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從朋友到仇人不過一步之遙,張耳陳余的友情之坑你懂規避嗎

2024-01-21歷史

張耳與陳余,【史記】將其合為一傳,主線就是二人從刎頸之交到生死仇敵的過程,對今天的人際交往特別是友情維系具有普遍借鑒意義。

張耳、陳余,兩人都是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人,家庭出生窮苦,但都愛好讀書,頗有才華,從小誌向高遠。

張耳年輕的時候,因某些原因被消除了本地戶籍,在本地呆不下去他逃亡到了一個叫外黃的地方。外黃有家大富豪,女兒長得非常漂亮,卻不慎嫁給了個愚蠢平庸的丈夫,女子心有不甘選擇逃婚,後經人介紹改嫁給了張耳。

在女方娘家物質財富和人脈資源的援助下,張耳迅速擺脫困境,不但做上了外黃的縣令,還大肆招攬門客,實力大增,名聲大噪。

陳余也是因為娶了一位大戶人家的女兒,在女方娘家的大力資助下,四處遊歷求學,積累豐富的人生閱歷,增長見識才幹,實作了人生的層級飛躍。

也許是相似的經歷和遭遇,相近的誌向愛好,兩人結為斷頭無悔的朋友。

秦滅魏後,兩人作為魏國知名人士,被朝廷懸賞捉拿。為了活命,不得已改名換姓,逃到陳地,兩人又一起度過了一段艱難的苦澀歲月,情誼經受了苦難的考驗,更加牢固堅韌。

陳地,在秦末漢初可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後,迅速打到了陳地,不久陳勝在陳地自立稱王。

作為當地的有誌青年,張耳、陳余很自然地加入到了陳勝的起義大軍中,成為了反抗暴秦的鬥士,並很快受到陳勝的重用,被任命為將軍武臣的左右校尉,一起率三千人馬,向北攻取原來趙國的城池。

戰事非常順利,三人很快就攻下了趙國全境,部隊也擴充到了好幾萬人。

在那個有兵就稱王的年代,武臣自然也不甘寂寞,很快便脫離陳勝的控制,自立為趙王。張耳、陳余一路出謀劃策有功,分別被任命為右丞相和大將軍,開始走上飛黃騰達的快車道。

顯貴的同時,兩人的友情也開始遭遇重大考驗。

不久後,朝廷派名將章邯為主將,王離為副將猛攻趙國,都城邯鄲陷落。張耳率部逃入巨鹿城,被秦將王離死死圍困。陳余則收容約5萬殘部,駐紮在巨鹿城北。

城內兵寡糧少,危在旦夕,張耳日夜盼著陳余入城一起抵抗秦軍,並多次派人突圍向陳余求救。

巨鹿被圍數月,陳余一直沒出兵相救,他認為自己的殘敗之兵,不是秦軍的對手,根本解不了巨鹿之圍,貿然出兵只能自尋死路。

城中的張耳卻不這麽認為:試都沒試,怎麽知道沒用?曾經不是說好要同生共死的嗎?現在卻見死不救,是何道理?

從此,張耳對陳余充滿怨恨。

從當時的客觀實際來分析,陳余的做法是對的,以他當時的實力盲目救援,只能是飛蛾撲火,不去救援保存實力,反而是一種威懾,讓秦軍不敢放手攻城。

讓陳余舍命去做力不所及的救援,希望朋友在自己身處困境時,不計成本代價的幫助,張耳是在強朋友所難,是在 苛求 友情,是對友情的重大誤解。

兩人友誼決裂的真正原因,還不在於此。

巨鹿被圍期間,張耳曾派出兩名心腹愛將突圍向陳余求救。陳余不同意出兵,張耳的這兩名部將則堅持要殺回城中,陳余便給了兩人五千兵馬。

結果可想而知,如同羊入虎口,兩人及五千人馬灰飛煙滅。

幾個月之後,牛人項羽率楚軍強渡黃河,大敗秦軍於巨鹿城下,張耳得救。

劫後余生的張耳,見到陳余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問兩名出城搬救兵的部將哪裏去了?陳余自然是如實相告,張耳卻認為是陳余因不願出兵相救而殺了這兩個人。

無論陳余如何解釋、如何發誓,張耳就是不願相信。陳余大怒,認為朋友之間連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了,友情還能繼續下去嗎?由於,正式與張耳決裂,帶著一幫心腹出走了。

張耳不相信朋友的真話,對友情的 不信任 ,是導致友誼徹底翻船的根本原因。

如果兩人就此分手,情誼雖沒了,但還不至於成為生死仇敵。但往往,曾經的摯友,一旦鬧翻,成為仇人的機率要成倍增加。

幾年後,秦國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大封各路諸侯。同為抗秦人士的張耳,由於功勞和人脈,被封為常山王,而自認為貢獻並不比張耳小的陳余,卻只被封為侯。

陳余心理極度不平衡,非常惱怒,並將心中的怒火不自覺地發向了張耳,處處針對張耳,多次率兵攻打張耳,並揚言定要致張耳於死地而後快。

陳余的 嫉妒 ,讓兩位成經的密友,變成了不共不戴天的仇敵。

漢三年,張耳終於找到機會,在兵仙韓信的加持下,打敗陳余率領的軍隊,成功殺死了陳余,為這段友誼畫上了句號。

友情如同鮮花,需時時呵護,如苛求、不信任甚至嫉妒,從刎頸之交到生死仇敵,也不過是一步之遙,張耳與陳余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