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9年鄧小平前往江西之前,他突然向中央提意見:讓一個人跟我走

2023-12-18歷史

前言

時間來到1966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風波已經全面展開,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包括基層機構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

1967年至1969年間,許多黨內的高級領導人受到錯誤批判和對待,其中就包括劉少奇、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由於在這段時間,蘇聯軍隊非法入侵中國領土,制造多起邊境流血沖突事件,讓當時國內的局勢更加混亂。

1969年10月17日,林彪趁毛澤東主席外出之際,簽署所謂的「一號命令」,他以中蘇邊境局勢緊張為由:讓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首都北京實行戰備疏散。

在這個命令下,林彪與「四大金剛」一夥反革命分子,把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如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王震、陳雲在幾天之內分別遣散到河南、廣東、江西等省份。

周恩來總理得知林彪的「一號命令」後,異常氣憤,他一方面告知正在外地的毛澤東,一方面給各省委打電話,讓他們要保護好這批老幹部。

「一號命令」下達到鄧小平家中時,鄧小平當時與妻子卓琳顯得異常平靜,夫妻二人得知將要離開北京,前往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接受勞動改造。

不過,鄧小平對前來家中話別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提出了一個問題和一個要求。

問題是:「以前毛主席說過,有事情找你,到江西後是不是還可以給你寫信?」

汪東興給了鄧小平肯定的答復。

要求就是:「我不帶任何子女,只希望能和妻子卓琳還有我的繼母夏伯根一起前往江西生活。」

汪東興同樣答應了這個請求。

那鄧小平為何不帶他幾個愛女或者抱病在身的愛子鄧樸方,而是選擇和繼母同進退呢?

一、夏伯根的生平往事

1904年,鄧小平出生,取名鄧先聖,後改名鄧希賢,後來他的兩個弟弟妹妹出生。

鄧小平的生母淡氏勤儉持家、溫柔善良,生父鄧紹昌勤勞能幹。

由於鄧小平的家鄉四川廣安交通閉塞,百姓生活條件差,加上鄧家人口眾多,沈重的家庭負擔讓鄧小平的母親淡氏身體日漸憔悴。

1916年,12歲的鄧小平永遠地失去了親生母親。

淡氏去世後,鄧紹昌為撫養子女,為鄧小平胡他兩個弟弟妹妹找了個繼母蕭氏。

蕭氏嫁進鄧家後,繼續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它像生母一樣疼愛鄧紹昌與第一任妻子的孩子。

1919年,15歲的鄧小平獲得留學法國的名額,他從重慶一所專科學校,隨92名中國學生一起乘船漂洋過海到法國勤工儉學,後輾轉抵達蘇聯莫斯科學習深造,從此踏上了一條革命之路。

鄧小平離開四川家鄉後沒幾年,他的繼母蕭氏就因病去世,鄧紹昌因工作繁忙,又娶了另一位妻子,她鄧小平的第二任繼母夏伯根。

夏伯根,1899年生於嘉陵江一個船工家庭,她幼年喪母,生活十分貧苦。

剛滿16歲時,在父母的安排下,夏伯根就嫁給了一位姓陳的船工。

本以為夫妻能過上幾天好日子,不承想,二人結婚僅僅兩年,丈夫就撒手人寰,夏伯根只好帶著繈褓中的女兒改嫁到了鄧家。

與鄧紹昌結婚後,夏伯根接連誕下先芙、先蓉、先群姊妹三人。

1936年,鄧紹昌在外地工作時不幸去世。

夏伯根得知後心如刀絞,因為她的前夫就是這樣匆匆離開人世,現在嫁的第二任丈夫也有著相同的悲慘命運,這對一介女流的夏伯根來說太難以接受。

她不敢面對將來的繁重生活,但是堅強的夏伯根沒有這樣倒下,她將丈夫鄧紹昌與前兩任妻子所生的孩子都視為己出。

解放前兵荒馬亂的生活,磨煉了夏伯根堅強的性格,她幾十年如一日地辛苦操勞鄧家家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由於鄧紹昌已經離世,鄧小平常年在外工作,家庭的重擔完全壓在了夏伯根的身上。

這個生於舊社會的女人,一無門路;二無技術,只能依靠辛勤的勞動,盡自己最大所能去賺取生活費。

為了讓孩子們快樂地成長,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時間轉眼來到1946年,這一年全面抗日戰爭早已結束,蔣介石挑起內戰,夏伯根的女兒鄧先芙考入廣安縣立女子中學學習。

在女中共黨員教師田秀巖、李艷芳等人的培養下,鄧先芙積極參加校內外革命活動。

回到家後,她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向母親又復述了一遍。

夏伯根雖然沒有文化,思想不落後,她非常支持女兒的革命活動,並夜以繼日地趕制鞋襪,將它們送給華鎣山遊擊隊。

1948年8月的一天上午,鄧先芙突然跑回家,她把華鎣山武裝起義受挫的訊息告訴了母親。

夏伯根叫家裏長工趕到事發地點,以幹農活為掩護接應從華鎣山地區撤退到渠江以西的遊擊隊員。

到了天黑時,華鎣山起義負責人之一的談劍嘯,帶著張培興、孔慶倫、代國惠等20多名遊擊隊員來到夏伯根家躲藏。

夏伯根與同院居住的農民吳紅千、吳仁俊一起連夜把家門口的皂角樹上的稻草樹撤下來,在小院中央挖個坑,把遊擊隊員的槍支彈藥藏好後,再用草往地面鋪上一層。

為防止意外,每天晚上夏伯根都會在院裏守夜。

到了白天,夏伯根與兒女們還要為遊擊隊員做飯、洗衣、熬藥、治傷。

一個月後,遊擊隊員已經能夠活動,他們從夏伯根家轉移到崇望鄉、東嶽鄉一帶。

此時的夏伯根才松了口氣。

沒想到,由於逮人告密,夏伯根被國民黨以「窩藏共匪」罪名抓捕到鄉公所。

因為遊擊隊員都已經離開夏伯根家,反動派沒有搜到證據,最後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為了夏伯根保釋出來,三個女兒把家中僅有的谷子全部賣了,此時的夏伯根家已經是一貧如洗。

更不幸的是,她的二女兒鄧先蓉勞累過度病倒了。因借不到錢,夏伯根只能眼睜睜看著病魔奪走了女兒年輕且寶貴的生命。

1949年下半年,劉伯承與鄧小平率領「劉鄧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從華中轉戰華東,一路開進大西南,將盤踞在這片地區的90萬國民黨軍隊全部殲滅。

新中國成立前夕,鄧小平在重慶擔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

「鄧小平當大官,又回到重慶」的訊息傳到了四川廣安,他的舅舅談以興立即找到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二人商議決定乘船從四川廣安到重慶尋親。

當船在重慶朝天門碼頭靠岸時,從未見過繼子的夏伯根一路打聽鄧小平所在。

當她與談以興二人尋找到西南政治局大門口,卻引起了值班警衛員的警惕。

因為當時的鄧小平已經45歲,眼前這個自稱繼母的中年婦女也就50歲出頭,二人相差不過5歲,她怎麽可能是鄧小平書記的老娘?

幾經交涉,夏伯根與談以興終於在當天晚上見到了鄧小平與卓琳。

剛一見面,多年未見的舅甥倆就立即忘記了旁人,自顧自地嘮起了家常。

還是女同誌細心,卓琳打量著被晾在一旁的夏伯根,她原本以為夏伯根是談以興的妻子,於是就稱呼她「舅母」。

夏伯根連連擺手道:「我是小平的後媽,這輩分可不能亂了。」

卓琳大吃一驚,她原本以為丈夫鄧小平除了舅舅外再無其他長輩,沒想到還有一個繼母。

鄧小平聽到夏伯根的介紹後。也是楞了一下,接著回憶起往事,這才想起來其中原委。

親人團聚,彼此間都有說不完的話。

談以興當時就對鄧小平說:「你外出革命這麽多年,家中的一切大事小情,包括你老子鄧紹昌的白事,都是她(夏伯根)一手操辦的。」

夏伯根被誇獎得不好意思,接過話頭對鄧小平說:「聽說你回來了,就想來看看你,沒有別的意思。」

看著這位只比自己大幾歲的農婦,鄧小平作出決定:「您老就留下來吧,我們今後一起生活,夏媽媽,今後我們夫妻二人給你養老送終。」

夏伯根當時就楞住了,素未謀面的繼子竟然想留下自己。

卓琳在一旁為她擦去了喜極而泣的眼淚。

從此,鄧小平與夏伯根就一起生活。

1952年,鄧小平調往中央工作,舉家從重慶遷往北京,夏伯根也一起到了北京中南海居住。

到了北京後,鄧小平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卓琳代替丈夫領著老人和孩子們逛了天安門、故宮、天壇,遊遍北京的名勝古跡。

遇到熟人向他們打招呼時,卓琳總是拉著夏伯根介紹:這是小平的媽媽,我的婆婆。

不久後,卓琳成為鄧小平的秘書,兩口子每日早出晚歸,夏伯根就如同在四川廣安老家一樣,攬過所有的家務,盡心盡力地照顧好鄧小平的子女。

天還沒亮,她就起床做好了家人的早飯;孩子上學時間到了,她幫助穿衣盛飯,把一家人送走後,夏伯根開始準備中午飯和晚飯。

鄧小平之所以能在新中國成立後至20世紀60年代初那段時間頗有建樹,其中有妻子卓琳鼎力支持,同時也有繼母夏伯根撐起這個家半邊天的功勞。

然而,「文革」剛一開始,鄧小平一家就被「監禁」在中南海四合院中。

卓琳身體大不如前,操持家務的大事逐漸轉移到女兒鄧楠的手上,夏伯根又成了鄧楠的顧問。

此時,鄧小平一家人還不清楚前路到底如何。

二、鄧小平與繼母夏伯根,相守半世紀,母子情深感動世人

1969年10月19日,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帶著「一號命令」來到鄧小平的家中,向他們夫妻傳達了命令的具體內容。

鄧小平得知自己要離開北京,前往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改造時,他顯得非常平靜,對汪東興提出了一個問題與一個要求。

鄧小平希望帶著自己的繼母夏伯根和妻子卓琳一起去江西生活勞動,汪東興同意了他的這個請求。

1969年10月22日,鄧小平、卓琳、夏伯根離開北京,舉家南遷。

三天後,鄧小平住進了新建縣望城崗南昌陸軍步兵學校的「將軍樓」。

從這天起,鄧小平開始了他近三年的勞動生涯。

白天,鄧小平與妻子卓琳在拖拉機修配廠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晚上回到家還得讀書看報,學習毛澤東著作,寫心得感悟。

這些倒不算什麽,只是鄧小平這個家的開銷不小。

雖然鄧小平此前在京工作時的薪資不低,到了江西之後,他和卓琳二人每個月的薪資加在一起只有120元,日子著實有些困窘。

為了開源節流,夏伯根提出可以在所住的「將軍樓」樓下空地養幾只雞,開墾一些荒地,種些青菜。

由於身患多種疾病,卓琳不能勞作,夏伯根和繼子鄧小平就負責挖地開荒。

地弄好了,他們找老百姓要了些種子,種些茄子、辣椒等蔬菜;空閑時,幾人又在角落裏做了個圍欄,當雞圈。

因為是四川人,夏伯根和鄧小平還學著自己釀酒,做豆瓣醬,三個人在流放生活裏苦中作樂。

1972年1月10日,在陳毅元帥追悼會上,毛澤東主席突然驅車趕來。

他老人家當眾提到鄧小平,把他與時任政治局委員劉伯承並列。

1月下旬,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外地一個代表團時,當著江青、姚文元等人的面,明確提到:「林彪要把鄧小平搞成敵我矛盾,是不符合毛主席意思。」

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從江西寫給他的信上作了一個重要批示,老人家先充分肯定了鄧小平過去和現在,發出了要啟用鄧小平的訊號。

周恩來立即以中央名義通知江西省委宣布鄧小平立即解除監督勞動,恢復中共組織生活。

1973年初,周恩來總理突然病倒,毛澤東做出讓鄧小平復出的最終決定。

在「將軍樓」,鄧家度過了在江西的最後一個春節。

1973年2月19日,鄧小平帶領全家人告別了工廠工人們,離開了待了三年多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登上列車,向北京進發,開啟了新的篇章。

回到北京後,鄧家有了第三代人,夏伯根升級為「老祖」。

之後數年,鄧小平歷經起起落落,最終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領全中國人民度過那段困難歲月,重新走入正軌,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與新社會主義的建設。

1997年2月17日,鄧小平逝世,自那天起,97歲高齡的夏伯根不吃飯,也不喝水。

四年後的春天,夏伯根因病辭世,享年101歲。

具體算算,從1950年鄧、夏第一次見面;到1997年,夏伯根與鄧小平二人永別,這對年紀僅相差5歲的母子相守了近半個世紀。

母子情深,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