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俄雅各薩之戰:一場由於老公公和兒媳婦掐架而誘發的邊境戰爭

2023-12-22歷史

(一)

俄國人在地獄一般的西伯利亞一路東進,到了明朝滅亡的那一年終於來到了黑龍江流域,進入了清朝的地盤。

在這個時候,俄國人才開始知道他們到達中國了。只不過,這裏距離真正的中國還非常遙遠。俄國人能夠見到的還是一些遊牧部落,和此前他們在西伯利亞見到的沒有什麽兩樣。

於是,俄國人就與當地的遊牧部落發生了沖突。這也沒辦法,西伯利亞的生活物資極其匱乏,想活下去就得去殺去搶,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俄國畫家蘇裏科夫的名作【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

此時,清朝方面正忙於入關的戰事,根本無心過問黑龍江流域發生的事情。當時,清朝方面最靠北的官府衙門設在寧古塔(今天的牡丹江),距離俄國人盤踞的雅庫茨克有兩千公裏之遙,黑龍江流域的各部落只是象征性地臣服於大清而已,清朝還沒有向那邊派去過一兵一卒。

順治八年(1651年),冒險家哈巴羅夫帶著由138名亡命之徒組成的探險隊乘船順著黑龍江一路直下,去開拓新的地盤。他們一路燒殺搶掠,到了9月份來到了烏蘇裏江口以下300公裏的烏紮拉村,這裏是赫哲人居住的地方。哈巴羅夫照例又是一番燒殺。

靠著打魚為生的赫哲人不是對手,只好到寧古塔去向清朝官府求救。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寧古塔章京海色這才帶著六百名官軍趕來救援。於是,中俄兩國歷史上第一次交兵開戰就這樣開始了。

海色帶著六百官軍,外加一千多當地土人,於4月4日向著烏紮拉村的俄國人發起了進攻。結果,清軍被打得大敗,傷亡700多人,損失馬匹800多匹,還丟棄了不少火器。

不過,俄國人損失也不小,有十人戰死,七十六人受傷。哈巴羅夫覺得此地不可久留,於是就趁著黑龍江解凍,帶著他的人乘船回去了。

清朝方面得知這一次敗績,十分惱火,下令將海色處死,隨後,設定了寧古塔將軍職務,任命較為有名的將領沙爾虎達為寧古塔將軍,開始籌備下一次作戰。

俄國方面,哈巴羅夫退隱,探險隊的首領變成了斯捷潘諾夫。

斯捷潘諾夫於1653年開始在今天的黑龍江省呼瑪縣修建棱堡,取名卡瑪爾斯克。

1654年,斯捷潘諾夫以卡瑪爾斯克為基地,帶著數百名哥薩克,乘船進入了松花江。結果,在江口處,他們與上千名清軍遭遇。在這些清軍部隊裏,還有100名來自北韓的鳥槍手。經過一番激戰,俄國人被打敗了,被迫撤退,又逃回了他們的卡瑪爾斯克。

1655年,清軍都統明安達理率領大約上千清軍向著卡瑪爾斯克發起了進攻。但是,這種清軍從未見過的棱堡讓他們不知該如何對付。清軍根本就啃不動棱堡,同時,他們攜帶的糧食又很有限,所以只好撤退。斯捷潘諾夫又逃過了一劫。

在自然條件惡劣的黑龍江流域作戰,後勤補給是十分困難的。寒冷的冬季是沒法打仗的,一場戰役沒有獲勝,想接著打就只有等到明年甚至後年。即使到了夏天,遍地的沼澤和森林也讓人寸步難行,所以雙方都只能沿著河流前進,陸戰實際上變成了「海戰」。

(二)

到了1658年的夏季,沙爾虎達終於湊足了兩千人馬,以及足夠的補給品,這時,他率領著這支部隊,乘坐著57艘戰船,沿著松花江而上,去收拾斯捷潘諾夫,而斯捷潘諾夫也恰好帶著他的人,乘船要進入松花江,雙方在河口地區相遇了。

於是,一場「海戰」就爆發了,俄國人簡陋的小木船根本就不是清軍高大戰船的對手。很多俄國人見勢不妙,掉頭就跑。有的人甚至順著黑龍江一直跑進了鄂霍茨克海。

俄國人被打得大敗,有270名哥薩克戰死,其中包括斯捷潘諾夫本人。沙爾虎達乘勝進軍,摧毀了卡瑪爾斯克棱堡,這樣一來,俄國人試圖占據黑龍江中下遊努力就以失敗而告終,下一次入侵要到二百年以後才行了。

挨了一頓胖揍之後,俄國人終於消停了幾年,不敢再輕舉妄動了;大清國這邊由於沒有現代領土意識,君臣們一向把西伯利亞視為無用的蠻荒之地,所以也沒有去爭奪。就這樣,兩邊開始相安無事起來。

但是到了1667年,一樁家庭糾紛又讓中俄兩國關系變得緊張了起來。

在靠近俄國人盤踞的尼布楚城的額爾古納河流域,有一些鄂溫克人的部落,他們是臣服於清朝的。清朝方面為了拉攏他們,把他們名義上編入了八旗,其酋長根特木爾被封為佐領,官居四品。

當然這一切都是虛的,根特木爾這個四品官一個子兒的俸祿也領不到。真正的八旗可以領到錢糧,鄂溫克人卻是毛都沒有一根。

不過,清朝方面還是付出了一點東西,那便是把一個滿洲貴族家的姑娘嫁給了根特木爾的兒子。清朝方面試圖用傳統的聯姻手段把鄂溫克人籠絡住。

然而,這個滿族兒媳婦和鄂溫克老公公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具體因為啥事打起來的,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反正肯定是鬧得不可開交。

很顯然,兒媳婦仗著娘家的勢力在這場爭鬥中占據了上風,因為老公公根特木爾被她給氣走了。

1667年(康熙九年),根特木爾帶著四十多人逃到了尼布楚,宣布歸順沙皇俄國。

2011年,根特木爾的後裔根特木洛娃當選為俄羅斯小姐

對於清朝方面來說,這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兒。根特木爾不管怎麽說,那也是大清國的四品官。堂堂的四品官叛國投敵,這是不能容忍的,只不過由於相距遙遠,從北京下達的指示傳到黑龍江需要的時間太長了。所以直到1670年,駐守在蔔奎(今齊齊哈爾)的黑龍江將軍孟額德才派了一名官員沙蘭岱趕到俄國人盤踞的尼布楚,向俄國人遞交國書,正式要求他們把根特木爾引渡回來。

俄國人接到大清的國書,需要上報給莫斯科的沙皇,這路程就更長了。最終,雙方敲定派代表舉行會談,經過漫長的周旋、等待,最終,雙方的代表於1676年在北京展開了會談。

(三)

三百多年前的中俄兩國首次正式談判就像是跨越時空一樣艱難,歷經多年的等待才好不容易把雙方代表湊到一起。清朝方面出面的談判代表是禮部侍郎富察馬喇,俄國方面則是尼果賴·米列斯庫。米列斯庫這個名字也不像俄國人啊?沒錯,他是莫耳丹瑞亞人,莫耳丹瑞亞緊挨著羅馬尼亞,所以他才有了這麽一個羅馬尼亞式的名字。

尼果賴實際上從1673年就開始啟程東進了,但是到了1676年才到達北京。到達北京後,他與馬喇舉行了會談。

會談中,馬喇提出了清朝方面的三條要求:(1)引渡根特木爾。(2)今後俄方使臣必須遵守大清禮法。(3)俄國人不得再騷擾大清境內的各遊牧部落。

尼果賴提出的要求則長達十二條,其中有諸如清朝今後每年要向俄國進貢白銀四千普特(相當於65噸!),俄國商人今後可以在中國各地自由經商等等條件。而對於引渡根特木爾則是只字未提。

兩邊雞同鴨講,根本就無法對榫,這談判肯定是不能成功了。

不過,尼果賴到北京除了談判之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摸清大清國的底細,就像當年西班牙的皮薩羅要摸清印加帝國的底細一樣。

尼果賴在北京遇到了天主教傳教士南懷仁。

尼果賴是信奉東正教,按理說和南懷仁並非同門,但是南懷仁大概是對於此前的「歷法之爭」導致他蹲班房的事兒懷恨在心,所以他就向尼果賴泄露了他所知道的幾乎所有清朝的機密,而且還對尼果賴表示希望偉大的沙皇能夠派一支軍隊來教訓教訓驕傲自大的滿清。南懷仁甚至把一張黑龍江流域的軍事地圖送給了尼果賴。

尼果賴在談判桌上一無所獲,於1677年離開北京回國。不過,他「摸底」的工作倒是頗有所得。他知道了清朝當時正忙於對付三藩之亂,根本無暇顧及黑龍江的事情。他還自信地認為:「一支規模不大的歐洲軍隊,就足以征服中國。」帶著這些東西,尼果賴回到了莫斯科。

此後,俄國人按照尼果賴的判斷,開始在黑龍江上遊以及額爾古納河等地不斷修建新的城堡,一步又一步地重新踏上了自己的擴張之路。

清朝方面見談判毫無成效,也開始籌備用武力解決問題。1682年三藩之亂結束後,康熙就立即派出彭春、郎談等人到黑龍江一帶進行實地調查,準備發動戰爭。

1683年,郎談等回京報告:「攻取羅剎甚易,發兵三千足以。」

於是,在這一年,康熙派出剛剛在平定三藩之戰立下戰功的薩布素為璦琿將軍,調動了數千兵力,逐步集結到了黑龍江中上遊一帶。

(四)

1683年7月,探險家梅裏尼克帶領著67名哥薩克乘船沿著黑龍江順流而下,打算去大撈一把。沒想到,在精奇裏江口也就是今天的黑河市這裏劈頭碰上了大清的水師。結果梅裏尼克和他的哥薩克只好乖乖投降。

接下來,清朝水師又掃蕩了一些小規模的俄國堡壘,俘虜了不少哥薩克,如此一來,俄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駐地就只剩下離著漠河不遠的雅各薩了。

還是由於路程遙遠、氣候惡劣以及補給困難等因素,所以雅各薩之戰就如同去遙遠的火星打仗一樣拖延得很久很久。清軍想盡一切辦法調兵遣將、運送糧草,但是直到1685年,才把三千大軍連同必須的作戰物資輸送到了雅各薩城下。

1685年6月24日,由都統彭春指揮的三千清軍對雅各薩城堡發起了進攻。清軍不斷地向前推進自己的火炮,在一天的時間裏,基本上完成了對雅各薩的合圍。而此時在雅各薩城內的,則有450名俄國人,他們擁有3門火炮,300支火繩槍,首領是亞歷克賽·托爾布津。

25日,有一支從尼布楚趕來增援的哥薩克人乘船靠近了雅各薩。

這時,由林興珠指揮的福建藤牌兵立即向著這夥哥薩克發起了進攻。擅長遊泳的藤牌兵全身沒入水中,腦袋上扣著個藤牌,兼具呼吸及觀察的功能,然後口銜鋼刀,向著俄國人遊了過去。俄國人只見水面上一頂頂碩大的「草帽」向著自己逼近,不由得大驚失色,仿佛見到了妖怪一般。

結果,藤牌兵把這支俄國哥薩克打得大敗,死傷過半,剩下的人都沒命地逃走了。

當天夜裏,清軍開始猛烈炮轟雅各薩。雅各薩的塔樓和城墻都基本被摧毀,城內有一百多人被打死。同時,清軍趁著夜色和炮火的掩護,將大批柴草堆積到了雅各薩城下,準備進行火攻。

托爾布津見大勢已去,便請求投降。

彭春按照康熙的布置,接受他們的投降,而且還要優待他們。

康熙顯然是從傳教士那裏得知,俄國是一個歐洲大國,實力雄厚,絕非一般的遊牧民族可比。於是,康熙的心裏就產生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的想法。他一再強調要以德服人,打算與俄國人劃界而居,今後兩不相犯。

於是,彭春接受了托爾布津的投降,甚至連他們的武器都沒有收繳,還允許他們帶走了所有的財物。

托爾布津在做出了再也不會回到雅各薩的承諾後,灰溜溜地回到了尼布楚,同時還帶走了一封清朝方面要求談判劃界的書信。他們走後,清軍焚毀了雅各薩城,也撤退了。

但是,托爾布津隨後又回到了雅各薩,重新在那裏盤踞。這樣一來,第二次雅各薩之戰就變得箭在弦上了。

(五)

康熙得知俄國人重回雅各薩的訊息後,立即下令再次發起進攻。不過,他還是抱著「以德服人」的宗旨,要求清軍不要對俄國人趕盡殺絕。

1686年七月,薩布素指揮的兩千清軍又一次殺回到雅各薩城下。這一次,他采用長圍久困的辦法,在雅各薩四周挖掘長壕,將其團團包圍,然後不斷地利用火炮上的優勢,向著雅各薩發動炮擊。同時,清軍這一次經過精心的籌備,做好了在雅各薩過冬的準備。

激烈的戰鬥中,哥薩克首領托爾布津也中彈身亡,拜頓接替他指揮。俄國人越打越少,他們原本有826人,但是到年底只剩下150人了。

這時,1686年十一月,俄國的特使魏牛高(文紐科夫)趕到了北京。他帶來了沙皇的書信,表示願意談判解決邊界問題。

康熙見狀,便下令停止戰鬥,從雅各薩撤軍,同時派特使到尼布楚舉行和談。又是由於交通的原因,清軍對雅各薩的圍困到了1687年的夏天才結束。不過,在圍困雅各薩的過程中,清軍還曾向俄國人提供糧食,允許他們到黑龍江取水等等。盡管如此,到清軍撤走之時,雅各薩城裏也只剩下了66個哥薩克。

1688年,索額圖奉命到尼布楚進行談判,但是半途中遇到了噶爾丹蒙古大軍,索額圖只好返回。1689年,索額圖再次趕赴尼布楚。這一次的談判就帶上了強烈的噶爾丹的陰影。

噶爾丹此時已經成為了清王朝的頭號敵人。康熙已經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噶爾丹身上。噶爾丹與俄國的勾結已經成為了康熙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在康熙看來,把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土地讓給俄國人是很有利的一件事,這樣的話,噶爾丹就無法沿河東進,踏入黑龍江流域了。俄國人實際上變成了替大清在守衛黑龍江,這買賣豈不是很劃算嗎?

另外,康熙還很擔心沙俄與噶爾丹勾結,從而使得噶爾丹獲得大批軍火的援助,所以,他也急於消除噶爾丹的這個外援。

綜合以上因素,索額圖在尼布楚的談判中做出了不小的讓步,把額爾古納河以西全部讓給了俄國人,換來了一紙確保將近二百年和平的【尼布楚條約】。

實際上,康熙只不過是自詡聰明,有些很簡單的事情他都沒有看清楚。

比如,當時俄國人確實是不斷地在暗示他們可能會與噶爾丹聯手合作,但是,假如俄國人真的能夠把噶爾丹用西式武器武裝起來,那麽他們為什麽還要在雅各薩吃那麽大的虧呢?他們為什麽不把這些武器拿來自己用呢?

其實,俄國當時根本就沒有能力向著亞洲方向輸送大量的軍隊和物資,只能派出幾百人的探險隊碰碰運氣而已。清朝方面完全有能力將俄國人趕到貝加爾湖西邊去,而俄國人對此將毫無抵抗之力。

至於噶爾丹,他和他喀爾喀蒙古部落雖然是一個勁敵,但是他不會到黑龍江去,因為那裏什麽都沒有。實戰已經證明,噶爾丹以及他的後人都把自己的基地放在了新疆西藏一帶,所以,康熙那種「以夷制夷」,要俄國人幫助自己來守禦黑龍江的想法完全是多此一舉,沒有必要。

其實,就算是二百年後,當俄國人撕毀【尼布楚條約】,再次向著黑龍江進軍時,他們的實力依然虛弱,並不比當年強多少。如果清王朝敢於堅決抵抗,他們還是可以把俄國人趕走的。只不過,當時的清王朝已經被嚇破了膽,這才做出了屈辱的決定,喪失了大片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