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論持久戰】何以成為史上最強陽謀?只因毛主席戰略布局無人能解

2024-03-03歷史

接上文:120師收復七縣城告訴你,八路軍打縣城沒【亮劍】演得那麽玄乎 。

上文和前幾篇文,我們主要介紹了八路軍三大主力115師、120師、129師在敵後戰場抗擊日寇的主要戰例。透過這些戰例,基本講清了八路軍是如何開展遊擊戰的。

就在八路軍在敵後戰場忙得連軸轉的時候,身在延安的毛主席也沒有閑著。他老人家除了白天要接受各個根據地的戰報,並做出指示外,晚上還要挑燈夜戰,一宿一宿的熬夜寫文章。

很快,在毛主席一宿一宿的努力下,一篇指導中國人民如何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光輝著作就誕生了,這就是【論持久戰】。

在這篇雄文中,毛主席以超越時空的戰略眼光,精準預測到了抗日戰爭的整個過程,為當時處於迷茫狀態的中國人民(包括老蔣國民黨)指明日寇必敗,中國必勝的最終方向,堅定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

本篇,我們就來解讀下這篇著名的【論持久戰】,談談毛主席究竟提出什麽樣的戰略戰術?做出什麽樣的戰略布局?能確保我們一定能戰勝日本侵略者,成為史上最偉大的「陽謀」。

在解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會一邊探討另一個問題:當年的蒙古和滿清作為中國北方兩個少數民族,為什麽在人口、資源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卻能打敗中原王朝,入主中原?

因為網上時不時有一些觀點,喜歡把抗日戰爭和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相比較。如下圖

下面,我們在解讀論持久戰的同時,也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與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相比,為什麽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兇惡的敵人?

從歷史地理上說,蒙古族,滿族在與中華民族的關系上,與日本是有本質區別的。

蒙古族起源於公元四世紀的東胡,是遊牧於大興安嶺以西的一支鮮卑人,被稱為「蒙兀」。他們生活繁衍的地點是在大唐王朝統治下的,蒙古族自古都是華夏民族大家庭的成員。

滿族是由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發展而來的,他們在東北地區生活繁衍了3000年。從西漢開始一直到唐朝,遼朝,元朝和明朝,中原王朝都對東北地區進行了有效統治。

努爾哈赤說白了就是大明王朝的地方官員,和哥舒翰、安祿山是唐朝官員的道理是一樣的。你可以把努爾哈赤起兵叛變明朝比作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

很明顯,二者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造反,都是為了反抗當時的朝廷。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內部紛爭。所以,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和滿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都是華夏民族內部政權更叠。

重要的是,與世界其他地區有些註重血統論,種族膚色論民族不同的是,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相容並包開放民族,我們的民族認同更重要體現在對華夏文明的傳承上。

中華民族因為包容所以強大,因為相融所以生生不息。

在綿延數千年的繁衍生息中,我們的華夏文明既包括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也包括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更涵蓋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

這些源源不斷的註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

所以,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中,維護和傳承以周禮、孔孟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成為我們最堅定的民族認同。

公元1271年,忽必烈接受漢制,承襲華夏法統,建立大元朝。也就是元朝是以儒家思想的綱常倫理為指導思想,以宋朝的文武分權,三省六部為基本政治制度。

所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元朝修史,正式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

滿族作為一個從奴隸社會發展起來的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入住中原後,也是積極學習漢文化,一切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都是在明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雖然他們在後期做了很多妨礙中華民族發展的事,造城了我們近百年的屈辱史,但那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和由什麽民族掌權沒有關系。

所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學習中原先進文化,不斷中文化融合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麽在蒙元和滿清入住中原時,會有那麽多漢族帶路黨了。

我們來看小日本。雖然小日本在古代也借鑒和學習了我們不少文字,制度等方面的先進文化,但他們自始至終都不是華夏民族成員,大中華不認可,小日本自己也不認。

到了近代,小日本更是狼子野心,他們不但殺我們的人民,搶我們的土地,而且還要從根上淪陷中華文明。其最終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以日本為中心的殖民帝國,俗稱「大東亞共榮圈」。

鬼子知道,想要征服中國,僅僅依靠武力是不夠的,只有泯滅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用他那一套軍國主義給我們洗腦,才能使中國永遠淪為他們的殖民地。

所以,抗日戰爭時期,鬼子除了從軍事占領、政治控制、經濟掠奪等方面對中國進行掠奪外,還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實行奴化教育,妄圖徹底淪陷中華五千年形成的華夏文明。

1938年,上海南市的親日小學,小學生在學習日語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鬼子就不斷在淪陷區實施奴化教育,並 將魔爪伸向了中小學教育領域。

比如,鬼子在東北淪陷區將日語定為「國語」。從小學開始就強迫學生學習日語;到了中學,日語課程竟超過語文課一半以上;再到後來,學校居然禁止說中文,只能說日語。

這套教育體系實行數年後,大量東北學生只會說日語 ,漢語只能說幾句日常口語。導致日占東北後期,許多低年級學生只知自己是滿洲人,而不知自己是中國人。

東北解放以後,數年奴化教育的親歷者周嶧在他的回憶中寫道:

在開學後不久的組織的一次迎新大會上,我第一次聽說我們還有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不是日本,也不是偽滿,而是中國。

1939年3月10日,日本陸軍節,上海街頭手執五色旗和日本旗慶祝的兒童

同時,鬼子還在東北地區大肆捕殺愛國知識分子,阻斷中華文明的傳播。 據統計,從1934年至1936年間,鬼子在東北教育界制造了數十起慘案,捕殺愛國師生500余人。

伴隨大批愛國知識分子的被捕,鬼子還強制關閉了東北大學、馮庸大學、交通大學等東北高校,試圖摧毀東北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這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被同化被消滅,那麽這個民族就危險了。 這樣的殖民奴化政策,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清代龔自珍說: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就連我們的蔣委員長也說過:

「國家亡了還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娘希匹的就全亡了」。

只可惜,我們的委員長除了發發牢騷之外,對於鬼子在淪陷區推行的奴化教育,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甚至躲到了雲南鄉下,抱著中國人寫中國最後一本史書的沈痛心情,寫下了【國史大綱】。

目的就是倘若中國不幸亡國後,讓後人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過多麽燦爛的文明,以此激勵後人的民族復興之心。

好在,我們有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指出:

「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策分為‘物質和精神的兩個方面’……在精神上,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不許有一絲一毫的中國氣。」

敵人已將我們過去的文化中心變為文化落後區域,而我們要將過去的文化落後區域變為文化中心。同時,敵後廣大遊擊區的經營也是非常之要緊的,也應把它們的各方面發展起來,也應發展其文化工作。

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敵後抗戰教育的指導思想,建立了根據地的教育體系。

他們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大眾通俗化的語言,在根據地和淪陷區廣泛開展抗戰教育和國防教育,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遺產,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擊殖民奴化教育。從思想根源上確保每一個淪陷區的人還記得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這就是日軍侵華與滿蒙入主中原的本質區別 如果鬼子取得最後勝利,中國將徹底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華夏文明將同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一樣,徹底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日本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抗日戰爭時期也正如國歌裏唱的那樣: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二、蒙元,滿清入主中原是因為自己鐵騎天下無敵嗎?他們主要依靠力量是什麽?

蒙古族和滿族都是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人口巔峰時期也過不了百萬,可動員的兵力也不過十萬。哪裏氣候寒冷,土地貧瘠,所能排程的資源根本支撐不起他們發動大規模戰爭。

而作為中原王朝的宋朝和明朝,則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人口在巔峰時期都過億了,動員個百萬雄兵也是分分鐘的事,為什麽就打不過只有區區百萬的少數民族了呢?

難道蒙古鐵騎和八旗勁旅真的個個是超人,一個頂百嗎?

其實不是,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如果把蒙古和八旗的十萬鐵騎和中原王朝的百萬步兵放在同一個戰場互砍的話,你騎兵再厲害恐怕也會被平推的渣都不剩。

真正的原因就是 :蒙元和滿清建立的一套「兵民合一」的軍事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能在局部戰場上發揮出極大的作戰效能,從而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與他們相反的是,中原王朝經過三百年周期律的痛苦折磨後,已如是一個老態龍鐘,進入暮年的老人了,原有的制度已經變得腐朽不堪了,其組織動員能力十分低下。

所以,蒙元和滿清能夠入主中原, 是勝在制度優勢方面,勝在高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方面。

那他們組織和動員什麽去幫他們獲得勝利呢?當然是占領區的資源了,包括人口,土地,錢糧,財賦。利用占領區的資源,再動員上占領區的二狗子起來為他們賣命,打原來的主人。

比如,蒙古滅南宋的蒙軍統帥張弘範就是河北的漢人,他所統帥的滅宋大軍也是征發於江淮地區的漢人。因為蒙古騎兵都是旱鴨子,不熟悉水戰,如果沒有二狗子帶路,他們在河湖縱橫的江南地區將寸步難行。

而滿清之所以在入關後能百戰百勝,打得大順起義軍和南明軍節節敗退,就因為沖在前面,跑得最歡的是吳三桂、孔有德等一幫「漢奸」,南明最後一任皇帝也是被吳三桂弄死的。

對於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毛主席是有清醒認識的,他老人家在【論持久戰】裏就針對抗日戰爭為什麽是持久戰?最後勝利為什麽是中國?運用唯物辯證法進行了分析。

日本方面:

(一O)日本方面:

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一等的........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就建立在日本的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

第二,日本戰爭....是退步和野蠻的....日本戰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

第三,日本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基礎上進行的,但同時又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戰爭。

第四,......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是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人力、物力之不足........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中國方面:

(一一)中國方面:

第一,我們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面都不如敵人......中國之不能速勝,又在這個方面有其基礎。

第二,中國近百年的解放運動積累到今日......鍛煉了中國人民。今日中國......雖不如日本之強,但在中國自己比起來,卻有了比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更為進步的因素。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

第三,中國又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這同日本又是一個相反的對比。

第四,由中國戰爭的進步性、正義性產生出來的國際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在於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可以看到,毛主席在【論持久戰】裏是承認日本強大和中國落後的,認為日本強是強在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一等的。中國雖然弱,但是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戰爭。

更重要的是:與南宋,明朝時期的古代先民們相比,中國近百年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運動積累到今日,不但鍛煉了中國人民,也促進了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組織和動員能力方面有勝過日本的可能。

也就是說,在軟實力方面,今日中國......雖暫時不如日本強,但和中國自己比起來,卻有了比以往任何朝代更進步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就是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

從這個角度講, 這是日本人根本無法破解的「陽謀」。

三、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復刻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的經驗,為什麽最終會失敗?

對於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成敗,日本鬼子是很有研究的。特別是對於蒙元滅南宋,滿清入主中原的歷史,他們研究的更加起勁。

因為他們認為,蒙古和滿族作為兩個野蠻落後的少數民族,居然能打敗強大的中原王朝。而自己作為亞洲率先進入工業文明的優秀民族,為什麽不能征服中國呢?

所以,雖然滿蒙入主中原和日寇侵華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但在一些戰略戰術上,日本鬼子還是很想借鑒滿蒙入主中原的一些經驗的。

比如,在淪陷區扶植傀儡偽政權,組建漢奸皇協軍,幫助鬼子攫取淪陷區資源為其侵略戰爭服務,實作以戰養戰的目的。

那麽,鬼子的這一套企圖復刻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的經驗,為什麽最終會失敗了呢?

就是因為我們有【論持久戰】的指導,有毛主席偉大而無解的布局,有廣闊的敵後戰場與敵人周旋,最終陷敵人於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就看看抗戰初期山西的戰略部署:

毛主席在寫【論持久戰】的時候,距離盧溝橋事變已過去十個月,不管是國軍的正面戰場,還是八路軍的敵後戰場,都取得了一些經驗。

我們要理解【論持久戰】,就必須先看看這十個月的抗日戰爭是怎麽打的。

抗戰爆發之初,八路軍主要開赴山西,與閻錫山的晉綏軍配合作戰,主要以毛主席的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為主。

但是,我們在忻口會戰那一章節也介紹過,日軍在抗戰初期的攻勢十分迅速和淩厲,他們一路攻城拔寨,在不長的時間裏就占領了省會太原。

太原的失守,使華北戰局發生了根本轉變: 在華北戰場上,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開始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敵後遊擊戰爭開始處於主導地位。

於是,我們就面臨一個新問題:當閻錫山的晉綏軍退走以後,八路軍是否可以憑借自己力量在華北站穩腳跟?並為日後戰略反攻作好準備?

為此,毛主席制定了一個全盤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大體上分為三步:

第一步:建立根據地

隨著閻錫山晉綏軍的全線潰退,許多地方的晉綏軍舊政權立刻陷入癱瘓狀態。

這樣一來,敵後淪陷區那些鬼子兵力不能顧及到的廣大鄉鎮和農村地區的人民,就迫切希望有人能領導他們抗擊日寇,保衛家園。

因此,八路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到這些地方發動群眾,建立民主政權,建立根據地。

毛主席還接連發出指示:

「山西全省的大多數鄉村,使之化為遊擊根據地,發動群眾,收編潰軍,擴大自己,自給自足,不靠別人,多打勝仗,振奮士氣,用以影響全國。」

第二步:天才般的戰略布局

同時,毛主席也十分清醒地認識到,日軍是絕不會答應八路軍在它後方建設根據地,搞得它雞犬不寧的,所以一旦鬼子穩定了局面,他們就會向根據地發起大規模掃蕩。

這就意味著,如果八路軍不能透過遊擊戰粉碎日軍大掃蕩的話,我們建立的敵後根據地就不能立足。

因此,一個天才般的,極具戰略眼光的戰略布局便在毛主席頭腦中產生了。

這個布局就是: 八路軍的三大主力師要搶占山西四個角的敵後農村,對占領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的日本鬼子形成反包圍。

115師聶榮臻部,占領以五台山為中心的廣大農村,開辟晉察冀根據地;

115師羅榮桓部開赴晉西南,以呂梁山脈為中心,開辟晉西南根據地;

120師占領以管涔山脈為中心的廣大農村,開辟晉西北根據地;

129師沿正太鐵路南下,依托太行山脈和太嶽山脈,開辟晉冀豫根據地。如下圖

關於這一決策,我們在抗日戰爭系列第一篇: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卻突陷危境,關鍵時刻,看毛主席如何破局 中已經詳細介紹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看看。

這個布局的高明之處在於:

晉東北的115師,可以隨時進擊平漢、平綏、同蒲鐵路;得手後可東進冀中平原,挺進平津地區;並相機進入燕山山脈,威脅華北日軍的後方。如下圖

晉東南的129師,可以威脅沿同蒲、平漢兩路南進之敵;得手後,還可以伸至冀魯豫大平原;並相機南下,進入黃淮之間,與北上的新四軍相策應。

晉西北的120師,不但威脅著北同蒲鐵路和大同、太原兩大戰略重鎮;得手後還可北進陰山山脈,進入綏遠西部和北部,扼制日軍伸向大西北的觸角——包頭。等等

就這樣,新的部署使八路軍三大主力配置於山西四角。在日軍繼續南進時,我們既可以出擊敵後,威脅鐵路線,又可以在現地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集中打仗與發動群眾兩不誤。

而這四個區域,還可以遙相呼應,互為策應,一方有難,其余幾個方面軍可以發揮鉗制作用,這就給八路軍打破日軍日後掃蕩創造了條件。

這也是日軍根本無法破解的「陽謀」。

第三步:擴大軍力,打破圍剿

為了能在將來打破日軍的掃蕩,就必須快速發展我們自己的人民抗日力量。

而在前十年的土地革命戰爭和長征中,紅軍已經積累了十分嫻熟的反圍剿戰爭經驗。此時只要把隊伍擴大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就能夠打破日軍的掃蕩。

而一旦可以打破日軍掃蕩,那麽這一布局就會顯示出他長遠且強大的戰略威力。

這時候,你放眼看去,就會發現山西表面上為日軍占領,但實際上他們所能占領的不過是幾條鐵路和若幹城市而已。

從整個山西地理上來看,廣大的農村地區實際上掌握在八路軍手裏,日軍實際上反而處於八路軍的包圍之中。

這就對全國的抗戰具有極大的戰略指導意義:只要在全國所有淪陷區照此執行,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略態勢,那麽淪陷區的廣大農村又可將日軍反包圍在中國領土上。

只要我們能在廣大淪陷區的敵後發動人民群眾,建立民主政權,建立根據地,那麽日軍就不可能占領全中國,更不可能滅亡中國。

有了這樣的基礎,將來一旦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形成,中國就會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一部份,日軍不但處於中國的包圍之中,還會處於整個反法西斯國家的包圍之中。

這更是日軍根本無法破解的「陽謀」。

這樣一來,毛主席根據山西的態勢,就勾勒和描繪出了全國的戰略態勢。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把這個態勢形象的比喻為 「犬牙交錯的戰爭」

犬牙交錯的戰爭

(五一)我們可以斷言.........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就是頗為特殊的一點,這是由於日本的野蠻和兵力不足,中國的進步和土地廣大產生出來的。

這種犬牙交錯的形態,表現在下述幾種情況上:

(五二)內線和外線.........

(五三)有後方和無後方.........

(五四)包圍和反包圍——

1、從整個戰爭看來,由於敵之戰略進攻和外線作戰,我處戰略防禦和內線作戰地位,無疑我是在敵之戰略包圍中。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一種包圍。

由於我數量上的優勢兵力,對於從外線向我前進之敵,采取戰役和戰鬥上的外線作戰,就可以把分進之敵的一路或幾路放在我之包圍中。這是我對於敵之第一種反包圍。

2、從敵後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看來,每一孤立的根據地都處於敵之四面或三麵包圍中,前者例如五台山,後者例如晉西北。這是敵對於我之第二種包圍。

但若將各個遊擊根據地聯系起來看......我又把許多敵人都包圍起來,例如在山西,我三麵包圍了同蒲路,四麵包圍了太原城。這又是我對於敵之第二種反包圍。

3、這樣.........兩種包圍,大體上好似下圍棋一樣,敵對於我,我對於敵之戰役和戰鬥,好似吃子,敵的據點(例如太原)和我之遊擊根據地(例如五台山),好似做眼。

4、如果把世界性的圍棋也算在內,那就還有第三種敵我包圍,就是侵略陣線與和平陣線的關系。敵以前者來包圍中、蘇、法、捷等國,我以後者反包圍德、日、意。

.........

(五六)這樣看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

.........

那麽,我們反過來就可以明白南宋和南明為什麽抵擋不住少數民族的入侵了?

南宋和南明的最終滅亡,雖然與其腐朽落後的動員和組織能力不無關系。

但更重要的還是,沒有在中原淪陷區的廣大敵後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戰略布局和穩固根據地,和入侵者形成犬牙交錯的賽局格局,使蒙古和滿清入侵者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對付中原王朝。

四、【論持久戰】的核心要義是什麽?是戰,而不是「熬」

以上,我們分別從傳承民族文化,敵我實力對比,戰略布局的角度解讀【論持久戰】。

從中就不難發現, 論持久戰的核心要義是什麽了?

就是透過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在敵後淪陷區和日本鬼子去搶地盤,搶人口,搶資源。

確保敵後的戰爭資源盡可能的不被日本鬼子利用;確保敵後的人力資源盡可能的不被日本鬼子抓了壯丁去當偽軍;確保敵後的人民大眾盡可能的不被日本鬼子的奴化教育同化。

是的,敵後的戰略資源是相對恒定的,你不去爭取利用,必然會被小鬼子利用。

如果八路軍能在敵後多占領一個村莊,那麽小鬼子就能少搶一袋糧食,少禍害一個村子;

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在敵後多發展一名八路軍戰士,那麽小鬼子就少抓一名壯丁去當皇協軍;

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在敵後多搞一次抗日愛國教育,那麽淪陷區的民族意識就不會亡,就能等到戰略大反攻的那一天。

從這個角度來講,【論持久戰】所描繪的就是一個涉及到軍事的,政治的,教育的,組織動員建設的系統戰略賽局工程。

他從根本上確保了中國必勝,日寇必敗的最終戰爭走向,堅定了中國人民的必勝信心。

當然了,理是這麽個了理,但實際操作起來就不那麽容易了。

比如,我們的蔣委員長帶領的國軍兄弟,他們在四面臨敵的敵後就發展不起來。

因為在敵後堅持抗戰,和鬼子搶資源搶地盤,幹的是虎口拔牙,刀頭舔血的營生,一不小心就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論持久戰】發表後,對老蔣很受啟發,讓老蔣也很重視遊擊戰,他也派遣了大量國軍深入敵後,巔峰時期的敵後國軍有百萬之眾。

但國軍的敵後戰績卻十分糟糕,他們在鬼子的進攻下損兵折將、連連敗退。最終只有三個結果:一、被鬼子消滅;二、淪為土匪山大王;三、在鬼子威逼利誘下淪為漢奸、皇協軍。

國軍兄弟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表現呢?

主要是老蔣把經念歪了,把持久戰理解成了持久 「熬」 。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牽扯進來後,老蔣就更安心的計劃 「熬」 了。

他是小鬼子也不賣力打了,根據地(國民黨叫敵後戰區)也不建設了,軍隊也不訓練了,就在西南地區躲著開始了 「熬」 ,計劃熬到美國人把小鬼子幹趴下後,出來接收日軍投降。

正因有了這種心思,不打仗也不練兵,國民黨軍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的1944年,打出了像豫湘桂戰役那樣「漂亮」的大撤退。

最後,熬到小鬼子投降的那一天,老蔣才驚奇的發現:娘希匹,怎麽山東和華北成了共黨的天下?怎麽我的軍隊全在西南地區貓著呢?

是啊,你想熬到最後撿便宜,但便宜哪有這麽好撿,魚和熊掌兼得的事,憑啥輪你來幹?

所以,論持久戰主要還得突出一個「戰」字。只有戰,你才能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只有戰,你才能在消滅敵人的同時發展壯大自己;只有戰,最後的勝利才屬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