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勝利後,毛主席密調24萬兵力再度入朝,幸虧偉人料事如神

2023-12-13歷史

前言:

1951年10月15日,中、朝、美、南韓四方代表在板門店簽署了停戰協定,宣布雙方停火並同意中美兩國軍隊陸續撤離北韓半島。

然而,協定簽署後沒多久,美國就因為不滿協定內容,陸續發動了上甘嶺戰役和幾次反攻行動。不過在中國英勇的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的強力反擊下,美方未能推進戰線。

時間跳轉到1953年,當時的美國由於國家戰略調整,將重心轉向歐洲。因此,再次派出代表與中朝兩方接觸,表示願意停戰。

而聯合國軍在上甘嶺戰役中,遭受了嚴重損失,同樣向中方請求和談。此時,美國已經意識到即使繼續戰鬥,他們也無法獲得任何優勢,因此希望結束戰爭。

在雙方代表完成談判後,在北韓的誌願軍指戰員們相信戰爭即將結束。

然而,在這個時刻,毛主席卻做出了一個令人不解的決定。

毛主席下令第1軍、第21軍和第53軍共24萬人緊急入朝,作為預備力量。

毛主席的決定讓當時誌願軍司令部的許多人感到困惑。

連彭老總都認為,根據現狀,美國不可能繼續作戰。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改變了彭老總的看法,他不禁贊嘆道:「毛主席料事如神啊」。

那麽在1953年的北韓戰場發生了什麽?毛主席調動軍隊的用意是什麽?

抗美援朝

美國政府在韓戰爆發後,迅速介入並派遣軍隊,同時命令海軍戰隊進入台灣海峽,試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台灣。

面對美軍的不斷挑釁,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上指出:既然美帝國主義向我們發起侵略和挑釁,我們就必須加強軍事準備。

1950年8月,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表示:「一旦美帝得勝,他們將得意洋洋,威脅到我們。 對北韓,我們必須提供援助。 」

我軍也有一些考量標準來決定是否出兵援助北韓,其中之一是,只要美軍沒有越過三八線,我們不會幹預;但一旦他們越過三八線,我們一定會前去作戰。

然而,令毛主席等人擔心的情況最終發生了。 美軍在仁川登陸並占領漢城,切斷了北韓人民軍的後路。

與此同時,南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形成了「聯合國軍」。 面對這一局勢,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在當晚緊急會見了中國駐北韓大使倪誌亮,並寫信給毛主席,請求中國提供軍事援助。

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派遣軍隊支援北韓並不是一項容易的決定。

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都急需整頓,這意味著派遣軍隊將增加國家的負擔。然而,毛主席認為派遣軍隊支援北韓已經勢在必行。

如果美軍占領北韓,下一步很可能將瞄準中國,因此出兵北韓不僅是幫助他國,也是保護中國的需要。

最終,毛主席任命彭德懷為總司令,做出了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越鴨綠江,投入北韓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方誌願軍共進行了五次戰役。 其中,第二次戰役是對美軍打擊最為猛烈的一次,美軍投入了22萬人,而我方投入了38萬人,雙方的兵力都遠超過第一次戰役。

這次戰役完全擊敗了聯合國軍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企圖,被美國媒體稱為「美軍陸軍史上最大的失敗」。

在第四次戰役中,聯合國軍發生了重大的人員變動。

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聲稱要將軍事行動擴大到中國的沿海和陸地基地,與當時的美國政府全球戰略發生了嚴重矛盾。

因此,麥克亞瑟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正是由於這一人事變動,對之後的戰爭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不久之後,我方誌願軍發動了第五次戰役,這是五次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次戰役迫使聯合國軍進入防禦戰略狀態,被迫停戰並接受談判,談判過程中簽訂了一份協定。

然而,協定簽署後沒多久,美國就因為不滿協定內容,陸續發動了上甘嶺戰役和幾次反攻行動。不過在我英勇的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的強力反擊下,美方未能推進戰線。

於是在1953年的6月8日,中朝雙方與「聯合國軍」再一次進行談判。而這一次的談判非常順利,特別是在戰俘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談判出現了變數

聯合國軍一直以美軍為首,而南韓是美軍的附庸,所以當美國決定簽署停戰協定時,根本沒有考慮到南韓會提出異議。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毫不猶豫地簽署了協定,而南韓的代表卻遲遲不願簽字,一直依賴於美軍的支持,結果在這個時候展示了自己的私心。

實際上,僅僅依靠南韓是無法引起什麽波瀾的,所以南韓是否簽字並不重要,大家都認為只要美國妥協,南韓基本可以被忽視。

而毛主席了解到相關情況後,立即調派了24萬大軍前往北韓一線。 對於這個決定,當時許多人包括彭帥都無法理解。

但毛主席卻認為只要南韓不簽字,戰爭就會繼續下去,而南韓一天不簽字就代表他們仍然有反擊之心,所以毛主席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盡管這樣做可以對南韓造成震懾,但中美談判正處於關鍵時期。 如果此時調動軍隊進入北韓,可能引起美軍的恐慌,猜測中方的意圖,最終導致談判失敗,進而引發一場血腥的戰爭。

大家都在努力說服偉人,但這些理由都沒有站得住腳。 戰爭需要在充分準備和戰略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可能導致失敗和不必要的犧牲。

即使大多數參戰國願意停戰,只要有一方拒絕簽署協定,和平將難以實作,沖突可能會持續或再次爆發。

因此,毛主席仍然堅持出兵,以避免留下後患。 因此,24萬大軍仍然浩浩蕩蕩地沖向北韓戰場的前線。

南韓為何拒絕停戰

在戰爭爆發時,南韓一直依附於美國,即使只剩下10萬殘兵敗將,他們仍相信自己會勝利,因為美軍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中國解放軍則一無所有。 南韓認為只要依附美軍這棵大樹,他們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揚眉吐氣。

然而,如今美軍被擊敗,宣布停戰,南韓的下場將變得不可預測。

南韓政府對北韓停戰協定表示強烈不滿和反對,他們認為按照協定執行將導致南南韓土大幅縮小,給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帶來巨大威脅。

然而,一些人認為這個理由牽強附會,只是南韓政府為了吞並北韓全境而找到的借口。

事實上,南韓反對北韓停戰協定的立場並未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許多國家支持這份協定,認為它能夠有效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並推動北韓半島的統一行程。

然而,南韓政府一直堅持自己的立場,認為只有透過強硬手段才能保護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實際上,南韓領導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總統地位是否會受到威脅。他們認為只要南韓不簽字,美國就不能撤軍,戰爭就不會結束,從而使他們能夠繼續鞏固自己的地位。

南韓軍隊反撲

在毛主席迅速下令後,軍隊很快到達北韓邊境並建立防線。 意料之外的是,南韓當晚釋放了3萬多名戰俘,明顯是為了挑起中美的戰爭。

中美達成的停戰協定中,其中一條是善待戰俘,並要求提供足夠的物資和交通工具,確保他們安全返回。

然而,南韓放出的3萬名戰俘卻被南韓軍隊驅逐,並受到追捕,而美軍對南韓的行動會有何反應呢?

接下來,南韓指揮軍隊在金城對誌願軍發動了激烈戰鬥.

自7月13日起,誌願軍發起進攻並於三天後完成任務轉為防守。 這場被稱為金城戰役的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27日。

在這段時間裏,誌願軍共擊斃、傷害和俘虜了超過7萬8千人的敵軍,並收復了178平方公裏的土地。 這個戰果遠遠超出了最初殲敵1萬5000人的預期。

誌願軍在戰場上的勝利迫使美國不得不限制李承晚集團的行動。

時任聯合國軍司令、美軍四星上將克拉克向中朝方面保證停戰條款將會被遵守。 美國談判代表哈裏遜表示,南韓不會以任何方式阻礙停戰協定的實施。

最終,各參戰方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了【北韓停戰協定】,標誌著正在進行的金城戰役以及整個韓戰在這一天宣告結束。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毛主席明智的決策和部署,猖狂的李承晚勢必會趁勢進一步擴張。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停戰協定的簽署時間不確定,就連在簽署後,李承晚也會繼續威脅和挑釁。

我們的戰爭歷史評價對那次針對李承晚的軍事打擊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始終將敵人打得膽戰心驚,敵方不斷作出遵守停戰協定的充分保證。

克拉克將軍在簽署停戰協定後也發表評論說:在我看來,共產黨發起進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向南韓發出強烈警告,讓他們明白繼續向北進軍是易言之而難行之!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始終擁有高超的鬥爭策略。

他從不因對手強大而退縮,否則就不會有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美軍將可能駐紮在鴨綠江邊;

他也不會因對手的花言巧語而放棄原則,否則美國絕不會在與中國交戰九個月後同意進行停戰談判,而且談判也不會持續兩年之久。

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誌願軍官兵,正是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換來了國家長久的和平與穩定。

從那時起,即使是強大的美軍也不得不對中國心生敬畏。

偉大的毛主席萬歲! 偉大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