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又一對「雙胞胎」省,安徽哪些條件比不上江蘇?

2024-01-24歷史

安徽省和江蘇省可以說「一母同胞」。 無論歷史角度,還是地理角度。

歷史角度,兩個省皆脫胎於清朝初期的江南省,江南省又延續明朝的南直隸。 南直隸-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省 ,範圍包括今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還有江西婺源縣、湖北英山縣、浙江嵊泗列島等地(如下圖) 。

江南省是當時的首富之地,一省賦稅占清朝的三分之一,科考則「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清政府忌憚這地方太強,將其拆分:江左布政司(安徽前身)長期在江寧(今南京)辦公,就是說南京不但離安徽近,歷史上確實幹了很長時間安徽省會;而江右布政司(江蘇前身)駐紮蘇州。乾隆年間,江左、江右的首府才分別搬到安慶、南京。

地理角度,江蘇省和安徽省的格局也頗為相似。

1.都地跨南北方,淮河橫穿兩個省北部(秦嶺-淮河是南北方分界線),長江橫穿兩個省南部,將兩個省都分為南部、中部、北部3個部份,江蘇是蘇南+蘇中+蘇北,安徽是皖南+皖中+皖北;

2.緯度基本一致,江蘇省在北緯30°45′-35°20′之間,安徽省在北緯29°41′— 34°38′之間,由此產生的氣候也差別不大;都屬於華東地區,有很長的分界線,位置格局類似湖南和江西。兩省交界犬牙交錯,緊密連線,滁州凸進江蘇,南京凸進安徽;北部徐州和宿州的突出部也像,造就了碭山縣這樣4省交界的現象。

歷史上一家,地理上格局類似。但是,即便安徽的地理條件已經不錯,比江蘇還是差不少的。如果江蘇的地理條件在全國算S級,安徽可能算A級,問題出在哪裏?

第一是地形,蘇皖大平原,北部品質不如南部。 因為淮河水系過於平緩,泥沙淤積,歷史上夏季容易洪水泛濫;水量又不如長江流域多,北部平原冬春季容易幹旱。加之中原四戰之地,戰亂頻發,導致財富難以積累。

江南一旦開發出來,條件從古代開始,就比江北好得多。偏偏安徽南部以山地為主,人口承載量少;而蘇南是長江三角洲的一部份,全國最好的土地。江蘇是蘇南人口多,安徽皖北人口還多於皖南。

安徽不算多山的省份,平坦土地面積占比能到近60%,全國前五名(江蘇第一名),安徽面積比江蘇大40%,但 位置、水熱最好的江南地區安徽是山地 ,雖擁有黃山、九華山,大別山區天柱山等名山,但除了旅遊有優勢,整體開發利用不便,遠不如蘇南。

第二,最大的硬傷還是水系格局。 安徽和江蘇原本水系格局一樣,但江蘇古代挖了京杭大運河, 安徽水系是「二」字形,江蘇是「工」字形 。這一筆之差,安徽的水系都通往東部,淮河流域人口、物資、財富都通往蘇北,長江流域的都通往江蘇沿江(南京因此對安徽省有很強的放射線力),皖南黃山市通往浙江,省行內系不緊密。 水聚則人聚、財聚,安徽肥水外流到江蘇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地理格局,安徽省很早就大力發展高鐵,省會合肥市擁有「米」字形高鐵網路,是東部地區重要的樞紐站。

另一方面,安徽省下定決心打通江淮水系,2022年底,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省內長江與淮河貫通。 江淮運河 上接沙潁河、中連合裕線、下延蕪申運河(蕪湖到上海),縱貫皖、蘇、豫三省,打通了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之間的水運大動脈。 安徽省由此水系格局質變,「二」字形水運路線變成「工」字形 ,省行內系便捷,還能放射線北方的人口、經濟大省——河南省。

至此,除了地形格局,除了一條品質不高的海岸線,安徽的其他條件和江蘇就差不多了。特別是江淮運河, 可以說一招改變安徽的「風水」格局。 放在長江經濟帶的整體來看,長江-淮河兩橫,京杭運河-江淮運河兩縱,形成 「井」字形的水運骨幹網路 ,加上毛細血管,四通八達,水聚財聚,區域未來有望分工更合理、協同更加順暢,發展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