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7年,中央領導觀看諜戰劇後,坐不住了:劇中大反派是中國共產黨特工

2024-02-02歷史

1993年,距解離放戰爭勝利已經過去了四十余載,遙想當年崢嶸歲月,部份革命烈士的事跡仍猶在目,卻也有部份鮮為人知。但英雄雖會消逝,卻永遠不該被遺忘。
某日黃昏,日已西沈,一位約莫七十來歲的老人正在街道上悠閑地散步。
老人名叫劉光人,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曾經擔任過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如今的他早已卸下了職務開始獨屬他的退休生活。


此時一位與之差不多年紀的,頭發斑白的老人向他迎面走來。兩人不期而遇,四目相對間,兩兩震驚。劉光人率先開口:「你是王玉同誌嗎?」
王玉也表現得激動萬分:「是我啊,老劉,咱倆都好多年不見啦!」
隨後兩位許久未見的老人便興致勃勃地敘起了舊。
劉光人提及兩人當年在北平與國民黨相抗爭的那段日子,兩人俱是感慨萬分。
言談間,兩人難免提起了當年的人和事,當劉光人提及閻又文其後人時,王玉竟顯得激動萬分,隨後不由得長嘆一聲:「已經四十多年了,閻又文應該可以解密了,你一定要幫我找到他的子女。」

這閻又文究竟是何人?他又曾經發生過什麽事,竟需要用上「可以解密」一詞?

授命入敵營

1914年,閻又文誕生於山西省萬榮縣的一個名叫榮河的小鎮。雖家境不甚富裕,但其父母卻極為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故而從未短缺閻又文學習的資源。這也讓閻又文自小就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致使他長大後寫得一手好文章。

1936年,年滿22歲的閻又文已經在山西大學法學院學習了2年有余。在校期間,閻又文也接觸到了許許多多擁有先進思想的有誌青年,閱讀了各種各樣的先進書籍,這也讓他的心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念頭在他內心緩緩形成:想要加入共產黨,為革命事業做貢獻。

一年後,正值「七七事變」之際,國人俱是憤慨萬分。身為一個知識分子,閻又文自然也是極為惱怒,惱怒之後便是想要為革命做些什麽,這也愈加堅定了他想要加入共產黨的決心。

後不久,閻又文就動身前往延安,打算先找到紅軍,先跟隨他們行動,後續再慢慢打算入黨之事。

好巧不巧,在閻又文到達延安後,意外遇到了以前的老師——一位資深的共產黨地下人員,徐冰。透過徐冰的關系,閻又文也終於是接觸到了一些共產黨的事情。

當時恰是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正準備與國民黨優秀將領傅作義建立友好關系。但是當時的共產黨老同誌多為國民黨高級人員所熟識,若是派他們前往自是極為不妥,必遭猜忌,故而,作為一個「背景來歷幹凈」的知識分子的閻又文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人選。就這樣,當時還24歲的閻又文就秘密潛伏到了國民黨內,也在日後成為了傅作義極為看重的秘書。

至死未解密

1938年,閻又文憑借其極高的政治覺悟,終於順利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由於當時他還在執行潛伏任務,故而入黨儀式也極為簡略,知曉的也只有寥寥數人,這也導致了往後多年閻又文之事無人知曉,難找源頭。

潛伏的日子自是度日如年又驚險萬分的,作為一個潛伏者,閻又文只能被動地等待上級的聯系,幾年未有上級訊息的事情也是時常發生,但他這一潛就是十余載。

在抗日戰爭期間,閻又文一直極力勸說傅作義對抗日軍,而當時的傅作義對於閻又文也是極為信任,有他的積極引導,傅作義在抗日期間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是位抗日名將。

此後幾年,閻又文多次為中國共產黨事業提供便利。在後來的國共內戰期間,閻又文同誌更是憑借自己多年來取得的信任為我軍提供了不少國民黨的軍事策略相關情報,而當時與之接頭的共產黨人也正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王玉同誌,這也是他提起閻又文之事,表現如此激動的原因之一。

新中國成立之後,閻又文跟隨傅作義的部隊一起被改編,後又正值抗美援朝時期,中央又派遣他們所在軍隊成為誌願軍,遠赴北韓戰場。

戰爭結束後,歸國的傅作義因為表現優異被任命為水利部部長,而受他的調遣,閻又文也被調往水利部農田水利局,而受到組織安排的閻又文,此時的身份依舊未能解密。

直至1962年9月25日,時任農業部糧油局局長的閻又文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終是與世長辭,享年48歲。而在他去世之時,他的身份之謎仍未解密。

多年真相浮現

在閻又文去世之後,他的家人們仍舊只認為他是位國民黨,只是解放之後才開始受中國共產黨指揮。

後來,閻又文的幼子逐漸長大,並且入伍當了兵。由於在此期間表現優異,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可是在後來的政審階段,上面卻顯示對「閻又文」查無此人,一時之間,全家都是震驚又疑惑。

直至199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劉光人與王玉重逢了。而恰好身為閻又文之女曾經領導的劉光人向王玉提起了閻又文其人,這段塵封數十載的真相才終於要被人所知。

文章開頭那幕後不久,劉光人就帶著閻又文的家人找到了王玉以及曾任周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羅青長。也是此時,閻又文的子女才得知父親的真實身份,但出於諸多考量,此事也並未進行大肆宣揚,知曉的也僅是閻又文子女以及他們所在單位而已。

又過了4年,也就是1997年,那一年,電視台播出了一部名為【第二條戰線】的電視劇,在那個年代,這類電視劇廣受國人喜愛,觀看人數也是極多。但是,由於當時閻又文的身份仍舊未曾大範圍公開,不知內情的編劇竟是將閻又文一角色設定成了反面人物。當電視被羅青長看到後,他頓時坐不住了。

1997年7月10日,羅青長特地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丹心一片照後人】的文章。文中記錄了當年事情的始末以及閻又文同誌為中國共產黨默默做出的諸多貢獻,在文章末尾,羅青長借用毛主席【詠梅】一詞中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幾句來表達他對閻又文同誌奉獻行為的精神肯定以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