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血腥味濃烈的「上帝之鞭」,如「塞翁失馬」,花開別枝,曲徑通幽

2023-12-21歷史

當蒙古政權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因將來的汗位繼承問題而出現爭執時,成吉思汗霸氣地對兒子們說:「放眼世界,廣袤無垠,到處有良田峻嶺,四處流淌著江河湖泊。如果你們 率領大軍去征伐周邊、開疆拓土,還怕得不到富饒遼闊的牧場嗎 ?」

這就是作為蒙古族奴隸主的成吉思汗的哲學,也是世上所有奴隸主都曾經奉行的哲學,即「 以掠奪為榮」。

在他們看來,誰能掠奪,誰就是「英雄」。成吉思汗鐵木真正是以這種哲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率領他的子孫,於1219年開始了蒙古人長達四十余年的、 震驚世界的「西征行動」。

馳騁疆場的成吉思汗(畫像)

蒙古人的「西征」是分三次進行的。 第一次西征 (1219到1225年),蒙古鐵騎在成吉思汗的親自統帥下,首先 攻滅了花剌子模國 (在今中亞阿姆河下遊),繼而又在迦勒迦河(今烏克蘭境內) 大敗俄羅斯各封建小邦的聯軍

第二次西征 (1236年到1242年),是在成吉思汗之子窩闊台承繼了汗位之後進行的。這次,蒙古大軍首先 大敗俄羅斯,火燒莫斯科,進而攻破波蘭、匈牙利 ,隨之 進入奧地利及亞德裏亞海東岸,並直逼西岸的威尼斯城

第三次西征 (1253年到1260年),是在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當政期間進行的。此次,蒙古鐵騎 進入了美索不達米亞,火燒了世界著名的古城報答 (今巴格達),繼而 突襲小亞細亞、賽普勒斯,逼近埃及。

蒙古人的西征,震撼了寰宇。特別是第二次西征,使得 歐洲一時間籠罩在了恐怖之中。

被西方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蒙古西征(畫作)

基督教徒們驚恐地認為,這是 上帝在懲罰他們 !義大利南部的民眾中,出現了「 鞭笞派 」。他們袒露著脊背,巡行於街道,手中拿著鞭子,互相鞭打,直至鮮血淋漓;他們沿途祈禱、懺悔、呼喊、歌唱,希望能以此 得到上帝的寬恕。

故而,蒙古人的西征行動又被西方人稱之為 「上帝之鞭」!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的征伐和統治是 血性而殘酷的, 然而,歷史是辯證地向前發展的。

世間的許多事往往如「 塞翁失馬 」,因一定條件的存在,壞事又可以轉化為好事。蒙古人的西征就是如此, 花開別枝、曲徑通幽!

自古以來,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東西方人民彼此隔絕。中國的漢唐時代,雖然曾經踏出了 絲綢古道, 但東西方之間的交往,終究還是 陌生的、不夠暢通的。

蒙古人的西征則不然,它徹底 打破了中西方交通大路上的道道藩籬 ,使得東西方人的交往日益頻繁,這是「西征者」們 始料未及 的。

蒙古帝國征服了東起黃海,西到多瑙河的廣闊地域後,因統治的需要,以京都為中心,在所占領地區,建立起了 「驛站網」 。在驛道上,每隔25裏設一驛站,備有馬匹,並供食宿。疆域之內的驛站共有一萬余處,驛馬不下二十萬匹。

元代的「驛站網」(圖示)

條條驛道,猶如條條動脈,將帝國的心臟與肢體溝通了,從而也使得中西方交通 暢通無阻 ,東西文化的交流 空前地活躍起來

尤其是忽必烈正式建立元王朝後,其京師大都成了一座 世界著名的國際都市 。城裏到處可見語言不同、貌相各異的外國人,以及山積雲屯的、來自異域的奇貨特產。

當年,大都城裏有羅馬教皇派來的 牧師 及他們建造的四座 教堂 ,蒙古貴族一批批 拜倒在十字架下 。【 新約全書 】也被譯成蒙文,在中國的教民們中廣泛傳播。據統計,京城中 接受洗禮的官民,多達6000余人。

另外,福建泉州、山東臨清等城市中也建起了教堂。牧師們乘坐著驛站供給的八匹馬拉的車子,從大都去千裏之外的 泉州傳教。

在大都及全國各地的許多城市中,出現了仿照阿拉伯式樣建造的圓頂的 清真寺 。其實,元大都的主要設計師,就是 阿拉伯人的後裔也黑叠兒。

也黑叠兒(塑像)

元王朝同亞洲諸佛國,也進行著頻繁而深度的交往。 泰國歷史上著名的君王敢木丁 (素可泰王朝建立者),曾兩次不遠萬裏造訪大都,對大元進行國事存取,留下了中、泰兩國人民 友好相處的佳話。

尼泊爾的優秀匠人翻山越嶺,克服千難萬險,來到大元,參加大都的城市建設。具有尼泊爾建築風格的 妙應寺白塔 ,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北京城中,它就是入仕元朝的尼泊爾藝術大師 阿尼哥 的傑作。

來到元朝的眾多的異國賓客中,還有兩位是舉世聞名的大旅行家。一位是來自歐洲的 馬可•波羅 ,一位是來自非洲的 伊本•巴圖塔 ,他們都曾在中國留下了萬裏足跡。

馬可•波羅出生於義大利威尼斯城,17歲隨父來到中國,21歲到了大都。他以其聰明才智贏得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賞識, 被其尊稱為「馬可•波羅閣下」。 在元朝生活的十七年間,他曾多次代表朝廷出使他國。

返回故鄉後,馬可•波羅口述著成【東方見聞錄】一書,即 【馬可•波羅遊記】 。書中盛贊中國與東方的富庶、昌盛, 轟動了當時的歐洲。

馬可•波羅(影像)

書中這樣描寫元大都的繁榮景象:「百物輸入之眾,有如 川流不息 ,僅絲一項,每日入城者計有千車」,「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輸入此城者, 世界諸城無能與比。」

【遊記】所載內容,為歐洲人聞所未聞, 超乎他們的想象,他們不敢相信馬可•波羅的敘述是真實的。 故而,威尼斯人送給他一個「百萬馬克」的綽號,意思是「牛皮大王」。

無論歐洲人怎麽看、怎麽想,馬可•波羅和他的【遊記】畢竟為西方人 開啟了他們認識東方世界的大門。

航海家 哥倫布 就是讀了【馬可•波羅遊記】後,才產生了遠航東方的興趣。他雖然沒有找到東方的中國,卻 發現了新大陸 。至今,哥倫布讀過的拉丁文版的【馬可•波羅遊記】,仍保存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帝國圖書館裏。

非洲旅行家伊本•巴圖塔也被中國的物產之豐所傾倒,他說:「 世界各國無法與之相比。」

伊本•巴圖塔(塑像)

他對中國居民用煤做燃料 感到很驚奇 ,說這種「土」是天然的地下礦物,燃燒起來火力比炭還旺。其實,中國用煤煉鐵,早在漢代已經開始了。

他對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藝術稱道有加 ,對元代的驛站制度贊不絕口 。他說:「中國的驛站制度好極了,只要攜帶證明(皇帝發的璽書或金牌),沿途都有住宿之處,並有士卒保護,既方便又安全。」

總之,血腥味濃厚的「蒙古西征」, 開通了中西方的交往之路,使西方人有機會認識美麗、神聖的東方世界。

同時,也使得元朝的使者和商人的 足跡遍布亞洲的很多地區,遠涉歐洲與非洲 ,有機會見識西方的風土人情,大大地 拓寬了中國人的視野。

主要參考文獻:【蒙古秘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