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9年陳毅和妻子回四川老家,腳穿布鞋,拄著拐杖,走在泥濘路上

2024-07-28歷史

1959年,陳毅回到了闊別36年的家鄉四川省樂至縣視察。

聽到陳毅回鄉的訊息,當地的父老鄉親激動不已。

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陳毅同誌的愛戴,建議將一座小橋命名為「將軍橋」或者「元帥橋」。

陳毅得知後馬上制止,告訴大家共產黨人不搞這一套。

早在1923年,陳毅就曾向當地政府建議修建這座橋,但是,鎮上的頭面人物發起募捐後,有人中飽私囊,這座橋一直沒有建起來。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座橋才修建起來。

陳毅對鄉親們說:

「過去幾十年都沒有將這座橋修建起來,但今天在你們的努力下修建起來了,這說明真正值得歌頌的是勞動人民啊,是勞動的雙手改造了這個世界,我們還要用勞動的雙手去建設共產主義哩!我看,這座橋就叫‘勞動橋’吧!」

鄉親們聽後熱淚盈眶,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樂至縣有著上千年的種桑養蠶歷史,從隋唐開始便有「栽桑養蠶」的記錄,是「蜀繡」原材料的基地。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樂至縣非常窮。1955年,為了幫助樂至縣發展經濟,當地領導提出「大力發展蠶桑生產」的號召。

但是,想要辦蠶絲廠需要大量用水,而當時整個樂至縣都缺水。陳毅非常關心家鄉的發展,得知這件事情後,親自過問。

1958年,樂至縣的紅旗絲廠正式破土動工。陳毅還幫助工廠引進世界先進機器。

雖然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全體職工齊心協力,終於生產出了符合外貿出口的2A級生絲。

這次回四川,陳毅自然是要視察紅旗絲廠的情況。

得知陳毅要來,絲廠上上下下都很激動,黨委書記吳鎮國早已提前在腦海中構思好了要說的話,但是,見到陳毅的那一刻,他什麽都忘了,眼淚一下就流下來了。

陳毅馬上為吳鎮國解圍:「我們到辦公室聽匯報吧」

吳鎮國這才趕緊將陳毅請到辦公室。

聽取匯報期間,陳毅高興的對吳鎮國說:

「你們了不起啊,在這樣一塊石骨地上砌起來一個‘高煙囪’,真是偉大的創舉!這個絲廠的建設對國家、對樂至縣、對農民都很有益,好得很,好得很啊!」

視察工廠期間,陳毅看上去心情非常激動,他再次對吳鎮國說:

「你們搞得很好啊!我是搞外交的,我們國家現在主要出口的就是花生和絲綢,希望你們能夠多生產一些出口絲!」

聽了陳毅的話,吳鎮國等人 更加覺得幹勁十足,不能辜負陳毅與國家對他們的信任與期望。

離開前,陳毅對吳鎮國等人道謝,這讓吳鎮國感到非常親切。

在他眼中,陳毅是搞革命事業的,應該是個非常威嚴的領導人,但沒想到這麽平易近人!

有了陳毅的鼓勵與肯定,絲廠的職工熱情高漲,在工廠裏展開比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這樣的良性競爭下,大家的技術、工廠的產量與品質都得到大大提升,實作多贏。

幾年後,紅旗絲廠的產品首次躋身國際市場!

此次回鄉視察,陳毅的平易近人、樸素,給當地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上山視察的時候,陳毅不願意坐小汽車上山,而是讓小汽車停下來,他下車拄著拐杖,健步攀登。

當時,陳毅腳上穿著一雙再普通不過的布鞋,妻子張茜陪在身邊,同樣穿著樸素,腳上穿著布鞋,踩在泥濘的道路上。

除了參觀工廠,陳毅還親自走訪了很多公社,與社員們親切交談,詢問大家糧食夠不夠吃等問題。

陳毅知道,農民是國家資本,所以,對於農民的問題他非常關心。

此次回鄉,陳毅還見到了從小就一直幫助自己的幺叔陳昌信。

叔侄見面格外親熱,談話中,陳昌信提出讓陳毅幫忙到縣城機關工作解決城鎮戶口時,陳毅當場拒絕。他告訴陳昌信,這樣做是不好的,會被別人戳脊梁骨。

聽了陳毅的話,陳昌信再也沒有提過安排工作的事情。

陳昌信聽後欣然接受,此後再也沒有提安排工作的事情。

雖然身居高位,但陳毅從未忘記過初心。他時刻將百姓、國家放在心裏,嚴格要求自己與家人,一切以國家與人民的利益為重。

我們國家正因為有無數像陳毅這樣無私奉獻的老革命家,才能在短短幾十年中迅速發展,有了如今的實力與國際地位!

作為後人,我們感謝他們付出同時,還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