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2024科學跨年|小家大事:劉璐:守初心、傳承針灸診療技術

2023-12-28健康

歲末年初,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華網將聯合推出【小家大事-北京科學榜樣】跨年系列,帶我們共同走近優秀科技工作者,走進科學的世界,感受科技的魅力。今天,我們將帶你走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第二十五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劉璐。

人物名片:劉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第二十五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緣起:成為一名中醫

如果說,醫學之路的開啟源於一份感性的熱愛,那麽中醫臨床方向上老師前輩們的教導,則讓劉璐的求學、工作之路擁有了一份理性的堅定。劉璐說,自己的導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高穎教授,高穎教授從事的是神經系統疑難雜癥多發性硬化癥中醫藥治療臨床和基礎研究,多年來,她透過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挽救了眾多多發性硬化患者的生命。在跟隨導師高穎老師出診的日子裏,劉璐也堅定了要用中醫給患者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選擇。除了導師高穎老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教授也對劉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她實習期間,當時作為急診科主任的劉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們講經典,帶大家讀經典,並將經典運用到臨床實踐中,這也讓劉璐的臨床診斷思維不斷開闊。

畢業後,劉璐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工作。針灸中心「名家薈萃、流派雲集」,眾多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針灸大家和專家都在這裏工作,有金針王樂亭、管針賀惠吾、經絡辨證於書莊、查經辨證王居易、國醫大師賀普仁、國家名老中醫周德安等。劉璐跟隨中心的名老中醫出診,有機會親身學習國家名老中醫周德安教授「針灸六治」學術思想並將之套用於耳鳴、耳聾、小兒抽動癥等病種治療中、首都名中醫王麟鵬教授不同分期、不同分型學術思想套用於偏頭痛急性期、緩解期及相關亞型患者、青年名中醫李彬教授火針「破」和「立」及「以熱引熱」學術思想套用於疼痛類疾病……這是一段「幸運與幸福的日子」,在大家學術思想、名醫精進醫術的浸染下,劉璐開始了自己專業領域的深耕與探索。

傳承:探究如何與偏頭痛和平共處

在臨床工作中,利用針灸治療偏頭痛一直是劉璐的主要研究方向,作為北京市中醫系統第一家針灸治療為主的「頭痛門診」的主要負責人,劉璐采用「頭痛日記」加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醫療診治。

劉璐說,偏頭痛患者一般都是青少年起病,20歲到40歲是患者的頭痛高發年齡段。偏頭痛雖然常見,但並非一件小事,一般來說,偏頭痛會不斷困擾他們的學習生活;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耽誤學業、工作等;再甚,會伴有一些遠期致殘的損傷,比如說影響人們的認知功能,造成心理焦慮和抑郁等。因此,「頭痛日記」除具備患者的自我監測功能,也涵蓋心理撫慰與信心建立的作用。

「在門診,我們接診一名頭痛的患者,首先會透過詳細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和神經系統查體以及相關檢查明確其頭痛的診斷,掌握患者資訊,包括病史、病癥和體征等,明確頭痛病因。如果是原發性頭痛患者,會讓他記錄‘頭痛日記’,詳細記錄個人的疾病誘因,發作時疼痛的性質、用藥情況、緩解情況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進行自我管理。在此基礎上,我們會個人化提出中西醫結合的診治方案。」

為了更好地對患者進行診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基於「頭痛門診」開展了針對偏頭痛不同亞型,如月經相關性偏頭痛、慢性偏頭痛、無先兆偏頭痛的臨床研究。以無先兆偏頭痛為例,團隊采用針藥結合治療方案與一線藥物氟桂利嗪進行對比研究,發現針藥結合療效優於氟桂利嗪,且可改善偏頭痛相關殘損、患者生活品質及健康狀態等。這些針對不同偏頭痛亞型的研究,明確了針刺治療偏頭痛的優勢環節定位,既有效降低了頭痛發作天數,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治療不良反應報告率低,且可維持長期療效。

演變:現代針灸技術的發展面向

明確針灸的作用機制,才能推動針灸醫療診治走向遠方。劉璐說,「中醫傳統理論認為,針刺是透過刺激穴位,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治療作用。在現代醫學中,雖然針灸的療效機制還沒有被完全地闡述,但目前認為針刺刺激的遠端效應可以透過軀體感覺神經—自主神經反射來實作。具體來說,這種反射首先是啟用來自位於背根神經節或三叉神經節中的外周感覺神經纖維,隨後將感覺資訊傳到脊髓和大腦,進而啟用外周自主神經,最終實作對各種機能的調節。2021年,馬秋富教授團隊協同王彥青教授和我博士後導師景向紅教授,在Nature發表的論文也支持了以上觀點,為穴位相對特異性的存在提供了現代神經解剖學基礎。」劉璐介紹,相對於傳統針灸,現代針灸從臨床、針具研發、標準化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

作為一名青年醫師,劉璐說,在中西醫融合的背景下,、青年醫生們肩負著傳承、創新兩大重任。在理論探究上,青年科研工作者不僅要承前輩大家的針灸技藝、學術理論,也要用現代科研技術研究針灸療效機理機制,讓「經驗化」的針灸「科學化」,發展出更適合當下時代特色的中醫綜合診療方案;也要在臨床上發掘出更多中醫診療的優勢病種,形成一套方便患者就醫的綜合治療方案模式;她也期待社會各界可以合力推廣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普及健康生活,加強健康教育,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