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手術室噪音大真的受不了!這個研究團隊給病人戴上了降噪耳機

2024-01-06健康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說起手術室內的雜訊,可能有人會覺得,害,這不是習以為常了嗎?麻醉醫生最擅長調大監護儀的報警音來「共鳴」一下。

外科醫生的電刀、超聲刀和吸引器尚能忍受,但像錘子、電鋸、電鉆之類, 總是吵得麻醉醫生想跑路或者只能無奈的搖頭觀望。

除此以外,應該還有手術進展順利、氣氛輕松時,醫護之間難以控制的談笑風生和余音繞梁的音樂聲了。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場景很真實的話,那說明對手術室雜訊的感知還是比較準確的。 目前大多數手術室內的平均雜訊強度均明顯高於最大職業雜訊接觸限值規定的55分貝。

有研究發現在手術室的環境中, 『術中雜訊水平』 與術後疼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暴露於70dB以上雜訊的時間越長,術後疼痛評分越高,總鎮痛藥物消耗量也會隨之增加。同時動物實驗顯示高雜訊組機械性疼痛痛覺過敏也更明顯。

既然如此,如果模仿生活中人們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機尋求安靜休息的做法, 給全麻手術病人也戴上雜訊隔離裝置會不會好一點呢?

為此,重慶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基於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探討降噪耳機與術後疼痛的關系,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研 究 流 程

研究納入18-70歲、ASAⅠ-Ⅲ級、擇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手術且自願使用PCIA鎮痛的患者共90例。

所有患者均進行同質化監護和麻醉方案,麻醉誘導插管後,雜訊隔離組(noise isolation, NI )患者戴上 『降噪耳機』 以隔離術中的雜訊,直至手術結束,而對照組(CON )麻醉誘導後不戴耳機。

使用雜訊測量儀追蹤從麻醉誘導開始至手術結束的A加權雜訊強度,又叫環境雜訊,因其距離人耳更近,易於測量,因此常在研究中用於評價環境雜訊強度。

主要結局指標為術後24h內的最大運動誘發疼痛強度 ,評估工具是10分制的NRS評分。分別於術後0 ~ 6h、6 ~ 12h和12 ~ 24h這三個時間段進行三次靜息和運動誘發疼痛評分,以確定最大疼痛評分。靜息疼痛定義為靜止休息時的疼痛強度,而運動誘發疼痛定義為翻身或咳嗽時的疼痛強度。

次要結局指標則包括術後24h內最大靜息疼痛評分、阿片類藥物總消耗量、PCIA泵的按壓次數和需要額外追加鎮痛藥物的發生率。

此外,為了明確雜訊隔離是否改善術後痛覺過敏,在術前30分鐘和出恢復室分時別測量病人的機械疼痛壓力閾值(PPTs ),閾值越低代表痛覺越敏感。

研 究 結 果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未觀察到存在顯著的組間差異。 圖2展示了兩組術後運動和靜息疼痛評分,共4副圖。其中圖2C/D分別展示了術後最大靜息疼痛和最大運動誘發疼痛評分,而圖2A/B分別表示術後24h內3個不同具體時間段內的靜息疼痛和運動誘發疼痛評分。

圖2: 雜訊隔離組與對照組術後運動誘發痛和靜息痛評分比較

可以看到無論是術後24h內的最大運動誘發痛或是靜息痛,結果均顯示為雜訊隔離組低於對照組(圖2D,圖2C )。而且在術後3個時間段, 雜訊隔離組的靜息疼痛評分和運動誘發疼痛評分均顯著低於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出PACU時的PPT相比於術前PPT明顯降低(P=0.004 ),雜訊隔離組前後PPT無明顯變化(P=0.726 )。將同一病人術後出PACU時的PPT和術前的基線PPT作一比值(Ratio ),如果比值大於0小於1,代表術後疼痛閾值降低;如果比值≥1,則痛閾無變化或升高。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散點大多落於0到1之間,而雜訊隔離組的散點大多落於≥1的範圍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9 )。 這也進一步驗證了不帶降噪耳機的人群在術後疼痛閾值降低,更容易發生痛覺過敏

術後24h內雜訊隔離組的PCIA泵按壓次數、NRS疼痛評分>4分的發生率均顯著低於對照組 ;雜訊隔離組需要額外追加鎮痛藥物的比例和術後鎮痛藥總用量也顯著低於對照組。 在惡心、嘔吐、瘙癢、頭暈或尿瀦留的發生率方面,兩組未觀察到顯著的組間差異。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對照組術後12 ~ 24h的運動誘發痛評分以及最大運動誘發痛評分都與雜訊強度顯著相關,所有時間段的術後疼痛評分均與術中雜訊強度≥70dB的時間占比顯著相關,但在雜訊隔離組內部未發現類似顯著的相關性。

圖4: 雜訊隔離組與對照組術後運動誘發痛和靜息痛與雜訊強度的相關性比較

最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圖4A、4B ),術後最大靜息和運動誘發疼痛評分的獨立影響因素包括手術型別、研究分組(隔聲組vs對照組 )以及前臂部的PPT。

在對照組內部(圖4C、4D ),術中雜訊強度≥70dB的時間占比是術後24h最大靜息痛評分(P=0.025 )和運動誘發痛評分(P=0.036 )的獨立影響因素。而在雜訊隔離組(圖4E、4F ),手術方式是術後最大靜息痛(P=0.001 )和運動誘發痛評分(P=0.003 )的唯一獨立影響因素。

最 後 討 論

01 手術室雜訊確實超標

既往研究表明手術期間的平均雜訊水平超過了推薦的最大雜訊水平55dB,而本研究數據顯示, 腹腔鏡手術期間的平均雜訊水平為67dB ,其中雜訊水平≥70dB的時間約占30%,這與既往研究一致,也進一步說明了雜訊隔離對降低術後疼痛強度和鎮痛藥物需求的重要性。

02 降噪耳機效果更好

最近一項評估術後疼痛的研究報告顯示,與音樂和有節奏噪音的聽覺刺激相比,遮音耳塞對於降低術後疼痛的影響比較小,也就是說戴耳塞還不如聽音樂(這個不是吹的,既往研究表明,好聽的聲音可以減少術後疼痛和阿片類藥物的消耗 )。

此外,遮音耳塞僅能降低16-23dB的雜訊強度,而降噪耳機可以降低37dB, 說明降噪耳機在降低術中雜訊方面優於遮音耳塞

03 高雜訊時間越長對術後疼痛影響越大

在對照組中,影響術後疼痛的主要因素就是術中環境雜訊超過70dB的時間占比,這個變量同時也是術後疼痛評分較高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在雜訊隔離組中未觀察到疼痛評分和雜訊水平之間存在關聯, 這表明手術期間長時間的高水平雜訊暴露是加重術後疼痛的主要因素

04 雜訊隔離的機制可能是減輕痛覺過敏

阿片類藥物或手術創傷誘發的疼痛閾值降低在全身麻醉手術後很常見,測量痛閾(PPT )可以幫助量化痛覺敏化。本研究中兩組麻醉方式是一致的,因此術後痛閾有差和阿片類藥物套用相關性小。由對照組的痛閾降低來推測,雜訊隔離可能是透過降低手術創傷引起的 『痛覺敏化』 來減少術後疼痛的,這與既往的動物實驗結果一致。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證實了術中使用降噪耳機進行雜訊隔離是一種廉價、安全、有效的策略,可降低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後疼痛和阿片類藥物總消耗量,此外術中雜訊≥70dB的時間占比是術後疼痛評分較高的獨立危險因素,但雜訊隔離減少疼痛的機制以及對意識的直接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You S, Xu F, Wu Y, et al. Effect of noise isolation using noise-cancelling headphones du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postoperative pain redu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Anesth. 2024;92:111286.

2.Katz JD. Noise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ology. 2014;121(4):89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