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秦基偉對鄧錫侯說:謝謝您的酒肉,鄧錫侯:啥時候的事?

2024-04-06歷史

1949年,秦基偉對鄧錫侯說:謝謝您的酒肉,鄧錫侯:啥時候的事?

「鄧將軍,你好啊!我是秦基偉。說起來咱們當年的抗戰歲月,還真是記憶猶新啊。而且,我還要特別感謝您的那一桌酒肉呢!

1949年12月的一天,剛剛率部起義的川軍將領鄧錫侯和解放軍的幾位將軍開會。會議休息期間,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找到他,說了這麽一句話。這句話讓鄧錫侯一頭霧水,雖然當初自己和紅軍、八路軍多有交集,但是還真不記得見過秦基偉,請客吃飯更別提了。於是他茫然地問了一句:「 這是啥時候的事兒啊? 」秦基偉笑了一下,說出了一件往事……

川軍,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古怪的一支軍隊。由於四川盆地的阻隔,川軍相比中原軍閥來說比較落後,武器裝備和軍隊數量全都相差不少。特別是川軍的軍紀,一直以來都為人所詬病。那時的他們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除了打仗就是抽大煙,戰鬥力極弱。所以在當時,川軍被人戲稱為「雙槍兵」。

外敵不好進來,川軍便在內部進行了自己的兼並。民國初期,四川、雲南一帶,大小軍閥林立,有幾十個之多。他們力量大的有幾個軍,力量小的只有一個師,互相之間攻戰不已。不過經過逐漸的兼並,這些軍閥逐漸地形成了幾個大的集團。其中比較大的是楊森、鄧錫侯、劉湘、劉文輝、王陵基五人,被並稱為「川軍五行」。再後來楊森做大,被其他人聯手趕走。此後,劉湘、鄧錫侯、劉文輝、田頌堯成為了川軍的代表人物,並稱為「川軍四巨頭」。

那時的川軍將領,並不在國民黨軍隊的傳統體制之內,和蔣介石也是貌合神離。其中,鄧錫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鄧錫侯是四川營山縣人,從小父母雙亡,靠舅母撫養成人。原本家裏想讓他走科舉仕途,送他到學堂讀書。但是鄧錫侯在接受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後,決定離開家鄉,去外面從事革命活動。1909年,鄧錫侯進入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堂學習。還未完成學業,他就回到四川,正式參軍。在接下來的護國戰爭中,鄧錫侯不但表現出色,還認識了後來的新中國元帥朱德和劉伯承。再後來又經過了多年的打拼,鄧錫侯在1924年坐上了四川省省長的位子。

當鄧錫侯實力強大之後,很自然地就被蔣介石看中,用來進行對紅軍的「圍剿」了。1933年,鄧錫侯也曾經派出過十幾個團在昭化,廣元一帶布防,但是半年多之後,便被紅四方面軍擊潰。1935年,鄧錫侯又派兵在劍門關、江油、汶川、松潘等地區堵截紅軍,但均被擊潰。紅軍的強大戰鬥力,讓鄧錫侯感到恐懼。

1935年,紅一方面軍在飛奪瀘定橋之後,於理縣、茂縣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此時鄧錫侯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讓他在寶興縣附近攻擊紅軍。鄧錫侯不想給蔣介石賣命,但又擔心其秋後算賬,因此猶豫不決。此時,他接到了朱德和劉伯承的來信,信中誠懇地說道:「 國難當前,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紅軍北上抗日,如兄部願來,我們歡迎,如有困難,暫時不來,希望互不幹擾...... 」這話正中鄧錫侯下懷,於是他命令部隊,始終在距離紅軍部隊一天的位置上活動,並且不時的對天放槍,掩人耳目,直到把紅軍送出寶興,送上夾金山。

鄧錫侯此舉,固然有保存實力的考慮。但是最主要的,是信中那句「 國難當前,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打動了他。雖然此時他的軍教生涯已經將近20年了,但是真正的初心卻從未變過。川軍的軍紀渙散、戰鬥力不強是真的,但是並不能說,川軍沒有愛國熱情。相反的,川軍的血性,甚至比很多中原部隊還要強!鄧錫侯的願望,是有一天能走上抗日戰場,和侵略者拼個你死我活!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打響,鄧錫侯等川軍將領紛紛請纓出戰。這一年8月,鄧錫侯任第一縱隊司令。9月5日,鄧錫侯在成都舉行的" 四川省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 "上發表演講。他說道:「 我們四川人,是具有愛國傳統精神的。黃花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護國之役還有四川人!當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養,當然要拼命爭取歷史的光榮!……川軍出川以後,如戰而勝,當然很光榮地歸來,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慷慨之詞博得場中的一片歡呼之聲。

然而,眼看快走了,卻又出了新狀況:國民政府發給的軍餉很少,很多川軍部隊都處在欠餉的狀態中。所謂「皇帝不差饑餓兵」,讓川軍弟兄餓著肚子去打仗,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一些人為了要挾蔣介石,甚至喊出了:「 不發清所欠薪餉不出川! 」對於這些士兵,鄧錫侯也把他們召集起來,再次發表演講:「 日寇侵中國土,殺我同胞,搶奪我們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全國一致請纓殺敵,我們軍人的天職就是全中國民民,出川抗戰。前線情況,急如星火,怎麽能說要發清欠餉才出發呢?你們是非得等著發餉,還是現在出發? 」所有士兵一致回答:「 願立即出發殺敵! 」於是,那支曾經飽受詬病的「雙槍兵」,踏上了為民族圖存而鬥爭的戰場。

這次出川,鄧錫侯的部隊不僅是糧餉欠缺,武器裝備也是十分簡劣。每個士兵身上的武器,只有一支川造或漢陽造步槍,以及兩顆手榴彈。山炮、野炮等火炮一門都沒有,每個師只有幾門迫擊炮。此時中華大地已經入秋,但每個川軍士兵沒有秋衣,僅有兩套粗布單衣。另外,運兵載具也十分缺乏,大部份士兵只能靠雙腿行軍。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川軍將士的戰鬥熱情仍然很高,渴望盡快和敵人交手。

10月份,川軍奉命馳援山西。為了先去見閻錫山,鄧錫侯坐上火車,往太原進發。一路上,他最擔心的還是軍餉問題。部隊太苦,裝備太差,就這樣和日寇硬拼,他覺得對不起將士們。但是一路上多次請餉,不管是蔣介石還是閻錫山,都是推三阻四,這讓他的心裏非常不爽。誰知就要到達山西太谷縣的時候,他卻接到邀請,說當地的官紳故吏,設下了豐盛的酒宴,想要款待他!

這個訊息,讓鄧錫侯非常惱火。他覺得,這些有錢請客吃飯,不如把這錢給川軍弟兄們分了當軍餉!他一路走來,見多了國民黨官員的迎來送往,對這種「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行為十分憤怒。但是,太谷縣是國民黨高官孔祥熙的家鄉,內部關系盤根錯節,自己也犯不上去得罪他們。於是在火車經過太谷縣的時候,鄧錫侯推說自己身體不適,硬是不下車。最後當地官紳也沒有辦法,只能由他。

但是,這一桌酒飯卻沒有浪費,後來其中的大部份,都進了共產黨將領秦基偉的腹內。

秦基偉是湖北紅安縣人。他也是個苦出身,父母都是農民,每天土裏刨食,生活能有個溫飽就不錯了。父母想讓兒子有出息,便送秦基偉去讀書。可沒想到秦基偉生性好動,在學堂根本坐不住。苦苦撐了兩年,就因為和人打架被趕回了家。緊接著一場瘟疫襲擊了過來,秦基偉的父母兄弟全都病死了,他只能一個人苦挨日子。1927年,實在過不下去的秦基偉趁著黃麻暴動的機會,拿起一桿梭鏢就參加了紅軍。

秦基偉在紅軍之中,以作戰勇敢著稱。初次參戰,他就用手裏的梭鏢繳獲了敵人的漢陽造。有一次敵人進攻,秦基偉的連隊被分配去保衛司令部。但秦基偉閑不住,苦苦哀求營長讓自己去前線。最後營長實在拗不過他,就說:「 想去可以,把連隊留下,槍留下,你自己願意去就去。 」秦基偉大喜,一個人拿著大刀就去了前線。這一戰秦基偉大發神威,砍死了好幾個敵人,從此就有了「秦大刀」的外號。

抗戰期間,秦基偉在八路軍129師任職。一天,政治部主任張浩突然把他叫過去,讓他去山西太谷縣當「遊擊教官」。這下,秦基偉可是犯了難。參軍10年,打仗他沒話說,但是文化底子實在薄弱,哪裏能給人當什麽教官?張浩趕緊向他解釋:「 讓你去當教官,只不過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拉起一支屬於咱們自己的隊伍,必要時上太行山!

秦基偉恍然大悟,欣然前往。臨走時,張浩給他寫了一張字條,讓他去太谷縣找縣長杜任之,說他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就這樣,秦基偉沒有帶任何武器,一個人踏上了旅程。一路上,他經過了不少縣城,看見的大部份都是土房茅屋。很多所謂的縣衙門,不過是幾口低矮的窯洞。這讓他不禁感慨,都說晉中富庶,看來也不盡然。

幾天後,他來到了太谷縣。眼前的景象,讓他覺得眼前一亮。之見縣城之內,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瓦房、小樓。城裏店鋪林立,票號如同山間的大樹那樣稠密。滿街的買賣人吆喝著,景象好不熱鬧。他早聽說太谷地區是孔祥熙的老家,是富商大賈的匯聚之地,現在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秦基偉一路打聽著,找到了太谷縣縣衙。這可是一個正經八百的衙門,大門森嚴,飛梁鬥拱,自有一番威嚴。秦基偉找到門房,讓其通報縣長「遊擊教官」到了。片刻之後,門房把他讓了進去。

在衙門的二堂,杜任之縣長接待了秦基偉。開始兩人的談話還比較「官場」,但秦基偉遞上張浩的字條之後,杜縣長卻突然變得興奮了,說話也變得熱情了。兩人說著說著,眼看天已經到了中午。杜任之拍了拍秦基偉的肩膀,說道:「 老弟今天來的正好,來來來,跟我去打牙祭去。

秦基偉還沒明白怎麽回事,便被杜任之拉著,走上了一個酒樓。開啟單間的大門之後,只見滿屋子的人,無一不是腦滿腸肥。在杜任之的引薦之下,秦基偉才知道,這些人或者是某個票號的掌櫃,或者是某位城防的保安司令,不是富商就是高官。至於為什麽這些人要請自己吃飯,他一時也摸不著頭腦。

不一會兒,豐盛的酒宴就擺了上來。滿桌子上,不是魚就是肉,即使有個把素菜,也都是制作的精致無比。農村長大的秦基偉哪裏見過這些,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中,最好的一次飯就是小時候自己生病,父母給弄來的6個鴨蛋。後來參加了紅軍,每天吃的飯也都十分簡陋,不是野菜就是南瓜。即使有時候改善生活吃頓肉,一個人也分不到幾口。如今看見這麽一大桌子美食,秦基偉都不知道如何下筷子了。

後來的發生的事情證明,這頓飯,是秦基偉前半生吃得最好的一頓飯,同時也是最尷尬的一頓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應付這幫人,也不知道哪一道菜的哪一部份是用來吃的,哪一部份是做點綴的。為了怕別人笑話,他只能是看著杜任之吃什麽,自己也吃什麽。後來雖然明白了一些,但是又怕吃相難看,丟了八路軍的臉,所以每道菜都是淺嘗輒止。

餐桌上的一些國民黨官員覺得,杜任之今天突然帶一個八路軍過來,想來應該是個什麽了不得的人物。再加上秦基偉此時的職務是團長,比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要高。所以這些人不停地給他布菜,還勸他「不要客氣」。只一會兒功夫,秦基偉的碗裏就堆得冒尖了。別人再來布菜,他都忘了去接。此時一個歲數很大的晉商說道:「 秦團長很挑食啊,大家還是別勸了。

一餐飯,後來就別別扭扭的結束了。秦基偉此時還不知道,杜任之這麽安排,是為了讓他這個八路軍戰士能吃上一頓好的。原來這個杜縣長,是中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他是山西「犧盟會」的成員之一,平時透過信件和張浩單線聯系。在太谷縣潛伏的主要目的,就是相機解決八路軍的糧餉,以及幫助秦基偉組建自己的隊伍。八路軍的生活有多苦,他是知道的,所以這一頓飯,也是他對秦基偉的照顧。

這一點,是幾個月之後,杜任之的身份暴露之後,秦基偉才明白的。另外還有一件事,他也是事後才知道的。原來這一頓飯,果然不是特意來招待他的,而是那些富商高官準備招待鄧錫侯、但鄧錫侯沒吃的那一頓。由於鄧錫侯不下車,這頓酒肉才落到了秦基偉的嘴裏。

在之後的歲月中,秦基偉組織起了「秦賴支隊」,部隊的規模達到了五千人,在太行山附近殺漢奸、反掃蕩,威名赫赫。後來這支隊伍在抗戰結束之後,被改編為了中原野戰軍9縱隊,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無數戰功。1949年,解放軍大軍南下,秦基偉的9縱被改編為第15軍,開始掃蕩大西南。

另一方面,鄧錫侯的境遇卻是喜憂參半。老蔣對川軍的態度就是利用,給他們提供的糧餉、武器、物資,和自己的中央軍差得老遠。在太原附近,隨著忻口戰役的失利,川軍損失慘重,鄧錫侯本人都落馬摔傷。

此時,共產黨八路軍向他伸出援手,不但幫助川軍穩住陣腳,還幫他們整訓。朱德司令員和鄧錫侯多次會晤,為他們詳細講解了遊擊戰的戰術;以丁玲為首的"西北女子戰地服務團",也經常給川軍表演節目,鼓勵士氣;身為副主席的周恩來,更是給川軍送來了他們急需的軍事地圖!要知道,這些地圖都是八路軍拼死繳獲的,也同樣是八路軍十分緊缺的。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讓鄧錫侯非常感動。

後來,鄧錫侯所部駐防魯南地區,在徐州、滕縣等地打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漂亮仗。尤其是滕縣一戰,川軍以大刀攻破日軍的城防陣線,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四川將士憑借著一腔熱血,硬是在抗戰中打出了威名!

但同時,鄧錫侯和國民黨的裂痕也是日益增大。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鄧錫侯等川軍將領日益冷落,讓他們的心中十分不快。但是隨著中原戰事的失利,蔣介石將戰略重心放到了西南,準備以四川為基地,再做垂死掙紮。鄧錫侯此時覺得,已經沒必要給蔣介石陪葬,於是就和另外幾位川軍將一起,在1949年12月7日舉行了起義!隨著四川地區的和平解放,戰爭的最後一點懸念也被掐滅了,蔣介石只能無奈的退往台灣。

四川將領起義後,川軍接受了解放軍的改變。在一次關於改編的討論會上,秦基偉和鄧錫侯兩位將軍見面了。開會間隙,秦基偉對鄧錫侯說:「 謝謝你當年的酒肉。 」而鄧錫侯根本不明白怎麽回事,被問得直發蒙。這便是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後來,秦基偉把當年太谷縣酒樓上的事情說了出來,鄧錫侯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當初沒吃的那頓飯,成了秦基偉的「牙祭」。秦基偉說道:「 那次您在太谷縣沒下車,留下的美味佳肴倒是讓我趕上。不僅讓我飽了口福,還開了眼界,明白了國民黨的迎來送往是怎麽回事! 」鄧錫侯感慨的回答:「 國民黨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我當初就是看不慣這些才沒下車。不過這頓飯讓秦將軍吃了,倒是真不算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