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的司令員,毫無疑問,肯定是彭德懷元帥,但這不代表抗美援朝的軍事行動,都是彭總指揮的。
雖然彭總處於最前線,但實際上,抗美援朝從一開始,毛主席就參與了前線的指揮決策。 即使毛主席身處後方,但對於前線軍情的判斷非常準,諸多軍事行動,都是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共同指揮的。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元帥的率領下,秘密跨過鴨綠江,開赴北韓戰場。
孫子兵法提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我軍采取秘密方式出兵北韓,完全出乎美帝意料之外。在誌願軍入朝的前幾天,麥克亞瑟沈浸在韓戰就快要結束的美夢當中,美軍將平壤占領以後,麥克亞瑟表示:「平壤是敵人的首都,它的陷落就意味著北韓的徹底失敗。」「我要殲滅而不是擊退北韓軍隊,我也有必要占領北韓全境。」
麥克亞瑟非常囂張,他完全沒想到我軍會入朝作戰。
根據這種情況,毛澤東作出了誘敵深入、打殲滅戰的決策。1950年10月23日,毛澤東給前線的彭總發了一份很詳細的軍事指揮電報,寫道:「速令四十軍主力即在溫井地區隱蔽集結,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雲山、寧邊與敵過早接觸……誘敵深入,利於殲擊。」
這份電報在軍事指揮層面來說,非常具有操作性了,簡直就是身處前線的軍事首長發出來的,部隊怎麽做?應該註意什麽?采取什麽樣的策略?毛主席的電報都寫得一清二楚了。
次日,毛澤東又指示部隊等待戰機,待敵軍進入山地,不便發揮其重裝備優勢時再予以堅決打擊。
就這樣,誌願軍秘密地在北韓的雲山地區一帶完成了三麵包圍。北上的敵軍先頭部隊是南韓的3個師,先後遭到誌願軍的一頓暴擊。
他們嚇得倉皇撤退,告誡美軍:中國人可能來了,不要貿然進攻。
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有百年歷史、號稱從未打過敗仗的美軍第一騎兵師,不信邪,仍舊進軍。結果陷入了毛主席和彭總精心設定的包圍圈,與誌願軍一交手就陣亡400余人。重重圍困中的美軍第一騎兵師第八騎兵團多次試圖突圍均告失敗,最終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
可以說,首戰就打出軍威的雲山大捷,實質是毛主席親自部署,彭總完美執行的。
此後,毛主席為指導誌願軍作戰起草的電報、命令和其他檔多達近200件,有時甚至是一日之內數封電報。從這些電報中可以看出,大到進攻的大方向、政治工作的原則,小到某次具體戰鬥中的兵力配屬乃至作戰公報以什麽名義發出,毛主席都做過詳盡的研究,與彭總保持了密切的溝通。
一直到中美停戰,談判期間,毛主席也沒有停歇,還在不辭辛勞地進行了軍事指揮。
談判陷入僵局,美帝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想要在戰場上得到。
於是,毛主席提前預判,發電給彭總,對中朝軍隊在三八線的防線及時作出重要軍事部署:一方面加強正面防禦陣地第一線的兵力,防止敵軍大規模進攻;另一方面,加強側後方的兵力,防止敵人從北韓半島的蜂腰部東西兩岸突然登陸。
毛主席要求誌願軍充分準備,為了防止「聯合國軍」借停戰談判的機會舉行反攻。
果不其然,美帝不是真心想談判,最後公然以武力相要挾,說:「那就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但在毛主席未雨綢繆的軍事部署下, 美軍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戰場上同樣也撈不到; 同樣,美軍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不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