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無效醫療」太多了!專家坦言:很多藥不需要吃,很多手術不該做

2024-10-09健康

「我的子宮就這麽被切除了?」

當曾女士徹底清醒過來後,立馬就感受到了身體的不適,比起手術前,自己竟然更虛弱了。

這不禁讓她產生了疑問,自己原本的病癥真的有那麽嚴重,需要進行這樣的大手術嗎?

經過一番詢問和調查,她驚訝的發現,醫院竟然真的存在過度治療的情況。

在今天這個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本應享受到更加精準和高效的醫療服務,然而,現實中的醫療場景卻似乎並非如此理想。

這不僅是某個人的悲劇,更應該敲響整個醫療系統的警鐘。

疑惑的曾女士

曾女士的故事始於一個平凡的春日早晨,當她在家中忙碌著準備早餐時,突然感到小腹劇烈的疼痛。

她蹙著眉頭,將手輕輕按在痛處,感覺到一陣陣抽搐般的疼痛。

雖然她試圖忽略這種不適,但疼痛的頻率和強度迫使她最終決定去醫院檢查。

到達醫院後,曾女士被迅速帶入診室,醫院的冷漠的白色墻壁和忙碌的醫護人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等待檢查的期間,曾女士觀察到走廊上急促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呼叫聲。

不久,一位醫生叫到她的名字,她被帶進了一個裝滿各種醫療裝置的房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曾女士可能患有盆腔炎和卵巢腫瘤,醫生建議她立即住院,並進行手術。這就要做手術了?曾女士感到一陣莫名的恐懼,但在醫生的堅持下,她還是同意了。

不久後,曾女士被推進手術室,醫護人員圍繞著她,忙碌著準備手術。

之後,醫生發現了一個較大的盆腔包塊,冷凍切片的初步結果表明這可能是一種罕見的卵巢腫瘤。

獲得這一判斷後,醫生決定進行更徹底的手術——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

盡管這是一個重大的決策,但在手術中並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討論,在一切都在迅速進行。

手術後,曾女士醒來,感到渾身無力,這讓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也開始對手術的必要性感到質疑。

幾天後,她接到了手術的最終病理報告,報告顯示的結果與之前的冷凍切片的結果並不完全一致,這使得她更加困惑。

在疑惑和不安中,曾女士決定采取行動,她開始收集手術前後的所有文件,包括醫生的診斷報告、手術記錄和病理報告。

她註意到手術記錄中的一些描述與她記憶中的情況存在出入,於是,曾女士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

最終,法院委托的專業鑒定機構對醫院的醫療行為進行了全面評估,鑒定結論顯示,醫院的確存在過錯,並對曾女士進行了不必要的手術治療。

法院判決醫院對此負有主要責任,盡管這個結果無法恢復曾女士的健康,但卻為她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也能得到應有的補償。

而這個案例,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討論......

被忽視的真相:無效醫療

透過收集各種醫療資料和新聞報道,我們可以發現,「無效醫療」並非個案,而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

網上就有一位中年男士分享出了自己的經歷,他因為反復的腰痛到一家私立醫院就診。

初步的體檢後,醫生又建議他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包括高成本的核磁共振。

檢查結果顯示輕微的椎間盤突出,醫生隨即建議他進行椎間盤手術,然而,這位男士的腰痛並非嚴重到需要手術治療。

根據臨床指南,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大多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和適當的藥物治療得到改善。

貿然手術不僅會帶來高昂的費用,還伴有一定的風險和可能的術後並行癥。

最終,這位男士選擇求助於另一家醫院,那裏的醫生推薦了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案,包括物理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

幾個月後,他的癥狀就顯著改善,腰痛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這一切都未涉及昂貴和風險較高的手術治療。

這一例子也再次證明,正確的診斷和適宜的治療選擇是防止無效醫療的關鍵。

一些專家就指出,如今,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醫療資源被浪費在不必要的治療上,許多藥物和手術,實際上對患者的病情改善沒有顯著效果,甚至有時候會帶來更多的副作用和醫療並行癥。

在一場由健康記者舉辦的公開討論會上,多位專家分享了關於無效醫療的數據和案例。

其中一位提到,根據研究,中國每年可能有高達數千億的醫療開支被浪費在這類無效醫療上。

這些開支包括了過度的藥物治療、不必要的診斷檢查,以及未能帶來預期治療效果的手術。這不僅對患者家庭經濟造成壓力,也加重了國家醫療保障系統的負擔。

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解釋了常見的無效醫療例項,如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常規進行的、但通常不必要的影像學檢查。

他強調,患者在接受任何治療或檢查前,應要求醫生解釋其必要性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

在討論中,另一位資深老醫生坦言,部份醫療機構為了經濟利益,有時候會推薦更多的檢查和治療,這些並非臨床上必需。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況,竟然是因為一些醫療機構面臨的財務和業績壓力變相轉移給了醫護人員,促使一些醫生不得不做出非必要的醫療決策。

「很多藥不是該吃的,卻在吃;很多治療是不需要的,卻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痛苦,卻也在做。這是現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在一次全國政協醫衛組委員聯組討論上,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就發出了這樣的呼喊。

舉例來說,有的病人只是普通的腰痛或頸椎問題,卻被建議做昂貴的核磁共振檢查,甚至是直接進行手術。

但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病癥其實可以透過物理治療或是簡單休息得到緩解。 不必要的醫療幹預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他們潛在的健康風險。

而由於資訊不對稱,患者往往缺乏足夠的醫療知識來評估醫生的建議,因此在醫生建議進行某種治療時,患者通常會同意,而不是尋求第二意見或拒絕非必要的醫療幹預。

在另一個案例中,一位婦女因為輕微的盆腔疼痛被推薦進行全子宮切除手術。

事後證明,她的病癥可以透過藥物和非侵入性治療得到控制,這種情況在某些醫院裏並不罕見。

那麽,這種無效醫療究竟該如何避免?

從無效醫療到價值醫療

1.增加醫療透明度

在科普活動中,一位衛生政策專家討論了醫療透明度的重要性,他指出,醫院和醫生應提供關於治療選項、成本以及成功率的完整資訊,使患者能夠做出知情的決策。

此外,醫療機構應公開其手術和治療的統計數據,包括病人滿意度和復發率,這些都是幫助患者評估醫療服務品質的重要指標。

2.推廣基於證據的醫療實踐

所有醫療決策都應基於科學證據和患者的具體狀況來制定,而不是依賴過時的治療方法或單一醫生的經驗。

此外,推廣臨床指南和路徑可以幫助減少醫療實踐中的變異性,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幹預。

3.倡導合理用藥

藥物學專家也詳細討論了過度或不當使用藥物的危害,特別是對於抗生素和慢性疾病管理藥物的使用。

專家們提供了實用的指南,如何根據醫生的處方合理使用藥物,並且強調了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自行購買和使用藥物的風險。

4.鼓勵患者參與醫療決策

在未來,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顧問可以教授患者如何參與到自己的醫療決策過程中。

患者學會提出問題、表達疑慮的技巧,而不只是盲目聽從或者胡亂提建議,這才更能評估醫療資訊的可靠性。

透過這些教育和科普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建立一個更加公正、高效和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系統。

這樣的系統不僅能夠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也能夠提升整個社會對健康管理的認知和實踐水平。

結語

我們不難發現,無效醫療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更可能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這種醫療實踐的存在,暴露了多個問題,包括醫療支付制度的缺陷、資源的不當分配、以及一些醫療行為的商業化傾向。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根本上加強對醫療行為的監管,提升醫療服務的透明度,促進基於證據的醫療實踐,並透過公眾教育增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只有當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確保每一個患者都能接受到真正有價值的醫療服務,共建一個更加健康、公正的醫療環境。

資訊來源:

【為什麽中國有這麽多無效醫療?衛生經濟學家說出了真相】 醫學界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中國有太多的無效醫療!】 健康時報

【為什麽醫院的病人越來越多?】. 胡大一談醫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