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趣讀三國:凡事不能看表面

2024-02-06歷史

01

公元226年,曹魏集團的話事人 曹丕 去世,在曹丕去世之前,主管曹魏南部軍區的夏 侯尚 也掛了。

曹魏的未來不可限量,但眼前卻出現了系統性的問題,東吳和蜀漢都想趁曹魏有病,狠狠的給曹魏來一下。

蜀漢的動作,就是諸葛亮領銜的北伐,估計大家都知道,但其實當年的東吳也曾主動動過手,還取得了當時的勝利,並引發了後續的很多事。

這場戰役在歷史上叫 石亭之戰 ,當時東吳這邊主要的指揮官,是剛剛在夷陵搞定了劉備的 陸遜 ,而曹魏這邊,則是曹魏那個時代軍事地位最高的兩人之一的 曹休

不過他倆都是這場戰役明面上的主角,其實這場戰役還有兩個隱藏的重要人物。

他們分別是時任東吳鄱陽太守 周魴, 以及因為夏侯尚死而染指軍權的 司馬懿

02

提起周魴這個人,估計即使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可能對他的印象也不太深,不過這人可不是等閑之輩。

據相關史書記載,周魴早年因為好學,所以被舉薦為國家工作人員的,從這裏看,似乎周魴應該是個文采突出的文官,但周魴的本事可不僅限於文職工作。

東吳當時雖然名義上被老孫家統一,但實際上,東吳的朝廷內部份為了好幾股勢力,再加上曹魏對東吳部份區域的滲透等原因,東吳境內經常會出現武裝作亂的「 恐怖分子 」。

周魴曾擔任過錢塘的地方官,他去上任之初,這裏就活躍著一股悍匪,結果等他上任一個月後,這股人就沒了,原因是周魴帶人滅了他們。

孫權一看周魴還有這本事,趕緊又調他去 鄱陽 ,結果周魴再次展示出了過人的能力,並因此升職加薪。

03

而且在平叛的過程之中,周魴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之所以這幫人這麽活躍,主要是因為曹魏那邊有入侵東吳的計劃,因此負責南部軍區的曹休,在不停的搞滲透。

如果不解決這個根源問題,那麽東吳境內的亂象,絕對不會就此消停,而且還會愈演愈烈,甚至成為曹魏入侵的馬前卒。

那麽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孫權了解完一線的情況之後,決定將計就計,利用勸降的作亂人員,引誘曹休主動進攻,然後東吳這邊在搞個埋伏,然後打曹休個措手不及。

這個建議有一定的執行性,但是卻被周魴否決了,因為周魴認為,這些人既然能向東吳投降,就說明他們骨頭不夠硬,是墻頭草,說不定一轉身就把東吳賣給曹休了。

作為一個很有能力的下屬,周魴自然不可能光否定領導的想法,而不給出解決思路。

04

周魴在否決了孫權之後,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別人那幫軟骨頭去幹這麽重要的事,讓爺們我親自來吧!

按照道理來說,人家山賊水寇跑去曹休勾搭,人家曹休有相信的理由,你一個有東吳正式編制的體制內人員,你憑啥去騙人家曹休。

但這並不是周魴的異想天開,而是有特殊的時代背景。

眾所周知,老孫家之所以能成為東吳之主,並不是因為他家的 傳統 江湖威望,而是因為他家的拳頭夠硬,也就是說,東吳這片地盤,是老孫家憑借武力給打下來的。

但是當時各地都有自己的地頭蛇,你過江龍雖然強占了我們的地盤,但是我們心裏是不服你的,而在孫權這邊, 我既然打的下來,就能消化,我一時解決不掉的,我還不能慢慢消化嗎?

05

孫權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些人無奈接受了,有些人則是口服心不服,也有人幹脆就找機會跑路了。

因此當時東吳的官員,私下跑去和曹魏那邊勾兌,是符合當時社會潮流的,因此周魴的這個提議並不算突兀。

孫權在同意了周魴的計劃之後,又安排人配合周魴演了一些戲,這些戲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孫權不待見周魴這個有功的人,周魴很受傷。

戲演的差不多了以後,曹休就接到了周魴訊息,說他想棄暗投明,並打算把之下的鄱陽當作投名狀獻給曹休。

曹休的大領導魏明帝曹睿,早就安排他對東吳動手,曹休也做了很多準備,但從沒有周魴這麽大的力度,於是曹休當即決定—— 出兵!

06

魏明帝曹睿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自然不放心曹休自己一個人去,當時和曹休搭班子的人是 司馬懿

其實早在這次戰役開打之前,曹睿就曾安排司馬懿打東吳,但是司馬懿很滑頭,想讓曹休幫他攻堅,但是曹睿擔心司馬懿在軍事上太有作為,所以就另外做了暗排,並派了張郃過來制衡司馬懿。

結果那邊曹休急急忙忙的去打東吳,司馬懿這邊卻找各種借口不配合。

結果曹休果然中了東吳那邊的算計, 兵敗石亭

曹休大敗之後,沒多久就郁郁而終。

周魴因為此事繼續升職加薪,並為老周家的未來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後來周家在江湖上混出了「 江東之豪,莫強周、沈 」的名望。

而隨著曹休的死,司馬懿在曹魏的軍事序列中,也往上走了一格,這為司馬家後來篡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似簡單明了的石亭之戰,其實裏面內幕重重,如果細看,這場戰役並不比三國四大戰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