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隨想:飲食的境界

2024-01-08歷史

在閩南地區,還有一句方言俗語,是這麽說的:「艱苦作,闊活食」。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在艱苦地勞作後,人們能閑適地坐著,品味用心烹調的美食,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人不飲食而活,凡世未曾得見,但只填飽肚子,匆忙地填飽,也很難說是眾人之所求。

若是狼吞虎咽,食不甘味,縱然吃的是山珍海味,也很難說得上是美食。

食不寬活,焉能美食?

如何料理與品嘗食物,影響著品味,而書寫與閱讀文章的方式,同樣影響著味道。

不僅如此,具體到單個文字,也有單個文字的味道。

例如說「美」這個字,經過重重演變,早已是一個跟飲食有關的字。

若是只將這個字一分為二,說「美,羊大為美」,那麽,只是吃上了羊,狼吞虎咽,大吃一頓,就是美了嗎?

回顧歷史,可以設想這麽一副場景:

洪荒時代,臘祭之日,月亮之下,篝火旁邊,戴著頭飾的大巫,主持著盛大的儀式。

在慶典中,先民們亨羊炰羔,共同分食,把酒當歌,犒勞自己。

作為溝通天人的代表,祭司以圖像記錄事件,化己身作文字,凝一時於千秋,便刻成了「美」字的甲骨文字形。

或許因此,美有一個異體字寫作「羙」,且古人常用「美人」來形容「君子」。

透過勞作與飲食,基本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生活境界。

有時候,羊出現在君子的工作中;例如蘇武持節牧羊,垂老乃得歸,穆聖曾為牧童,而後蒙受天啟。

有時候,羊出現在君子的美食中;例如蘇軾謫官惠州,生活困頓,卻還能拿略微帶肉的羊脊骨,漬酒點鹽燒烤,發明了一道羙味。

蘇軾深諳飲食之道,所以總是能苦中作樂,艱苦作闊活食。

將君字與羊字組合,則組成了群眾的群字。

文字的形意,往往會隨著社會變遷而發生變化,但「群」字,只是從君上羊下的羣,變成了君左羊右的群。

君狼民羊,君為羊牲,人人為君,如天之羊,都是「群」,是否「善」、「美」、「祥」,只看怎麽制作與品味「群」。

我想,古話說的「民以食為天」,大概就有這個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