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元璋選擇建文帝朱允炆的原因

2024-04-29歷史

我們知道在明初發生過一場爭奪皇位的重大事件,那就是「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朱元璋一代雄主,卻在皇位繼承人的安排上留下了隱患,以至於引起了這場重大的風波,一直為人所詬病。

有人認為,如果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在選擇繼承人時考慮自己的兒子而並非朱標之子,就可以避免紛爭,這裏主要指的是後來奪位成功的朱棣。按照史書的記載,朱元璋是十分喜愛朱棣的,認為這個兒子很像自己。但我們要明白的是,朱棣在即位後對於史實的幹預,必定會采用有利於自己的說法。實際上,在當時無論是禮法和現實情況,朱元璋都不可能立朱棣為繼承人。

首先一點,朱元璋在建國後對於繼承人制度有著明確的規定。在明初朱元璋主編的【皇明祖訓】中關於皇位繼承順序規定,必須以嫡長子為先。這就是說,只有正妻所生之子即嫡子才有資格繼承,而庶子哪怕年長也不具備資格。在皇帝沒有子嗣情況下,可以采用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基本上來講,大致的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居嫡長者方可為大明儲君。

在朱標這個朱元璋最為中意的兒子死後,朱元璋還有子嗣而且自己的兄弟均已不在世,於情於理都是不可能采用兄終弟及的方式的,而是有著皇孫和皇子兩種選擇。其中對於選擇皇子,如果前太子無子嗣,是符合禮法的。而在歷代王朝,大多數情況下一般會采用立皇子而非皇孫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不合禮法,但有利於王朝的穩定,因此反對的情況不多。

關於朱元璋的嫡子,有數種說法。但不管哪種說法,就算朱棣是嫡子,他之上還有老二秦王和老三晉王。據說朱元璋鑒於秦王和晉王的不宵,特別是秦王暴虐,根本不可能為朱元璋所考慮,因此他有立朱棣之意。可大學士劉三居卻告訴朱元璋,若立燕王,將置秦王和晉王於何地?對於此種公然違背禮法之舉,朱元璋最終也只得放棄。

雖然立子有利於王朝的穩定,但越過二子、三子而立四子,難免在其身後不會發生難以意料之事,因為這樣是不符合傳統禮法,也不符合大明王朝的繼承規定的,為了大明王朝的穩定,朱元璋放棄了這個想法。既然立皇子不可行,朱元璋就選擇了立朱標之子,而這種做法也是最符合傳統禮法和明王朝的繼承規定的。朱標是朱元璋最為喜愛的兒子,傾心培養了幾十年,父子間的情誼非常深厚。再加上朱標也有自己的子嗣,既然朱元璋立子不可行,立皇太孫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為什麽朱元璋在朱標的子嗣中選擇了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呢?朱標有兩位妻妾,前太子妃常氏生有兩子,早夭一人,只剩下朱允騰(火通)。而繼太子妃呂氏生有三子,而其中朱允炆則為朱標諸子中最長者。朱元璋之所以選擇朱允炆,除了他年紀最長外,還有其在朱標患病時的表現有關。

在朱標病重期間,朱允炆衣不解帶、日夜伺候,並把三個弟弟召集在一起同住,頗有長兄之風。在朱標死後朱允炆更是嚎啕大哭,顯得痛不欲生。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實意的,但確實打動了朱元璋,最終得以成為了皇太孫。

有人認為朱允炆作為皇太孫是不符合禮法的,原因就在於其母呂氏是在他出生之後才成為太子妃的,並以商代的箕子和紂王為例。箕子和紂王為同母所生,只是箕子出生時其母為妃子,而紂王出生時其母為王後,因此才造成箕子為庶子紂王為嫡子的局面。但我們要明白那種情況是商代禮法下的產物,而周代的禮法則與此不同,按照周代禮法,如果箕子母親成為正室,箕子自然也就成了嫡子。而後世遵奉周禮,朱標的元妃常氏死後,呂氏成為了太子妃,朱允炆自然也就有了嫡子的身份。

但選擇朱允炆而非常氏之子,除了遵循立嫡立長的原則外,其中還有著朱元璋在政治上的考慮。已故太子妃常氏為明初大將常遇春之女,而當時的重要軍事將領藍玉則為常氏的舅舅。當初朱標在時,藍玉作為朱標的主要擁護者,雖然有諸多的跋扈行為,還是能被朱元璋所容忍。但朱標死後,諸子年幼,出於對外戚可能的擅權,朱元璋是不可能將常氏之子立為繼承人的。

最終,朱元璋在全面充分地考慮之後,在禮法這個大原則下,排除了立子而選擇了立皇太孫。而又在政治的考量之下,排除了原太子妃常氏之子,而選擇了最為年長的朱允炆。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他精心布置的身後事最終還是破了局,朱棣用武力奪取了朱允炆的帝位。而就在朱棣進入南京城時,皇宮的一場大火,讓朱允炆的去向成為了一樁歷史疑案,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