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伐吳和連營七百裏的戰略對錯:兵敗夷陵真的是諸葛亮消極?

2024-02-06歷史

公元223年,天空陰沈,仿佛在哭泣一般,此時白帝城更是一片淒涼,軍師諸葛亮擡頭看向天空,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

他邁著沈重又匆忙的腳步走進了內室,看到室內的景象悲傷不已,此時劉備已經病得不成人樣,眼神渾濁,奄奄一息。

就在剛剛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賢弟關羽和張飛來看望他,二人拽住劉備痛哭流涕,三人擁抱在一起,劉備更是泣不成聲,悲從心底而升。

突然那關羽和張飛匆忙離去,他急得大哭,甚至伸出手去拉二位義弟的衣袖,可是空空如也,他這才從夢中驚醒,只感覺身上一層冷汗,渾身不舒服,隨後就讓人叫來此生最信任的人諸葛亮。

劉備看到外面的人影喊道:「丞相,丞相!」

諸葛亮抹了把濕潤的眼眶走進來,看到滿面黑黃,瘦弱不堪的主公,頓時忍不住淚如雨下:「主公,臣在!臣在!」

劉備拉著諸葛亮的衣袖問:「丞相,您人馬謖的才能如何?」

諸葛亮認真回答:「此人是當今實屬難見的英雄豪傑!」

劉備搖搖頭:「不,朕認為他不能大用!朕要與世長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蜀國的社稷,還有統一天下的遺願,如今賢弟已去,朕時日不多,能信任的人只有丞相一人!」

「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夠使國家安定,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太子繼位可以輔佐,那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輔佐,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隨後劉備閉上眼睛與世長辭,自從夷陵戰敗後劉備的情況越來越不好,甚至蜀國也開始岌岌可危。

自從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後三個國家的走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從官渡之戰後曹操不得不在北方建立魏國政權,走向大好。

當時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蜀國和東吳是聯手的關系了,並一舉拿下曹操,然而自從這場戰役之後兩國的關系也開始緊張起來,尤其是夷陵之戰嚴重的影響了兩國的關系,使沖突更嚴重。

經歷夷陵之戰劉備嚴重遭受了失敗,甚至最終導致劉備流落白帝城,最後憤恨離世。

其實劉備討伐無果和聯營七百裏並沒有錯,而是其中出現了幾大因素,導致最後的結局。

首先劉備討伐吳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奪回荊州,荊州對於蜀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重地,對國家的發展和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劉備采用了聯營七百裏的戰術,其實這個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首先這種戰術很容易導致軍隊分散,難以管理,不容易集中兵力進行決戰,這樣一來也給敵人一個趁虛而入的機會。

而最後兵敗夷陵就存在很多因素了,首先就是剛才提到的戰術問題,其次就是當當時劉備無論在外交和政治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屬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另外內部因素也很多,比如劉備本身,諸葛亮消極趙雲囂張等,都對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當時荊州失守之後看,關羽被呂蒙設計,最後被擒獲而慘遭殺害。

要知道關羽是劉備的義弟,多年的手足之情讓他對感情很重視多麽,當得知關羽死亡他痛不欲生。

隨即又傳來張飛被殺的訊息,一下子痛失兩位兄弟,已經讓年過六甲弟弟劉備身心俱疲,所以不計後果為他們報仇,最終不聽諸葛亮勸阻伐吳,最終慘遭失敗。

劉備當時誓要奪回荊州,要為兄弟報仇,當時他對一眾將士喊道:「今日誓要拿下吳國,要用他們的頭顱祭祀我的兄弟!」

所有將士舉起高呼:「誓要拿下吳國,奪回荊州!」

當時吳國的處境幾乎岌岌可危,劉備成功拿下公安,只可惜最後關頭吳國扭轉敗局,竟然發起火攻,導致夷陵大火漫山,無奈之下劉備退入夷陵城。

最終劉備中計,被火燒的蜀國軍隊元氣大傷,劉備也被險些命喪夷陵,此次戰役中諸葛亮並未出現,很多人疑惑一向以國為重的諸葛亮為何沒有出現呢?難道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是消極的態度嗎?

當關羽去世之時他曾勸阻劉備,最終劉備還是執意報仇,此時的諸葛亮勸阻無果後也就沒有執意阻撓,一切順其自然。

那麽也有人問當時趙雲去哪裏了?其實當時的趙雲年紀也不小了,他這個人一向以忠義為主,對劉備鞠躬盡瘁。

要知道趙雲也是蜀國戰將,雖然在位期間並未封侯,但依然是和劉備屬於同甘共苦,不比關羽張飛的關系差,一向老實本分。

而當時趙雲和劉備的想法有了一些分歧,他不支持伐吳,認為應該先滅曹魏,只有這樣孫權才能膽怯臣服。

這有在吳這件事情上他的態度很堅決,不認為是上策,應該對比較弱的魏國進行討伐,但意見並未被采納,因此在劉備伐吳的戰役上,他並未及時調來趙雲。

只是到了最後趙雲才前來斷後,最終救回了劉備,然而夷陵戰役戰敗,也成了劉備的終極之戰。

其實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原因太多,主要還是和劉備有直接的關系,而和諸葛亮和趙雲的關系並不大,最終留下這樣的悲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