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泰國版「洋務運動」?近代化改革的一次嘗試

2024-02-28歷史

中國的洋務運動大家都熟悉,指的是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利用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旨在運用西方技術富國強兵,維護清王朝統治。

在東南亞歷史上,泰國也曾做出過近代化改革的嘗試,其實這也是當時世界各地封建國家的普遍做法,運用西方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泰國也不例外,在見識了西方侵略者的船堅炮利後,統治者們也動了改革的心思, 泰國的近代化改革和清朝的洋務運動有許多相似之處,讓我們一起來看

19世紀末的東南亞是風雲變幻的年代。各地的封建王朝都面臨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緬甸,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淪陷,屈辱地簽訂了【英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就此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屬緬甸),訊息一出,泰國宮廷和民間瞬間炸開了鍋。他們意識到,如果不進行深刻的變革,他們的國家極有可能就是下一個緬甸。

此時的泰國國王,朱拉隆功,這個接受過西方近代化教育的國王對國家的未來充滿憂慮。他深知傳統的封建制度和落後的社會結構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巨大障礙。如果不改變,也將落得和緬甸一樣的下場。

朱拉隆功(拉瑪五世)是誰?

他是拉瑪四世的第九子,他的父親拉瑪四世非常註重對他的教育,特意聘請了一位英國女家教安娜列奧諾溫斯來教導朱拉隆功。在安娜的教導下,朱拉隆功不僅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還在泰文、巴利文、梵文等多個學科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朱拉隆功接受過西方近代化思想和教育,這也是他能夠對泰國進行改革的必要條件之一。

朱拉隆功畫像

朱拉隆功意識到,要完成泰國的近代化,首先必須廢除舊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泰國根深蒂固的土地制度,薩迪納制。

薩迪納制 :這種起源於泰國阿育陀耶王朝時期的制度規定,全國的土地和人民被視為國王所有,而國王則根據貴族、官吏的爵位和官職大小,授予他們不同數量的土地。這些土地被用作貴族和官吏的俸祿,同時體現了他們的社會地位。在薩迪納制度下,農民或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他們必須向貴族或官吏繳納貢賦和提供徭役。這些農民或農奴實際上成為了貴族和官吏的私人財產,可以被轉讓、出售或抵押。這種制度下的農民或農奴沒有自由,也沒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土地或財產。

這種制度的弊端非常明顯,在薩迪納制度下,受封的官員可以從土地上獲得大量財富,而被束縛在土地上生產勞作的普通農民沒有人身自由,必須服從土地主的命令,這樣就極大地限制了人口流動。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只能從事農業勞動,其他行業缺乏相應勞動力,因此無法有效發展。這也是完成近代化的一個重要轉變,每個個體,應該能自由地流動不受限制,才能促進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分化和其他產業的發展。

因此朱拉隆功的第一步,就是廢除了限制人身自由和官員特權的薩迪納制,隨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

  1. 司法改革:引入了西方的司法理念和制度,建立了近代化的法院和法律體系。
  2. 財政改革:引入西方的財政理念和管理制度,建立了近代化的財政體系。這一改革使得泰國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改善,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財政支持。
  3. 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化的學校制度,推廣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泰國人民的教育水平。

朱拉隆宮大學

朱拉隆功的改革成效是顯著的,但在改革的過程中他仍然保留了皇室和貴族的特權,封建的泰國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改變。

這和晚清的洋務運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種改革雖然引進了西方的技術、教育、科技等內容, 但在國家制度的內核上,仍然沒有突破王權獨大和封建制度的壁壘。

洋務運動和朱拉隆功改革主要集中在經濟和技術領域,對於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並沒有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因此,盡管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但由於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仍然保持著封建的特征,封建勢力仍然根深蒂固,最終導致了改革的不徹底和失敗。

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失敗在中國就是晚清最終被推翻,而泰國最終被軍人奪權,進入了漫長的軍政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