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內戰爆發,首日一架轟炸機飛到延安,毛主席:歡迎你駕機起義

2024-01-30歷史

抗日戰爭的硝煙剛剛消散,蔣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想在全國建立獨裁統治,而中國共產黨成為他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盡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早已識破他的「真內戰,假和平」的企圖,但為了爭取和平,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還是毅然決定前往重慶參加談判。

在為期一個月的艱難談判中,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巨大的讓步,簽署「雙十協定」,以為這樣能讓蔣介石滿足,專心建設國家,改善民生。

然而,他背地裏卻將幾十萬大軍從大西南地區調往前線,經過大半年的準備,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6月26日,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露出了他的虛偽狡詐,向我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在中原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長達三年的內戰就此開始。

就在當天上午,國民黨一架B-24轟炸機從四川新津機場起飛,在奉命前往雲南昆明執行任務時,突然失聯。國民黨官員在焦急萬分之際,卻接到訊息,說該架轟炸機已經停落在延安。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何在內戰爆發首日就有一架國軍轟炸機飛到延安?駕駛這架轟炸機的人是誰?他是執行轟炸任務,還是另有隱情?

從農家子弟到航空救國的飛行員 劉善本,1915年出生於山東省昌樂縣的一個農村家庭。自小聰明好學,父母重視他的教育,因此學習成績優異。

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附中,開始接觸到進步思想,與同學走上街頭參加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 1935年,日本侵占東三省後,野心膨脹,企圖染指中國華北地區,制造了「華北事變」。

國民政府被迫簽訂了【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國民政府罷免日本指定的中國軍政人員,撤退駐守在河北的國軍和東北軍,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國民黨黨政機構,禁止在華北地區開展一系列抗日活動。

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現實困境,劉善本改變了學術救國的初衷。在「航空救國」思潮的影響下,他考入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筧橋中央航校)。

然而,該校奉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動搖,只知道拼命圍剿紅軍,卻不為抗日作出一點貢獻,這與劉善本參軍的初衷相差甚遠。

1936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後,美國知名記者深入實地采訪了多位中共高級領導人,並將其所見所聞和采訪語錄加以整理,出版了【西行漫記】,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紅旗下的中國」。

劉善本開始改變對中共的「妖魔化」固有印象。 經過深思熟慮,劉善本決定加入共產黨,為抗日救亡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駕駛B-24轟炸機,與日軍進行了多次空戰,為保衛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劉善本的人生歷程,就是從一個農家子弟,到航空救國的飛行員,再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過程,他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劉善本在「西安事變」後,被周恩來和葉劍英等中共領導人的超凡政治智慧和無畏勇氣所折服。他們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以身犯險,為了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甚至不惜「化敵為友」。

劉善本被中共領導人的壯舉深深打動。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劉善本在經歷了苦悶和挫敗後,仍然團結他的部隊飛行員,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刻苦鉆研航空理論知識和飛行技巧,希望在未來的戰鬥中能夠以最佳狀態參戰。

一天,他的老家給他寄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他的幾個兄弟姐妹都加入了八路軍或新四軍,他們與當地的老百姓緊密配合,共同在敵後戰場與日軍作戰,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最後,信中還詢問了他是否用轟炸機擊落敵機,以及打過多少場勝仗。 劉善本讀完這封信後,思緒萬千。他看到國民黨在戰爭中一潰千裏,患上了「恐日癥」,而他的家人卻在共產黨領導下,為國家、為人民而戰。

這讓他深深地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是真正關心人民、積極抗日的力量。

他曾對自己的參軍夢產生懷疑,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和好友李鑫渺來到了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探討救國之路。

八路軍負責人伍修權對劉善本的抗日熱情表示贊賞,但當劉善本提出想要去延安一同抗戰時,伍修權委婉拒絕:「劉善本同誌,我們兩黨雖然有合作,但並未吸納對方人員加入自己所在黨派。

從抗日大局出發,我們並不推薦你現在前往延安。」 劉善本只好回到住處繼續訓練,但戰爭的殘酷使得蘭州成為日軍的首要攻擊目標。

他和眾人只能撤退,最終來到了嘉峪關。這裏的條件非常簡陋,轟炸機的跑道小,路面坑窪不平,幾乎都是由碎石鋪成。

附近非常荒涼,抗戰三年了,日軍不斷轟炸中國各大城市和設施,我方卻一路西撤,離前線越來越遠,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在國人的認知中,嘉峪關算是西北縱深地帶了,但國軍仍然命令轟炸機大隊繼續西撤,來到安西地區。轟炸機經過多方移轉,損耗極大,眾人既缺糧,又缺油,處境堪憂。

蔣介石這麽做是為了保存實力,不讓國民黨有限的飛機被日軍消滅,眾人情緒低迷。 然而,更加讓劉善本感到震驚的是,1941年1月,蔣介石一手炮製了「皖南事變」,上演了一場同室操戈的人間悲劇。

他開始對自己的加入國民黨產生質疑,這些官員在國難面前,仍然自相殘殺,黨內自上到下腐敗墮落,已經無藥可救了。

劉善本是一名勇敢的飛行員,他在抗戰期間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曾多次計劃起義,但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未能成功。

然而,他的決心並未因此而減弱。1943年,他利用自己的飛行技術和天賦,成功開辟了高原空軍基地,創造了中國空軍史上的奇跡。

他並不滿足於此,而是繼續努力,最終開辟了康藏高原新航線,成為了國民黨空軍中最耀眼的飛行員。他的事跡值得我們深深地敬仰和學習。

在長達兩年的訓練中,劉善本出色地掌握了如何維護先進的B-24轟炸機的技能,並得到了美國教官的高度贊揚。

在1945年4月,他所在的隊伍按照美軍標準完成了訓練任務,並獲得了B-24轟炸機的畢業證書。然而,當他們準備駕駛新接收的轟炸機返回祖國時,蔣介石突然下令讓他們「原地待命」,並將飛機停在巴基史坦的喀拉蚩。

這讓劉善本感到非常苦悶,因為他一直期待著用這款先進轟炸機與日寇進行決戰。然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他們才被允許駕駛轟炸機飛回國內。

劉善本開始懷疑蔣介石的戰略部署,直到重慶談判期間,國民黨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向所有空軍軍官發話,他們只需將大軍從後方運到解放區,三個月時間就一定能消滅中共。

這時,劉善本才明白多年來蔣介石為何不讓其投入到對日作戰中,只是為了發動全面內戰。他深感憤怒和困惑,認為國民黨對外戰鬥不積極,對內圍剿得最歡,這是無恥之極。

於是,他決定不能昧著自己的良心,要駕駛轟炸機投擲炮彈,將屠刀揮向同胞。他決定起義,回到人民群眾身邊。在1946年6月18日,他擔任蔣介石專機「美齡號」的機長,但他的心中已經對國民黨感到絕望,榮華富貴已經入不了他的眼。

在6月22日,他接到命令,將成都的無線電器材全部運往昆明。

當得知國民黨即將發動全面內戰時,劉善本不想成為犧牲品,決心發起起義,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恰逢毛主席發表反對美國政府軍事援蔣,挑起中國內戰的嚴正聲明,更堅定了劉善本的決心。

1946年6月26日上午,劉善本駕駛B-24轟炸機從成都的新津機場起飛,機組人員包括機長劉善本、副駕駛員張受益、機械士唐世耀、通訊士唐玉文和領航員李彭秀(均坐在前艙),以及以陳泰楷為首的幾名通訊學習人員(均坐在後艙)。

劉善本讓陳泰楷不要去前艙,因為他發現後艙的人都可能是共產黨,並威脅他必須將他們送到延安,否則就會將全機人置於危險之中。

在劉善本的指揮下,機組人員最終安全抵達延安。

劉善本向李彭秀建議先回到成都,然後透過無線電羅盤導航到新津導航台。李彭秀同意了,但劉善本擔心有人會和共產黨的人發生爭執,導致不可控制的局面。

於是,他勸說後艙的人不要和前艙的人發生沖突,並承諾如果前艙發生任何事情,他不能保證後艙的人的安全。然後,劉善本返回前艙,告訴李彭秀他們有地圖,並加入找地圖的隊伍。

最終,他們找到了地圖,劉善本認為共產黨人早就計劃好了這一切。李彭秀提出透過晃動飛機來控制共產黨人。

機長劉善本機組,面臨生死抉擇。李彭秀提出了投擲飛機並讓共產黨人摔死的荒唐建議,卻被劉善本嚴厲指責。機組成員一致贊同劉善本的決策,認為不能因為個人私欲而犧牲生命。

最終,劉善本憑借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力,成功引導飛機降落在延安機場,並向解放軍戰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立場。

這是一個反內戰、求和平的故事,機長劉善本的英勇行為值得我們深深地敬仰和學習。

飛行員劉善本的毅然起義,標誌著全國人民對和平民主的熱烈期盼,也為全國解放區軍民註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他的舉動,無異於向世人展示,蔣介石的內戰政策,只會自掘墳墓,不得人心。

劉善本的家人,得到了周總理的精心照顧,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周總理的高度評價,充分證明了劉善本同誌是一面正義者的旗幟,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更多民主愛國人士投向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懷抱,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