‘是順是剖’並不是由準媽媽根據自己的感受或判斷草率決定的,而是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產科醫生,根據每位孕婦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做出的理性選擇。」

剖宮產術是指妊娠28周及之後切開產婦腹壁及子宮壁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胎盤、胎膜、臍帶)的產科手術,是全球數量最多的外科手術之一。2020年數據顯示,中國二級及以上醫院剖宮產率為44.1%,低風險人群剖宮產率達40%,居較高水平;中國部份地區一些民營醫院和二級公立醫院剖宮產率高達60%。魏瑗認為:「過度套用剖宮產術的問題非常值得重視。不符合醫學指征的孕婦實施剖宮產術可能增加母兒相關並行癥的發生風險,甚至可能增加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風險。」

魏瑗指出,盡管隨著近年來不斷科普,很多人認識到順產對胎兒和產婦都有益處,但並非所有產婦的身體情況都具備陰道分娩的條件,在必要情況下,剖宮產手術可以降低孕產婦死亡、圍產兒死亡以及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

【共識】提示,分娩方式的決策需要權衡剖宮產術與陰道分娩的利弊。相比於陰道分娩的產婦,剖宮產術產婦發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的風險相對較低,產後3個月和6個月恢復性生活比例更高且伴有性交痛比例更低,但子宮切除、產後抑郁、靜脈血栓栓塞發生風險增加,並且可能對再次妊娠和分娩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剖宮產術產婦分娩的子代發生神經系統損害、肥胖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魏瑗表示,應當在有醫學指征的情況下實施剖宮產術,辨識醫學指征對於合理選擇分娩方式,保障母兒安全至關重要。具體來講,【共識】給出了以下10個可以確定剖宮產術的醫學指征。

1.胎兒窘迫:胎心監護顯示Ⅲ類圖形,或Ⅱ類圖形經臨床充分評估威脅胎兒安危,且不能或不宜陰道助產,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2.胎兒臀位或橫位:建議就分娩方式與孕婦進行充分溝通,妊娠37周後可行外倒轉術。不宜外倒轉或外倒轉失敗者,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3.多胎妊娠:對於雙羊膜囊雙胎妊娠者,若第一胎兒非頭位,建議實施剖宮產術。對於單羊膜囊雙胎妊娠以及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者,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4.前置胎盤或前置血管:對於前置胎盤和前置血管者,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5.妊娠並行癥: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並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胎盤早剝或臍帶脫垂等並行癥者,建議個體化評估後決定分娩方式。

6.妊娠合並內外科疾病:目前關於妊娠合並各種內外科疾病適宜分娩方式的研究和證據仍有限,建議在充分評估個體情況後選擇分娩方式。

7.陰道分娩存在機械性梗阻因素,如巨大子宮肌瘤、嚴重移位的骨盆畸形、軟產道畸形等阻礙胎頭下降,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8.妊娠晚期原發性或非原發性初次生殖器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者,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9.子宮肌層損傷性手術,如子宮肌瘤切除術以及子宮先天性畸形的重建修復手術,需在個體化評估的基礎上實施剖宮產術。

10.產程停滯:經充分試產,產程中仍出現產力異常、頭盆不稱等因素而引起的產程停滯,且不宜陰道助產者,建議實施剖宮產術。

最後魏瑗提醒,如果身體情況允許,孕婦可以在剖宮產術前洗個澡,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剖宮產術後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母乳餵養,配合護士壓宮底防止宮腔積血,還要適當在床上翻身促進胃腸道蠕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拔尿管後應多飲水,盡早解小便,逐漸恢復飲食,適當下床活動促進產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