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梁漱溟曾與毛主席徹夜長談,後來不再來往,說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2024-04-14歷史

梁漱溟曾與毛主席徹夜長談,後來不再來往,說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在近現代文化大師中,很多人都跟毛主席有過交往,留下了很多佳話,比如柳亞子、老舍、張恨水、郭沫若等等。

不過,也有一些人留下的回憶五味雜陳,比如大名鼎鼎的梁漱溟。

在近現代文化史上,梁漱溟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當年報考北京大學時,名落孫山,但是因為寫過一篇【究元決疑論】,轉眼就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請為北大教師,對此,蔡元培還說了一句很讓人羨慕嫉妒恨的話:「梁漱溟想當北大學生沒有資格,那就請他到北大來當教師吧。」

梁漱溟在晚年時,還曾幽默地總結過自己的一生:六歲就開始讀書,卻還不會穿褲子;中學時參加過革命團體,後來卻最反對暴力革命;報考北大落榜,卻當上了北大教授;自己最討厭哲學,結果在北大偏偏講起了哲學;以研究佛學起家,卻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儒家」;從小在城市長大,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卻是鄉村建設……

好了,梁漱溟的傳奇先簡單介紹這些,下面進入正題,說說他跟毛主席的交往。

說起來,梁漱溟跟毛主席還是同齡人,生於1893年10月18日,比毛主席大兩個多月,而且,兩人很早就認識了。

梁漱溟有個兄長叫梁煥奎,是湖南湘潭有名的士紳,曾支持楊昌濟去日本留學。楊昌濟到北京大學教書後,透過梁煥奎認識了梁漱溟。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年輕時當過北大的圖書管理員,因為收入低,晚上就在恩師楊昌濟的家裏住。1918年時,梁漱溟經常去楊家,每次去都會發現一個操著湖南口音的年輕人來開門,梁漱溟以為他只是楊家的傭人或是親戚,就沒有在意,也沒有跟他說過話。

直到20年後,梁漱溟去延安拜訪毛主席,毛主席高興地說:「梁先生,我們20年前就認識了。」

梁漱溟看著毛主席,搖頭說:「今天是我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以前哪裏見過?」

毛主席笑著說:「北京地安門彭樓大街豆腐池胡同,楊昌濟教授家裏,一個湖南青年經常給你開門。」

這麽一說,梁漱溟就想起來了,感慨地說:「確實有這事,我當時哪裏能想到,這個人未來竟是共產黨的領袖啊!」

全面抗戰開始後,作為國民政府參議員的梁漱溟,跟著蔣介石到處跑,最後跑到了重慶才歇了腳。

那段時間,梁漱溟對蔣介石的抗日政策很不滿,就萌生了去延安見見毛主席的想法。這個想法在當時可以說是石破天驚,換了別人,老蔣早就掏槍了,可是梁漱溟是著名人物,社會地位高,蔣介石也不敢輕易動他,只好給梁漱溟開了通行證。

1938年1月,梁漱溟到達延安,見到了毛主席,寒暄過後,梁漱溟開門見山地問:「中國能否戰勝日本?中華民族是否會滅亡?」

毛主席鎮定地說:「梁先生,你所聽到看到的若幹情況,大體都是事實。但我的看法是,中國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觀,應該非常樂觀。中華民族是不會亡的,最終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只能是這個結局,別的可能沒有。」

梁漱溟聽完後,不太相信,要知道,當時國民黨軍屢戰屢敗,八路軍也不過3萬人,武器更是落後,連糧食都無法自給,如何能戰勝鋼鐵強國日本?

隨後,毛主席從多個角度詳細介紹了當時的抗戰形勢,論證中國必將取得抗戰的勝利,梁漱溟聽得不住點頭,最後感慨地說:「毛先生,可以這樣說,幾年來對於抗戰必勝,以至如何抗日,怎麽發展,還沒有人對我作過這樣使我信服的談話,我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文章,您今天的談話使我豁然開朗,精神振奮!」

第二天晚上,二人再次長談,毛主席說:「梁先生昨天送我的【鄉村建設理論】,我看了,有深度,但問題在於你是改良主義,而改良主義是不可能救中國的。中國最大的問題是階級對立,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就沒有前途。」

不過,梁漱溟不認同毛主席的觀點,說:「中國的階級分化和對立沒有西方那麽嚴重,做到兩點中國就有希望,一是倫理本位,二是職業分途。前者要求人倫相敬,後者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兩人就這個問題你來我往,各抒己見,一直暢談到第二天早晨公雞打鳴,雖然仍然沒有爭出來一個結果,但這次暢談也讓梁漱溟對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對毛主席的禮賢下士非常佩服。

梁漱溟晚年時,回憶說:「現在回想起那場爭論,使我終生難忘的是毛澤東作為政治家的風貌和氣度。他披著一件皮袍子,有時踱步,有時坐下,有時在床上一躺,十分輕松自如,從容不迫。他不動氣,不強辯,說話幽默,常有出人意料的妙語;明明是各不相讓的爭論,卻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談。他送我出門時,天已大亮。我還記得他最後說,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們今天的爭論可不必先作結論,姑且存留,聽下回分解吧。這虛懷若谷的氣度,如果能保留到建國以後,特別是在他的晚年,那該多好呢!」

1950年初,梁漱溟來到北京,正好毛主席和周總理剛從蘇聯回國,大家要去月台迎接,梁漱溟也去了,還站在第一排。

毛主席一下車就發現了他,立刻上前問候:「身體如何,家人都來了嗎?過幾天我請梁先生,咱們再來一個通宵論戰。」二人相視而笑。

晚上舉行宴會時,毛主席看到梁漱溟只吃素,開玩笑地說:「梁先生清心寡欲,必定高壽。」毛主席說得沒錯,梁漱溟確實很高壽,一直活到了95歲,於1988年去世。

幾天後,毛主席請梁漱溟來頤年堂作客,邀請他參加新政府的工作,但梁漱溟認為自己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更合適,就婉拒了。

後來,毛主席請梁漱溟到外地考察,尤其是考察南方的土改。梁漱溟回來後,說農村土改非常好,但不應該毆打地主,毛主席則說,農民受欺負慣了,心中有氣,但也不能打人,必須要說服農民。

到這個時候,梁漱溟和毛主席的關系一直還不錯,但是到了1953年9月,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時,梁漱溟參加全國政協擴大會議,公開講話說,國家不能只顧重工業,也要重視輕工業;而且工人的待遇也高於農民,還有一句著名的「工人在九天之上,農民在九地之下」,新中國是靠農民成功的,今天不能忽略農民。

毛主席當時沒參加會議,但也聽到了這些話,認為這些話脫離了中國的國情。第二天,毛主席參加會議時,不點名地批評了梁漱溟,說:「有人不同意我們的總路線,認為農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顧農民。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須知有大仁政小仁政,照顧農民是小仁政,發展重工業,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幫助了美國人。有人竟班門弄斧,似乎我們共產黨搞了幾十年農民運動,還不了解農民?笑話!我們今天的政權基礎,工人農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一基礎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壞的!」

會後,梁漱溟陷入了痛苦的糾結中,他不認為自己錯了,便想當面當毛主席解釋清楚。

到了9月18日的會議上,梁漱溟說了很長時間的話,越說越激動,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喊著讓他下台,毛主席雖然沒有打斷他,但也提醒他不要講得太長了。

這次會議後,梁漱溟基本上就淡出了舞台。

說到底,梁漱溟終究是一位有良心的文化人,因為有良心,才會當眾說出那些「不合時宜」的話,當然,也因為他的「文化人」身份,看待問題跟毛主席的眼光和境界不在一個層次,最終產生了很多分歧,曾經無話不談的「諍友」,就這樣再無來往。

到了晚年時,梁漱溟對這次事件也做了反思,說:「當時是我的態度不好,講話不分場合,使他很為難。我更不應該傷他的感情,這是我的不對,大家都有不對的地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與世長辭,享年95歲。

在他的追悼會上,有這樣一副挽聯:百年滄桑,救國救民;千秋功罪,後人評說。橫批:中國的脊梁。

(參考資料:【梁漱溟傳】【民國碎片之文人篇】【黨史縱覽】【湘潮】【世紀風采】)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