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微子啟發明了一套極具表演的投降儀式

2024-07-24歷史

微子啟發明了一套極具表演的投降儀式

微子啟,是殷商末代帝王商紂王的庶兄,他最有名的一個身份就是宋國的始祖,但既然是宋之始祖,為何不稱宋公,而叫微子?原來他早前因受封於微,故名微子啟。微國初封地不是太明確,一說在今山東微山縣(微山湖古代為陸地)境內,微子啟死後,還被葬在了那裏;也有說法認為,微國初封薄邑,即史書上說的「孟渚之濱」。即後來的薄縣,具體位置不明,大概在今河南商丘東北方向,與山東微山縣相距不遠。不管怎麽說,微國始封地當在這段距離之間。微國其實早在先商時期便已存在,可能是夏朝的姒姓封國,據說,在商朝晚期,由於勢力太過強大,遭商人驅逐,微國被迫西遷。之後,商王帝乙將微國故地,封給了自己的庶長子微子啟,建立了子姓微國。

子姓微國歷史不見史載,但對於微國開國國君微子啟的事跡,各種古籍記載得非常豐富。微子啟受封微國時,正是天下大動蕩的開始,商王頻頻東征,國力日趨腐朽,而與之相反的是西部的周部族日益興起,諸侯紛紛歸附。微子啟是個知明理、識大局的政治高手,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他見商紂王窮兵黷武,生活糜爛,又濫屠忠臣,窺見王室已岌岌可危,便當機立斷攜著他的微國子民,歸附了周部族。武王克商牧野之戰,微子啟以及他所在的微國,上演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世對他的評價,多為正面,【論語.微子】說:「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意思是,紂王昏庸殘暴,微子脫離了商紂,箕子裝瘋被紂王囚禁配為奴隸,比幹因忠諫而被處死。孔子說:「這就是殷商的‘三仁’。」可見,孔子將他比作「仁義」的典範。

【呂氏春秋.誠廉】記載:「(武王)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啟於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意思是,周武王派召公與微國在共頭山結成聯盟,盟書約定說:「(周王)承諾讓微國世世代代當諸侯之長,奉守殷商祭祀,允許你供享桑林禮樂,把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一帶)作為你的私人領地。這一則記載說明,武王伐商之前,曾與微子啟有過口頭承諾,前提自然是微國幫助武王伐紂。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麽【荀子.成相】說:「武王怒,師牧野,紂卒易向,啟乃下,武王善之,封於宋。」意思是周武王一氣之下率師於牧野,與商軍一場大戰,決戰中,紂卒突然紛紛倒戈,助周伐紂,之後,微子啟下車投降,武王稱贊他,後來,將他封於宋。如果將兩則聯系起來稍作想象,紂卒臨陣倒戈向周是不是跟微子啟有關?按照荀子的說法,牧野之戰時,一開始微子啟率領紂卒與周軍展開對決,突然他一聲振臂高呼,紂卒紛紛「易向」倒戈,之後他率先「下車」,武王善之,具體過程不清楚,荀子的話中資訊量很高。

不管怎麽說,微子啟是周國的「內應」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當然,這是建立在微子啟慧眼識途,眼見著殷商末日將到,前提作出的能保存殷商祭祀的唯一途徑。

後來的事實證明,正因為微子啟助周克商有功,得以使殷族一脈不被夷滅,祖先祭祀得以維系。這就是元代王鶚在【滹南遺老集】中所說的:「微子不去,無以存殷之祀。」【鹽鐵論.相刺】也說:「紂之時,內有微、箕二子,外有膠鬲、棘子,故其不能存。」牧野之戰的勝利與周武王得微國之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即便微國為武王克商功勛著著,畢竟還是殷商後裔,要光明正大的投靠周朝必須還得有個形式,為此,微子啟獨具創造的發明了一套極具表演手法的投降儀式,【史記.宋微子世家】和【左傳.僖公六年】都作了記載,那就是「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轉譯過來就是,(國君)雙手反綁,口中銜璧,大夫們穿著喪服,士卒們擡著棺材。其實,這就是一幅國君出殯的場面,微子啟把自己「活喪」來請求武王對殷商後裔的寬恕。這一招很管用,「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復其所。」武王親自替他解開繩子,接受他的璧玉,燒掉他的棺木,給予禮遇,安撫他回原地繼享諸侯,答應他善待殷商遺民。這就是成語「面縛銜璧」的由來,後世有不少諸侯面臨亡國危難,為保國祚延續時有防效。

武王定天下後,將殷畿舊地一分為三,置衛、鄘、邶三監。得以保存的殷商封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紂王之子武庚的邶國,卻處境堪憂,受到「三監」的嚴厲監視;而另一個就是微子啟的微國。成王年間,三監隨武庚叛亂,周公旦平定後,成王重封,劃出殷商舊地的一部份建立宋國,由微子啟的侄子稽任國君,同時,將微國並入宋地。【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微子開(啟)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按照司馬遷的稱呼格式,微子啟是宋國的始祖,但真正宋國的開國國君當從宋公稽開始。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