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默的羊
編輯|沈默的羊
不知道大家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有沒有註意到,士兵胸前的文字各有不同。
在清兵馬甲上,胸前的圓圈內有兵、卒、勇、丁四個不同的大字。
這四個字,乍眼望去,似乎意思差不多。
實際上它們代表的是四個等級的軍銜,僅一字之差卻決定了天壤之別得的階層地位。
兵
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子弟兵後,與皇太極親率軍隊殺進山海關。
驍勇的八旗軍隊骨子裏流著女真族善戰的血液,一路勢如破竹勢不可擋。
入關後迅速推翻明朝,中國的歷史上從此有了清朝的一席之地。
八旗兵占有滿族出身的過人優勢,又是幫皇太極打下天下的功臣,理所當然在軍中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領著高額軍餉,還能分配到可以農務的良田,就連升遷的機會也比漢人多,經商者也更容易獲得政策福利。
政權的維護需要軍事力量作為強大的支撐,於是清軍擴編兵力架構。
增加了漢軍旗、蒙古旗和綠營漢兵。
這些新兵名義上直屬八旗,待遇卻不能跟八旗兵相提並論。
八旗兵是清朝的親信部隊,從情感上來說,他們與新兵的區別就與親兒子和幹兒子無異。
從他們胸前那個「兵」字就能看出八旗兵的特權待遇。
兵,代表他們是血緣正統的正規軍部隊,也象征他們享有軍人的尊貴地位與高貴待遇。
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八旗子弟住在滿城內,是清王朝特意在京城內劃定一個地方,專門供給他們居住。
按現代的話說就是安排了宿舍,占地面積大,環境優美,豪宅林立,人少地多自然住得舒服。
漢城裏住的則是下層百姓,人口密集,簡陋的土房對於漢人來說只是剛需,擠在狹小的房屋裏勉強度日。
滿城與漢城,就像天堂與人間兩個極端。
清朝統治者給了八旗子弟如此優越的生活條件,久而久之就養成八旗兵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思想。
疏於訓練以及投入的精力不足,八旗兵的戰鬥力嚴重下滑。
當清朝面臨外敵的挑釁時,八旗兵不僅戰鬥素質不高,戰鬥能力也是不堪一擊。
這群花瓶兵在家國有難的時候,對內無法平定內亂,對外無法抵抗敵人入侵。
僅存的只有面對同僚時可以吹噓的祖輩光環。
為了填補戰力,清軍組織大規模募兵,於是加入了新兵「綠營兵」。
雖然同樣身披「兵」字馬甲,但綠營兵並不納入八旗兵營。
原因是軍隊的士兵大多是漢人,且實行的體制還是明朝的兵制。
即使綠營漢兵為清朝兵力註入新鮮的血液,然而根基的腐敗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加快腐爛的速度。
勇
清朝末年太平軍起義打了清政府一個措手不及。
臨時招兵買馬已經來不及,清軍便想到把大量貧民組成臨時鄉勇,即勇字兵。
這批勇字兵也是基本由漢人組成,歸屬「兵」字號軍隊管轄。
沒有獨立作戰權力,只起到配合八旗和綠營兵行動的輔助作用。
所以他們經常被安排去執行繁重而危險的任務。
八旗兵不想參與、不敢參加的艱苦差事,就落到勇字兵頭上。
由於是臨時匆忙組建、缺乏正規系統訓練就投入戰爭的兵源,勇字兵的戰鬥力也是七零八亂。
實力不夠武器來湊,可勇字兵拿的裝備,一上戰場沖鋒陷陣就只剩炮灰了。
他們為了生計加入軍隊,付出汗水與生命維護清朝社會的穩定,得到的卻是不對等的待遇。
身前的「勇」字,背後寫著無盡的辛酸。
付出得比別人多,報酬得比別人少,還因為地位低下不被重視。
頻遭冷落,這樣的軍隊又怎會拼盡全力為清朝賣命呢?
卒、丁
有在前方殺敵的「兵」「勇」字號士兵,當然少不了負責戰場二線後勤工作崗位的內務兵。
「卒」和「丁」就是負責守庫和後勤工作的士兵。
卒字兵是清朝的正式編制內員工。
衙門內治安巡邏的卒兵和牢獄裏監管犯人的獄卒,都屬卒字兵。
盡管他們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官職,但卒字兵的俸祿不高。
年入六兩白銀,算是日子過得很拮據的編制內員工。
為了養家糊口,獄卒們利用手裏的小職權中飽私囊。
犯人的行囊衣物、口糧,只要有變賣和使用價值,犯人的一切私有物品都是獄卒牟利的目標。
違反獄規收取犯人家屬探視費,睜只眼閉只眼讓家屬進牢獄與犯人見面。
衙門裏的卒兵,工作環境沒有獄卒那麽復雜,可是繁重的差事也是激不起一絲收入的浪花。
在其位謀其利,番役們便把拿錢的手伸向百姓,打著「查罰費」等名義向百姓斂取私財。
卒兵的「明碼標價」讓百姓有苦難言,為了有錢好辦事,百姓只得不時向卒兵送些銀兩,卒兵靠著這些零花錢一口吃成胖子。
丁字兵,則是清朝強制征兵的產物。
根據清朝的征兵制度,按照戶籍與人口分布,每家每戶每年都要有一人進軍服役。
征兵要的只是人丁,無論男女,或是老丁,沒人就出錢出物,服役時間為三年。
這種不問實際情況的計劃式征兵將百姓的生活置於水深火熱當中,不少家庭失去勞動力和家庭支柱,甚至家破人亡。
為了躲避人丁被無償征用入伍,離家背井逃亡、賣兒賣女是常有的事兒。
不得已進入部隊後,丁字兵的地位也是十分低下,別人不拿正眼看他們。
生活捉襟見肘,別說積存些俸祿幫襯家裏了,能保住性命退休回家就不錯了。
小結
從「兵」到「丁」,四個簡單的文字決定著四種不同的命運。
從這四個字可以看出清朝兵制體系的混亂,身份與階層淩駕於職位之上。
兵種間的不公平待遇,促使內部矛盾的滋生與激化。
待遇差異是清朝兵制最大的硬傷,一朝一夕不會表現出來。
一旦出現一根導火線,這種社會與階層問題就會集中爆發,快速瓦解清朝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