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唐宣宗死前,想讓第三子登基,為何長子卻成為皇帝?

2024-01-08歷史

846年三月,唐宣宗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成為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經過十三年兢兢業業的治理,唐朝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的恢復,史稱「大中之治」。然而到了859年,唐宣宗已經病入膏肓,他在臨終前安排第三子登基。然而,唐宣宗的遺旨卻沒有得到執行,最終坐上皇位的是長子,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宣宗病重

唐武宗病重期間,當時還是光王的李怡,得到了宦官馬元贄的支持,所以才能做皇太叔,進而成為皇帝。唐宣宗在治國方面有失誤的地方,但整體上還是不錯的。然而到了晚年,唐宣宗也走上了唐武宗的老路,對仙丹妙藥特別感興趣。他曾經派宦官到魏州,向韋澳詢問,「 知卿奉道,得何藥術?可令來使口奏。

韋澳特意附奏,「方士不可聽,金石有毒不宜服」。然而,唐宣宗並沒有把韋澳的話放在心裏,反而更加癡迷於丹藥。859年五月,唐宣宗因服用太醫李元伯所獻的仙丹而中毒,「病渴且中燥」,身體情況十分糟糕,一個多月都無法上朝。唐宣宗追悔莫及,他只能吸取唐武宗的經驗,提前確定繼承人,避免出現紛爭。

二、誰做儲君

按照封建王朝的立儲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唐宣宗有十二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是嫡子,因為他在世的時候,壓根就沒冊封過皇後。既然沒有嫡子,那就應該冊封長子李溫為皇太子。然而,唐宣宗只是在即位之初,冊封長子李溫為鄆王,此後再也沒有談到立儲之事。顯然,唐宣宗並不喜歡這個長子,所以他此遲遲不立太子。

在十二位皇子中,有兩人頗受唐宣宗的喜愛,一位是皇次子李渼,不過他在大中六年病死,被唐宣宗追謚為靖懷太子;另一位是皇四子、夔王李滋。唐宣宗讓鄆王住到宮外的十六宅,而李滋仍住在大明宮內院。與此同時,唐宣宗還讓諫議大夫鄭漳、兵部郎中李鄴為侍讀,「五日一謁乾符門,為王授經」。不過,唐宣宗礙於禮法,也沒有冊立李滋。

三、內廷之變

唐宣宗深知只有宦官們能幫他實作這個心願,畢竟自己也是靠著宦官的支持才登基的。於是,唐宣宗在臨終秘密前召見了三個親信宦官,希望他們擁立皇四子李滋為帝,他們分別是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這三個人聯合起來,打算先把不與自己同心的宦官、左軍中尉王宗實趕出朝廷。

然而,王宗實手握神策軍,他迅速率軍進入宮中,並將各門控制了起來。接著,王宗實指責王歸長等人矯詔,然後派人將鄆王接入宮中,繼承了皇位,即唐懿宗。至於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則被處死。由此可見,唐宣宗做事不果斷,「內臣爭立嗣君,幾至於亂」,與他的先祖李世民比起來,實在是差的太多!

參考資料: 1.【舊唐書】;2.【新唐書】;3.【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