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韓戰場「雙王」,戰爭中一槍沒打,回國後卻一個上將一個少將?

2024-04-15歷史

北韓戰場的「兩王」一槍沒打,回國之後卻一個封上將,一個封少將?

抗美援朝戰爭中,相比於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的先進武器裝備,中國誌願軍在武器落後的狀態下,依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這三年的時間裏,在戰爭的槍林炮雨中,誌願軍方面先後湧現出了不少的英雄誌士,正是因為他們在前線的浴血奮戰,才有了新中國更為美好的明天。

而鮮為人知的是,曾經有「兩王」雖然不曾扛著刺刀在戰場上殺敵征戰,但是他們在後方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同樣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功勛卓著。在回國之後,一個被封為上將,一個被封為少將,這其中究竟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天富貴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正題開始之前,新來的朋友別忘了點點關註,這樣既方便回顧往期內容,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特工之王」李克農

這第一個王牌就是李克農。1899年,李克農出生在安徽蕪湖雞窩街馬家巷,相比於其他開國將軍的身世,李克農小時候家裏的經濟條件算是還不錯。父親李哲卿在當地政府就職,保證了家裏的穩定收入。

在李克農十二歲那年,進入了蕪湖的安徽公學學習。當時的安徽公學是革命黨人活動的一個基地,湧現出了很多的新思想。這就使得年少的李克農深受影響,也在此期間結識了很多中共早期的共產黨人,開始萌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想法。隨後,李克農來到了北平,親眼目睹了當時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但是好在七天之後被省學聯以及部份群眾團體營救了出來。這兩次的報社工作經歷,使得李克農明白,也只有革命才可以實作自己的抱負,才有可能改變中國目前混亂不堪的局面,結束軍閥混戰。

於是在1926年底,李克農毅然決然的選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式開始了自己革命的道路。加入共產黨之後,李克農在偵查方面的能力逐漸顯現出來。在那個時候,李克農擔任了國民黨蕪湖縣黨部宣傳委員的職位。

1927年4月,在蕪湖的國民黨準備實行反革命政變的時候,李克農在第一時間將這個訊息上報給了黨組織,這就使得在位於蕪湖的共產黨骨幹力量可以擺脫國民黨的迫害,幸免於難。這也是李克農首次完成特工任務,為之後的情報工作也開了一個好頭。

1928年,李克農去到了上海,並且同年在黨的指示下,與潘漢年一起創辦了一份小型報紙,取得了不小的成就。1929年,經昔日老友的介紹,李克農首次見到錢壯飛,這也是「龍潭三傑」第一次完成集體會面。

12月份,在周總理的指示下,李克農透過公開考試應聘的方式進入到了國民黨上海無線電管理局,當時時任局長的是徐恩曾。徐恩曾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想要獲得他的信任實屬不易。於是李克農在組織的幫助之下,經常將一些共產黨的過期檔交給徐恩曾,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他的註意,但是久而久之,隨著檔越來越多,徐恩曾也開始對李克農產生了信賴。

有了徐恩曾的青睞,李克農之後的路就好走了很多。在不久之後,便升任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店務股股長,掌管著全國無線電報務員的隊伍,這在敵人的情報部門中可就位於了核心地位。

但是徐恩曾雖然器重李克農,但自己也是留了一手,將國民黨高層官員之間相互聯系的密碼本一直都是隨身攜帶,從來沒有交給過李克農。但是也只有獲得這個密碼本,才可以透過偵測無線電來獲悉國民黨內部的一些核心秘密。於是周總理和李克農利用徐恩曾好色的這個弱點來安排了一出好戲。

趁著有一次徐恩曾來上海開會,李克農便向其介紹上海哪裏有漂亮姑娘,果不其然,徐恩曾立刻就心動了,在會後準備前去看看。臨出發前,李克農看徐恩曾還將密碼本隨身帶著,便說道:「那個地方這麽亂,你帶著密碼本怎麽能行呢?」徐恩曾一想覺的也是,便將密碼本暫時交由李克農保管。徐恩曾走後,李克農抓緊時間趕在其回來之前將密碼本復刻了一份交給了組織,這在之後多次的關鍵時刻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31年4月24日,顧順章在被捕之後隨即叛變,供出了大量的中共中央情報。最先截獲顧順章叛變訊息的是錢壯飛,隨後安排自己的女婿連夜趕往了上海,將這一訊息趕緊告訴李克農並讓其轉達給中央。但是那天並不是接頭的日子,找不到陳賡,也找不到聯絡員。在萬分緊迫的狀態下,李克農去到了江蘇省委,這才一起找到了陳賡。

緊接著中央開始安排各部門緊急撤離,這才避免了一起慘案的發生。但是這也使得李克農的身份徹底曝光,在此後遭到了國民黨特務的多次暗殺,因此李克農也沒法再在上海待下去了。於是在1931年8月,李克農就來到了江西中央蘇區,開始擔任中央國家政治局保衛局執行部長。

新中國成立之後,更是先後擔任了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多個職位。在抗美援韓戰爭中,李克農作為中國談判代表前往北韓參與談判。在此期間,其實李克農的身體狀況已經不是很樂觀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也是多次勸誡其回國休息,但是李克農還是堅持留在了北韓完成談判工作,這一談就斷斷續續的談了兩年。

1951年7月10日在三八線上的開城召開了韓戰停戰談判,李克農作為中方的特派代表不做公開露面,而是在距離會場百米遠的一個帳篷裏坐鎮。談判場如戰場,他們每次談判完就要就當天的表現,以及對手的表現進行詳盡的分析,然後和中央再次進行溝通,根據指示再對第二天的談判攻略進行商討。

8月10日,雙方再次就是否將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這個問題一直爭執不下,面對朝中方面的駁斥,美國方面竟然一言不發,采取了「拖延」的招數,這就使得談判進入到了僵局。在這個時候,李克農派人將一張寫有「坐下去」的紙條悄悄送到了會場中方手中,於是中朝代表也開始選擇沈默,就這樣一言不發的坐著。在兩個小時之後,美國方面再也忍耐不住了,這才提議休會。

整個北韓停戰談判歷經了兩年零九十天,中間換了兩次會場,中斷了五次,更是展開了超過七百多次的大大小小會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戰爭。但是在李克農等人卓越的外交才能下,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戰果。回國之後,李克農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

1955年之後,李克農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哮喘、腦溢血都在頻繁折磨著他。1961年夫人去世之後更加讓李克農陷入到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為此,組織安排李克農和陳賡一起去到了上海療養,在彼此二人的陪伴之下,李克農的病情也開始慢慢有了好轉,甚至有點時候,兩人都能小酌一杯。

然而好景不長,1961年3月陳賡逝世,這讓本來還想去找陳賡喝酒的李克農放聲大哭,從此便滴酒未沾。「陳賡死了,喝酒就沒什麽意思了。」陳賡去世之後不久,李克農也因為腦溢血,在1962年2月9日與世長辭。

「工兵之王」王耀南

另外一張王牌就是王耀南。1911年,王耀南出生在江西萍鄉上栗區的一個鞭炮世家。因為受到家裏人的影響,王耀南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接觸了黑火藥技術。在其參加革命之前,在安源煤礦的礦井裏當過爆破工,已經是坑道掘進和爆破方面的專家了。

王耀南參加革命之後,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察冀軍區提出了地雷戰戰術和地道戰戰術,並且得到了采用,為抗日軍民在平原地區打響遊擊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韓戰爆發之後,周總理專門找到了王耀南。因為就武器裝備而言,中國誌願軍的裝備實在是落後太多了,希望王耀南可以將「地道戰戰術」帶到北韓戰場上去,來填補誌願軍在防空和重炮方面的缺失。周總理在其臨行前囑咐到:「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誌願軍也要開展地道戰。北韓地區多為山區,可以叫做坑道戰。」

王耀南抵達北韓戰場之後,帶領著誌願軍開始大量挖掘坑道。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過程中,在橫貫半島中部的二百五十公裏的正面防線上,一共挖掘了七千七百多條坑道,總長度接近一千兩百五十公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坑道,使得誌願軍多次避開了敵人飛機、大炮的攻擊,大大降低了我軍的傷亡率。其中在最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這些坑道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52年10月20日,當45師拼盡全力奪回上甘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之後,仍沒有使得敵軍放棄「攤牌」行動的計劃。美軍派遣了將近兩個團的兵力重新發動了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45師不得不放棄表面陣地,轉到了坑道。在這個時候,45師已經傷亡慘重,沒有了可以用來反攻的兵力。

在這種情況之下,上級一面調遣12軍趕去支援,一面命令45師務必要利用好坑道,在兩個高地上拖住敵人,絕不能使其再向前一步,否則將會威脅到五聖山主峰的陣地。於是,在接下來的十天裏,剩余的45師在幾乎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之下,僅憑著坑道和敵人展開了周旋。面對敵人的炮火攻擊,我軍依托著坑道口的有利地形,抵擋住了敵人的輪番進攻,使得敵人不敢再靠近坑道口,成功的守住了坑道。

敵人眼見強攻不可行,於是便轉換了方式,試圖用炮火和炸藥來炸毀坑道口,將誌願軍埋在坑道裏。但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絕大多數坑道在挖掘的時候都在反斜面開的有一個出口,是位於敵人炮火難以打到的位置,這樣一來,使得敵人的活埋計策就失去了作用。惡毒的美軍一計不成又想一計。

最後他們在坑道口堆放柴火、汽油等來進行火攻,甚至還使用了毒氣彈,這樣一來源源不斷的毒氣和煙霧就開始往坑道裏躥,嗆的誌願軍鼻涕眼淚直流。但是敵人能在坑道口外面施計,誌願軍就可以在裏面往坑道口的火堆裏扔爆破筒,這樣一來就將火堆就可以被炸散,掀起的泥土也可以順勢將火堆壓滅。

有著坑道這道屏障,使得美軍在面對誌願軍的時候束手無策。在上甘嶺戰役中,在坑道的掩護下,使得45師在被敵人逼入絕境的情況下,又成功的擊退了敵人,保住了兩個高地,為之後的大反擊贏取了時間。更是在整個抗美援朝戰場上補足了誌願軍在器械方面與美軍的差距,幫助誌願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但是王耀南在回國之後不久,因為常年的操勞,身體開始亮起了紅燈。無奈之下,在被授予少將軍銜之後開始了養病休息。但是即使在家裏,王耀南也是一直沒有放棄對防禦作戰技術的研究。經過五年的調養,王耀南又重新回到了部隊擔任解放軍工程兵司令部副參謀長。直到1984年11月3日,這位為中國防禦戰術做出傑出貢獻的王耀南少將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新中國是經歷過無數次勝利戰鬥換取來的,這些無數次戰鬥的勝利又是靠著一位又一位的革命英雄、革命烈士贏取來的。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鮮血刻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發展史。有人在前線,有人在背後。但是 無論是在哪個崗位的先輩,都不應該被我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