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平津戰役前,黃永勝說憑四野自己就能打敗全國蔣軍,確實如此嗎?

2024-02-06歷史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開赴華北,將與華北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力求就地全殲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60萬人。東野80萬大軍入關時,任第45軍軍長的黃永勝(原8縱司令員)看著浩浩蕩蕩的東北野戰軍入關隊伍、坦克和戰車部隊,感慨又自豪地說了一句話:「現在單憑東北解放軍(四野)的力量,基本就能打敗全國蔣軍了。」軍長的這句話,反映的是客觀事實嗎?

如果單從解放戰爭時我軍各部隊的規模和實力來看,東北解放軍確實出類拔萃。48年遼沈戰役後,東北野戰軍得到進一步壯大,俘虜、改編國民黨軍人員近40萬,加上繳獲的美械、日械裝備,已經能武裝起120多萬正規軍,其中野戰主力部隊接近100萬人,均是百戰老兵。刨除入關的12個主力軍及炮兵、後勤保障隊伍,還有足夠的兵力留下鎮守東北。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光是文章開頭時黃永勝任軍長的45軍,遼沈戰役後的總兵力就達到4個師5萬6千人之多,比淮海戰役時國民黨軍孫元良第16兵團一個兵團的規模都要大。一個軍頂對方兩個軍,四野將領們信心自然非常足,入關時說出豪言壯語不奇怪。

但是此時全國蔣軍的實力仍不容小覷。遼沈戰役中盡管衛立煌集團近50萬人灰飛煙滅,但華中剿總、華北剿總、徐州剿總等國軍主要作戰序列仍然建制完整,中央軍尚存第5軍、第18軍、13軍、52軍、25軍等諸多王牌部隊,地方派系中桂系第7軍、傅作義第35軍也非常耐戰,全國蔣軍總兵力仍高達290余萬,此時說憑借四野的百萬大軍能夠蕩平全國蔣軍,著實有些為時尚早。

不過蔣軍剩余部隊有大量充數成分:學生軍、後勤人員接近百萬,再去掉川軍、滇軍及西北內陸地區的部隊,能夠調動作戰且具備一定戰鬥力的國民黨軍,規模並不比四野強出許多。況且四野自北向南攻擊前進,兵力十分集中、士氣也處在頂峰,蔣軍在1948年末仍控制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極大分散了有限的軍事力量,派系之間不團結,難以將多個軍事集團快速集中到華北等前線戰區,加上兩年多來連續遭受敗績,敵人士氣遠遠不如我軍,因此蔣軍防線被四野風卷殘雲般快速突破,是完全有可能的。

還有一點,東北地區是解放戰爭中土地改革最成功的區域,尤其四野政委羅帥,在建設二線兵團征兵方面又有很強的能力,四野入關後的兵力不光不會分散,反而可能越打越多,持續增長,戰線及後勤補給問題並不嚴重。四野若獨自作戰,會比各戰區協同作戰更吃力,解放全國的時間會推遲,但是軍事上仍然有一定的勝算。

話雖如此,依靠四野自己的力量獨自打敗蔣軍只是一種假設。如果沒有解放戰爭前兩年各野戰軍在關內作戰牽制,甚至直接的兵力輸送,四野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成長為黑土地上的戰略大軍,更不要說有余力入關作戰了。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還是各戰區我軍部隊協同作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