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晚清時期的街頭巷尾:老照片中的歷史與人文

2024-01-02歷史

這些老照片的價值在於它們記錄下了晚清時期的中國歷史和社會風貌,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雖然這些照片的拍攝技術和畫質並不如現代照片,但它們卻是歷史的見證,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在晚清時期,攝影技術剛剛開始在中國得到套用。老照片的拍攝技術主要包括 濕版攝影和幹版攝影。

濕版攝影:用玻璃板或塗有感光劑的錫板作為底片,拍攝時需要將底片浸入含有硝酸銀等感光物質的溶液中,然後取出晾幹,再放入相機中進行曝光。

幹版攝影:將底片塗上感光劑後晾幹,然後放入相機中進行曝光。

拍攝需要使用相機、三腳架、燈光等裝置,同時需要選擇合適的鏡頭和拍攝角度,以及掌握曝光時間和沖洗技巧等。這些老照片的拍攝是一項復雜的技術活,需要具備一定的攝影技術和經驗。

晚清時期的格格

格格這一稱號源自清代,是皇族女兒的專屬稱謂。

根據她們父親的身份和地位,格格們有著不同的稱呼和地位。

親王的女兒被稱為和碩格格,相當於郡主;

郡王的女兒則被稱為多羅格格,即縣主。

貝勒的女兒同樣被稱為多羅格格,也就是郡君;

而貝子的女兒則被稱為固山格格,也就是縣君。

至於鎮國公和輔國公的女兒,她們則被稱為格格,即鄉君。

這些細致的劃分,體現了清代社會等級制度的嚴謹和復雜。每一個稱號,都代表了皇族女兒們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尊卑有序。

晚清姑娘小腳:三寸金蓮

纏足起源於何朝何代,眾說紛紜,亦無定論。根據歷史資料和考古證據,纏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然而纏足真正成為一種風尚並被廣泛接受是在明清時期。可以說纏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但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則是在明清時期。

【菩薩蠻】詠足詞

------宋代詩人蘇東坡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臨池去。

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展示自己的三寸金蓮

晚清百姓日常生活老照片

仔細一瞧

街頭圍觀人群

賣雞毛撣子的小販

末民國初年旗人家姑娘

第一次見這玩意:啥呀這是?

喝酒的姑娘

外出逛街

晚清補鞋匠

剃頭匠

剃頭匠在晚清時期是一個熱門行業。他們提供剃頭、梳頭、編辮子、刮臉等服務,甚至還有按摩推拿等額外服務。剃頭匠使用的工具非常專業,一頭放工具,另一頭放銅盆專門用來給客人洗漱。他們還會采耳,使用專門的工具清理耳朵。全套服務下來,剃頭匠會花費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價格也十分便宜。

剃頭匠給顧客剃頭

八旗子弟遛鳥

八旗子弟是清朝時期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滿族人的後代,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在清朝末期,八旗子弟中的許多人因為祖上的榮光能夠獲得朝廷的供養,從而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們喜歡養花養鳥,尤其喜歡遛鳥。許多八旗子弟手持鳥籠,交流養鳥心德,這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

八旗子弟遛鳥

長江上的木船和纖夫

川江的兩岸,船工們努力地拉著纖繩,回蕩著川江號子的聲音。這種聲音時而高亢悠遠,仿佛可以劃破絕壁一線天;時而低沈急促,仿佛可以沈入江底的深淵。這是一種喊叫,也是一種吼叫,既是勞動的節奏,也是生命的掙紮。一群群衣衫襤褸的船工,赤裸的背部承受著纖繩的重量,身體幾乎貼近江灘,一步一步使勁拽著木船越過險灘。這是川江兩岸再尋常不過的景象。拉纖是兩岸人群過活的一種方式,他們用堅韌和毅力,與大自然抗爭,維系著生活的希望。

長江上的木船和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