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9年開國大典前夕,毛主席因堅持這一習慣,造成了「意外」的發生

2024-07-26歷史

前言

1949年,天安門前面的廣場上幾十萬人歡聲雷動,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毛主席身邊的衛士馬武義看著台上站著的毛主席心中不免難過了起來。

馬武義後來回憶起當初開國大典時候站立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感慨的說道: 「在這個偉大的時刻,除了我還有誰知道主席穿了一套破舊毛衣褲登上了張燈結彩的城樓?」

你也是兵,我也是兵

毛主席出生於韶山的一個小村莊,他剛剛出生的時候家裏十分貧困,他的父親因為欠了很多債被迫當了兵。

後來他的父親回來之後便開始自己做一些小生意來維持家用,沒想到生意漸漸變好,讓原本貧困的家庭得到了一些緩解。

他用這些賺來的錢買了一些田地,開始做販運谷子的買賣,在他父親的努力之下,家裏的近況越來越好。

雖然家境後來變得好了一些,但是節儉的習慣卻深深刻進了毛主席的骨子裏,他在生活上還是同往常一樣節儉。

毛主席長大之後,他的父親對他十分嚴厲,經常讓他去幫助自己家地裏幹農活,吃飯也吃的是最差的食物。

後來他去湘鄉學堂求學,學堂裏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地主家的兒子,平時的生活十分講究,毛主席身為一個貧民的兒子,穿的便比普通人差很多。

當時的他只能穿著一身破舊的衣衫去上學,很多有錢的學生看他穿的十分寒酸,十分看不起他,平時也不和他玩。

因此,毛主席將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他刻苦努力地學習讓他擁有了很多的知識,老師們因此非常喜歡他。

5個月後,因他成績十分優異,老師建議他前去省城讀初中, 他也因此意識到一個人是否能取得成功,和衣著財富並沒有很大的關系。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裏,他都認為沒有必要追求這些物質需求,穿著只要能夠保證保暖不露肉就好。

如果說毛主席剛開始節儉只是因為家庭原因,那麽後來的節儉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革命時期艱苦的環境。

紅軍長征結束之後,部隊到達了延安,那個時候,毛主席已經確定了核心領導人的地位,因此,他考慮更多的便是國家和人民。

戰爭年代革命條件十分艱苦,物資匱乏, 毛澤東為了省下錢來支援前線,將自己的生活標準降到了和普通民眾一樣。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是三年發一套棉衣,兩年發一套單衣,平時生活每人只有五毛錢的津貼。因此,很多人的衣服上滿是修補程式。

有一天,毛澤東正在穿一件棉衣,身邊的工作人員看這件衣服已經十分破舊便勸說他重新換一身新裝。

毛澤東聽到工作人員的話,立刻嚴肅的說道: 「我不是已經有棉衣了嗎?這件衣服還能穿,現在條件十分困難,不光只是我,大家的生活同樣艱苦,我們應該帶頭省吃儉用。一人節約一件衣服,前方的戰士就能夠多發一顆子彈,這件衣服補補還是能穿的。」

身邊的工作人員明白主席這番話的意思,但是看到這件衣服實在是破的不能再穿,於是,他只好先斬後奏,找到了管理局說明情況。

管理局知道後立刻想辦法找了一些布料,然後托被服廠的員工為毛主席做了一件漂亮的新棉衣,新衣做好之後,管理局將衣服交給了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長期跟著毛主席深知他的脾氣,因此並沒有將這件新衣直接當面交給毛主席,而是,趁著主席睡著偷偷將它放在主席的房間內,並且將那件舊衣拿了出來。

然後工作人員將這件舊棉衣拆下來,好好清洗了一番。但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件衣服由於穿的時間長,外面的面部都已經變得酥了,不能再縫補上去。

毛主席看到自己的舊棉衣變成了新的棉衣,立刻將工作人員叫進去詢問情況,問道: 「這是哪裏來的」。

「管理局另外制得」 警衛員說道,毛主席接著問道: 「那件舊棉衣現在在哪裏?」 工作人員看毛主席問到那件棉衣,十分不好意思。

只好小聲的說道: 「那件棉衣我們想要拆洗一下,但是由於實在是太破了,拆下來洗完之後,再也縫補不上去了。」

毛澤東聽到這句話一陣無奈,只好對他說道: 「那你說現在怎麽辦?」 面對毛主席的問題,工作人員略一思索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於是,他開口說道: 「主席,現在正好這件衣服做好了,不如就穿這件新的吧」 ,毛澤東聽到工作人員的話,連連擺手表示拒絕,他說道: 「不行,我看要不這樣吧,你幫我重新做一件和你一樣的棉襖吧,你是我,我也是兵,不能搞特殊啊。」

於是,工作人員只好將這件新的棉襖收起來,按照毛主席的吩咐重新為他做了一件普通的棉襖。

毛主席的節儉被很多人看在眼裏,也有很多人曾勸過他對自己好一點,但是,他常常在面對別人的勸告時總是站在大局考慮,面對破舊的衣服,他一貫秉持著補補就還能穿的想法。

毛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沒有條件時不講究,這一條很容易做到;有條件講究的時候不講究,這一條很難做到,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要做到難做的事!」

長期艱苦的生活並沒有摧毀共產黨人的意誌,反而促使著我們不斷的努力向前。在長期的艱苦奮鬥之下,我們創造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1949年全國解放獲得了勝利,這一好訊息也標誌著中國人民即將步入更加幸福的生活。

開國大典的「意外」

1949年10月1日,肅穆的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無數的紅旗隨風飄揚,仿佛他們也在期待著這個特殊的時刻。

下午三點,開國大典如期舉行,在雷鳴般的掌聲和雀躍的歡呼聲中,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裏,只有一個人顯得那麽難過,他就是毛主席的衛士馬武義,馬武義看著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心中頗多感慨。

1949年3月23日,在中國人民的不斷努力之下,全國獲得了解放,毛主席當天帶領黨中央機關領導從西柏坡遷往了北平。

毛主席帶領一眾人「進京趕考」,來到北平之後,毛主席看著前來迎接的人員,對他們說道: 「李自成是農民領袖,揭竿領兵,前仆後繼,好不容易取得了勝利,一驕傲就失敗了,連他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我們可不要當李自成啊!」

毛主席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他進城之後,看到很多人開始追求享樂的生活,忘記當年艱苦樸素的作風,他說這些話,既是為了提醒別人,更是為了提醒自己。

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領導進入北平之後,隨著全國解放,他們開始考慮開國大典的事宜。經中央領導人商量之後,決定將開國大典安排在10月1日這天。

按照既定安排,開國大典安排在下午3點舉行,為了保證第二天的開國大典順利進行,不出現任何差錯,毛主席提前一天晚上,便將各種事情安排好,因此工作到了深夜,直至第二天淩晨都還沒有入睡。

毛主席身邊的衛士李銀橋擔心毛主席這樣熬夜會影響第二天開國大典,因此,催了他好多次讓他前去休息,但都遭到了拒絕,直到早上六點半,毛主席處理完所有的事宜才提出想要休息,還特意通知李銀橋在下午一點的時候叫醒他。

距離開國大典只剩2個小時的時候,李銀橋按照毛主席的囑托將他叫了起來,並將提前準備好的毛巾和茶水交給毛主席。

隨後,李銀橋便去取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要穿的衣服,為了保暖,毛主席身邊的另一位衛士馬武義去給毛主席拿來了一件毛衣要主席穿上。

毛主席向來節儉只要衣服不是破的縫補不起來,他是一定不會扔衣服的,因此,他的衣服一般都是老物件,陪伴他多年。

由於這件毛衣穿了很多年,兩個袖子的肘子上都被磨破了,馬武義看著毛主席毛衣袖子上的襪子修補程式,心裏十分難過。

馬武義只好一邊恢復情緒一邊去找毛褲,當他找來毛褲幫助主席穿上的過程中,才發現原來毛褲也是破的,毛褲的膝蓋處爛了兩個大洞。

他才想到之前原本是要補這兩個洞的,但是,由於那個時候缺少襪子,因此就將這件事情擱置了下來。

毛主席拿到褲子之後,想起在開國大典之前還有會議要開,怕時間來不及,於是在穿褲子的時候,想要趕緊穿上便有一些著急,雙腿便不由自主的使勁蹬了一下,瞬間兩條腿就從破洞口鉆了出來。

馬武義聽到聲音之後,走過來看著毛主席拖著兩條褲腿,對他說道: 「主席,這樣不行的!」 說完,他便走過來蹲下幫毛主席重新穿了上去。

毛主席在他幫著穿好之後,笑著對他說道: 「穿在外面太難看了,老百姓不答應,還好是穿在裏面,反正別人也看不見。」

馬武義聽到毛主席的話,心裏十分不是滋味,這件事情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晚年的時候,每次提到毛主席,他都會感慨的說道: 「一個堂堂的國家主席,一個堂堂的共產黨主席,難道就穿不起一件羊毛衫,穿不起一件衣服」

雖然當時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穿著特別板正的中山裝,但是在場的人只有馬武義知道,在那身極為正式的衣服下面,穿著的只是一件十分破舊,有兩個大洞的普通褲子。

毛主席一直以來在吃穿用度上,從沒有過度要求,只求吃飽穿暖。他十分節省,那條褲子在他身上已穿了多年,一直舍不得換下。

也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習慣,才會在開國大典之前有這樣的「意外」發生,由於那個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再準備新的衣服了,最後毛主席只能這樣穿著參加隆重的開國大典。

毛主席身邊的衛士李銀橋回憶毛主席曾經說過: 「毛主席在世的時候,常常告誡身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老人家也是一直這麽做的。」

73個修補程式的睡衣

開國大典結束之後,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中央辦公廳決定為毛澤東和黨內的一些國家領導人制作一些衣服,毛澤東聽到這一提議原本是拒絕的,但在眾多人的勸說之下,為了慶祝這一盛事,毛主席最後只好同意。

在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之後,中央辦公廳立刻開始著手完成這件任務,在馬不停蹄地籌辦之下,新衣服很快便做了出來,當中央辦公廳將屬於毛主席的衣服送到他的住處之後,毛主席看著幾件又大又長的薄睡衣之時,臉上露出了高興的表情。

很快毛主席就在眾多的衣服中選出了一件薄睡衣和一件厚睡衣,將其他衣服退了回去。從那之後,毛主席只要在家辦公不出門,便一直穿著這兩件衣服。

1952年到1962年整整十年間,毛主席自從那次選了那兩件衣服之後,再沒有添置過任何一件新的衣服。

1962年的一天,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他那件睡衣已經穿了好久有一些臟,於是,便將那件衣服送到了洗衣店將它清洗幹凈。

但是,由於洗衣店的工作人員清洗的過程中太過用力,再加上那件衣服穿的時間過長,因此,工作人員洗完後,那件衣服就有了一塊破洞。

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將睡衣取回去之後,將破洞給毛主席看,勸他重新換一件衣服穿,毛主席只是說道: 「不用,新衣服要花很多錢,那麽多錢省下來可以做好多事情,這件衣服我看補一補還是可以穿的,不用再換。」

在毛主席的嚴詞拒絕之下,從那之後,毛主席身邊的衛士為了不再出現衣服被洗衣店員工洗破的情況,便決定不再送毛主席的衣服去洗衣店,他們也因此養成了為毛主席親自洗衣的習慣。

但是由於這件衣服實在是太舊了,稍微用一點力便會將衣服戳破。因此,更好地完成洗衣服這項任務著實費了工作人員不少的心思。

後來,為了保證洗衣服和洗不破這兩個任務,工作人員便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會在洗衣服之前提前準備好一個加入洗衣粉的大盆,然後將衣服放進去,過一段時間等汙漬溶解下來,再將衣服小心翼翼地提起來,放進滿是清水的盆中將衣服上帶的洗衣粉沖洗幹凈,然後晾幹,便算洗完了衣服。

但是由於每次洗衣服都將是一場浩大的工程,洗的次數多了就不能保證洗完之後還是好好地不破洞,於是,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只好在數次的洗衣折磨中默默等待主席張口申請換睡衣,但是,由於毛主席十分節省,因此遲遲沒有開口。

後來,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等不到主席張口,又不忍受此折磨,大家沒有辦法,只好聚在一起商議解決這件事情的辦法。

最後,在大家的商量之下,決定讓毛主席的秘書葉子龍前去說服主席這件事情。葉子龍來到毛主席的房間將大家的意見傳達給了主席。

毛主席略一沈思,擡頭對葉子龍說道: 「我們的國家現在還不富裕,發的布票也不是很多,人們的生活也不是特別好,在這個時候,我作為國家領導人必須要和人民站在一起,不能帶頭搞浪費的啊,我感覺這件衣服還不錯,就勞煩你們費心補補了。」

葉子龍看沒能說服毛主席,只好含糊其辭的答應,結束了毛主席的房間。

1971年,這件陪伴了毛主席將近二十年的睡衣,終於等來了他的下崗之日。二十年的時間讓這件原本優良的睡衣變成了一件透明的布料,幾乎可以說是一穿就破。

毛主席看到這件衣服的慘樣,實在不忍心繼續穿它,於是,他主動提出了更換睡衣的申請,這年冬天,在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之後,工作人員將它收起來放進了倉庫中。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之後,工作人員在整理毛主席的遺物時,在倉柯瑞找到了這件睡衣,工作人員特意數了一下這件睡衣上的修補程式,發現這件衣服竟然有73個之多。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人一直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毛主席一生簡樸,他不僅自身始終一如既往地堅守著這種高尚品德,也在生活中要求身邊的人和自己的子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該繼承和發揚簡樸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