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諸葛亮臨終前曾點燃49盞燈,表面是為續命,實則暗含兩大「毒計」

2024-03-03歷史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核心人物,「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正是因其卓絕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華,才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格局。

蜀主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授先帝托孤,肩負起了振興蜀國,光復漢室的大任。

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塑造成了一個「神」。

他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古通今,兵法嫻熟,還精通於奇門遁甲,占蔔祈禳之術,連魯迅都贊嘆「諸葛孔明多智近妖」。

諸葛亮縱然有萬般本事,怎奈蒼天不佑、時運不濟,最終病逝在北伐途中。一代將星隕落五丈原,未能完成匡復漢室的夙願。

在其病逝前,曾在軍營中祭起49盞燈,祈禳續命,但終未能如願。

諸葛亮燃燈祈禳,真得只是續命嗎? 足智多謀的孔明做事,恐怕不能只看表面,其背後必然有政治和軍事層面的深遠用意。

為蜀漢江山操碎了心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一個學貫古今,自比管仲樂毅之人,肯定要給自己選一個靠譜的好「老板」。

對孔明而言,這「三顧茅廬」一是試探劉備的誠意,二是察看這個名滿天下的劉使君是否徒有虛名。

劉備也正是諸葛亮所尋找的明主,而諸葛亮對劉備也是便矢誌不渝,別無二心。

在孔明的謀劃下,缺兵少將、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僅用幾年時間便站穩了腳跟,擁有了西蜀、漢中、荊州等地,建立了蜀漢政權。

曹魏集團所占據的北方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核心,實力強悍;東吳孫氏集團在江東經營了數代,根基牢固,江東自古魚米之鄉,經濟富庶。

蜀漢政權能與兩國抗衡,可以說很大程度依仗諸葛亮的運籌帷幄。

受劉備白帝城托孤後,諸葛亮未曾有一絲懈怠,後主劉禪又是一個不愛操心的主兒。

蜀國上下,事無巨細,全都要由諸葛丞相親自操持。

在消除邊患、穩固政權後,諸葛亮不忘先帝遺誌,率軍五次北伐,六出祁山,踏上了匡復漢室的艱辛之路。

諸葛亮北伐出師前,向後主劉禪上奏【出師表】,盡顯其忠誠之意,敬業之心,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而如此悲愴慷慨之言也隱約預示了諸葛亮難以盡願的結局,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悲情英雄,引發了千百年來人們的同情與共鳴。

果不其然,諸葛亮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北伐後,再次調兵遣將, 設計將魏國統帥司馬懿及其兒子圍困在了上方谷。

眼見大火就要葬送這個老對手,北伐途中最大障礙馬上就要被掃清。可天不遂人願,一場大雨又讓司馬懿死裏逃生。

此時的諸葛亮也深知自己恐怕命不久矣,在有生之年很難實作匡復漢室的大業了。

是時候安排一下身後之事,為繼任者姜維保存軍事實力,掃清障礙。

燃燈疑惑老對手司馬懿

司馬懿是魏國的統帥,是諸葛亮北伐路上的第一大「攔路虎」。

其才智慧力雖不及諸葛亮,但也是人中翹楚,可以算得上是老謀深算、足智多謀,在蜀漢陣中除了諸葛亮,恐怕難有敵手。

上方谷一役後,驚魂未定的司馬懿逃回了大營。

死裏逃生的司馬懿明白了一個道理,這輩子再也不要和諸葛亮在戰場上相遇了,絕無取勝的可能。 於是來了個堅守不出,任憑蜀軍陳前叫罵,就是避而不戰。

為了引司馬懿出戰,諸葛亮還送了他一套女人衣服,以示羞辱。

司馬懿知道出戰就是送死,咬緊牙關就是不戰。 大丈夫能屈能伸,於是司馬懿穿上了送來的女人衣服,以示不戰之決心。

司馬懿其實有自己的如意盤算,打不起,咱躲得起,反正我比諸葛亮年輕,身體狀況比他好很多,整個蜀國裏裏外外都是諸葛丞相操勞,且他年事已高,應該撐不了多久。

所懼只是諸葛亮,等他不在了,就沒有對手了。

司馬懿所想的,也正是諸葛亮所擔憂的。諸葛亮夜觀天象,知道自己陽壽將盡。

而魏國國運強勁,短時間內並未有衰落的跡象,自己有生之年恐怕難以實作匡復漢室的宏圖偉業了。

諸葛亮明白天命不可違,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要為蜀國保存此次北伐的精銳大軍,還要清理內部的隱患,為繼任者鋪好路,再圖大業。

於是,諸葛亮以為自己續命為由,在大營中擺下了「七星燈」。

他命人在營帳周圍點燃49盞燈,並派兵士把守。諸葛亮對外宣稱,如果七日燈不滅,他則可延壽一紀。

司馬懿知也會觀天象,諸葛亮將星昏暗,他猜諸葛亮可能陽壽已盡。

於是派兵夜襲蜀軍大營,以探虛實。此次夜襲雖然沒有探明諸葛亮是否過世,但給司馬懿帶回了諸葛亮正在祈禳延壽的訊息。

和諸葛亮打交道多年的司馬懿,深知孔明的法力,他也拿不準諸葛亮是否真得能祈禳延壽,便不敢貿然進攻,這就給蜀軍有序撤退提供了時間。

可司馬懿夜觀天象,諸葛亮將星已經隕落,便親帥大軍追擊撤退的蜀軍。

此時,姜維按諸葛亮生前的計謀,將一個諸葛亮的塑像推了出來。 司馬懿見蜀軍中一人羽扇綸巾坐在車裏,背後帥旗飄揚。

他聯想到此前諸葛亮曾經祈禳延壽,便疑心諸葛亮沒死,怕又中計,於是趕緊策馬收兵,上演了一出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好好戲。

燈滅揪出大反賊魏延

諸葛亮祈禳延壽時,大營遇襲,魏延慌忙稟報軍情,掀動營帳,致使大風將燈吹滅。

蜀軍中將士都知道丞相在燃燈延壽,魏此舉看似是無意,實則是有心。

早在劉備攻下長沙,魏延賣主投降之時,諸葛亮就看出魏延品性不厚道,有反叛的可能。

只是自己尚在,魏延絕不敢反叛。待自己死後,魏延很可能會原形畢露。

但當時蜀漢五虎上將均已不在了,蜀國可用的大將不多,魏延算得上一等的大將, 諸葛亮還是決定試探一下,看其是否反心未泯。 於是設下「七星燈」祈禳延壽,試探魏延的舉動。

魏延自恃功勛卓著,文治武功在蜀軍營中無人能及,除了諸葛丞相,不把蜀營中任何人放在眼中。

諸葛亮提拔姜維做接班人後,魏延更是心生不滿,反叛之意早已萌生。只是懼怕諸葛丞相才未敢造次。

眼見諸葛丞相命不久矣,魏延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可諸葛亮竟然要祈禳延壽,自己何時才能出頭。便趁魏軍襲營之機,掀動營帳,致使燈滅。

其實魏軍的夜襲只是試探,規模不大,魏延等人完全可以應對,丞相祈禳延壽這等大事怎能輕易打擾。由此可見,魏延此舉恐有意為之。

在確定了魏延的反心後,諸葛亮給姜維留了錦囊妙計, 在大軍返回蜀地後,成功誅殺了魏延,為蜀國剿滅心腹大患,替繼任者姜維掃清了障礙。

諸葛亮用實際行為履行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為蜀漢江山盡心盡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