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此三個職務級別不高但卻是公認的肥差,一任下來後半輩子吃喝不愁

2024-01-16歷史

道鹹年間有個叫張集馨的官員,寫了一本【道鹹宦海見聞錄】,裏面記載了他在各省為官時的所見所聞,並將陜西督糧道一職比作「天下道府第一肥缺」。

禦史仔細查了一下,陜西督糧道確實是肥差,每年的陋規純進項至少有三萬兩左右,說它道府第一肥缺恐怕有點誇張,但至少能排進前三名。

然而,陜西糧道再肥也是個正四品官,要是和上面的督撫藩臬比起來,那就顯得不那麽肥了。即便是總督、巡撫放在清代官場,陋規收入也不見得是最高的。以下幾個職務就能輕松超過各省督撫。

第一個是戶部銀庫司官

戶部總掌天下錢糧,直接與金山銀海打交道,國家的財賦收入皆入戶部三庫,即銀庫、緞匹庫、顏料庫。其中的銀庫就是文獻中所說的 「國庫」、「太倉」

戶部銀庫屬於司級單位,最高長官是郎中,其次是員外郎。在京師各部院衙門中,戶部銀庫的司官任職資格最高,額設郎中四人、員外郎二人,且都是滿缺,漢臣從來不能染指銀庫。

從雍正朝開始,戶部銀庫的行政級別有所提高,需從在京的王大臣中揀選一人兼任「管庫大臣」,怡親王胤祥在世時,就長期執掌戶部銀庫。

道光以前,朝廷對銀庫的管理十分嚴格,各項制度也執行得十分到位,沒有哪個人有包天的膽子敢動銀庫的主意。需要說明的是,【大清律例】中,對監守自盜、侵吞國庫銀兩的處罰及其嚴格,哪怕是拿了國庫一兩銀子,也要判斬立決。

進入道光朝以後,戶部銀庫的管理開始陷入混亂。按照正常的程式,銀庫設有司庫、大使、庫使等低階職官,具體的賬目都有他們經手。此外,還設有庫兵專門搬運進出銀兩。

任何制度執行久了就會有漏洞,道光即位以後對銀庫疏於管理,這讓看庫人員有了可乘之機,庫兵們練就了一項從銀庫偷銀子的絕活,他們透過刻苦訓練將銀兩塞入肛門,據文獻記載,每次進出庫,一個庫兵就可攜帶50至80兩銀子。

從銀庫偷銀子,沒有團隊配合是萬難實作的,郎中、員外郎以及司庫、大使等積極配合,庫兵從銀庫偷得銀兩後,按照五五分成。各職官拿到銀子後,又拿出一部份孝敬戶部堂官。

從道光十年至道光二十三年,戶部銀庫的官員們上下齊手,竟拿走了朝廷900多萬兩銀子。900多萬兩銀子什麽概念?全部放在一起,恐怕能堆出無數的銀山。

根據野史筆記記載,晚清時期庫兵這一群體成為京師中的豪富階層,而銀庫郎中每年的固定進項也在8萬兩以上。區區的五品郎中僅分贓一項就多達8萬兩,而各省總督的養廉銀不過才一萬多兩。

第二個是內務府銀庫員外郎

內務府主管皇室事務,下設的廣儲司也是出了名的肥水單位。廣儲司設六庫(銀庫、皮庫、瓷庫、緞庫、衣庫、茶庫)。

和戶部一樣,廣儲司銀庫也是監守自盜的重災區。銀庫的最高長官是員外郎,其下是司庫、司匠、庫使等官。

按照正常的管理制度,銀庫平時是有固定日期開庫收發的,開庫時必須有庫官三人同時在場,不準一人入庫;閉庫時,由庫官三人共同簽畫鎖封,粘於鎖上,而且銀庫鑰匙是由乾清宮侍衛保管,用時自取。

盡管制度如此嚴密,但到了晚清時期官場腐敗,貪婪成風,管庫者多為監守自盜。盜竊銀兩的主力仍是庫兵,偷盜方式也和戶部銀庫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廣儲司官員們來得更直接,庫兵每次偷盜銀兩後,都會將一半放在門後,庫官們也都心知肚明,因此也從不管庫兵偷竊事。

廣儲司銀庫畢竟不是國庫,存銀的基數不大,通常情況下只有幾百萬兩。但是這些皇帝的家奴們膽子大,據清末官員透露,廣儲司員外郎是內務府收入最高的職官,年收入保底是5萬兩。

第三個京師和各省稅關

清代的稅關分為「戶關」、「工關」,征收百貨稅的為戶關,隸屬戶部;征收竹、木、船鈔的為工關,隸屬工部。總體而言,戶關比工關征說數額大,油水也更多。

康熙以前,京師和各省稅關的負責人為「監督」,比如崇文門監督、滸墅關監督等等。有些重要的稅關監督是由其他職務兼任的,如閩海關由福州將軍兼管;滸墅關、西新關、北新關分別由蘇州、江寧、杭州三處織造兼管;粵海關、淮安關則由戶部奏請簡放。

各省稅關的額定進項並不高,就拿經濟最發達的江蘇省為例,滸墅關額定為495226兩,淮安關325116兩。

不過這些只是上交給朝廷的,實際上征收的稅額要遠遠高於此數,至少應在三倍以上。而多出來的這些稅銀全部進了各級官員的口袋。

稅關監督是出了名的肥差,乾隆以前向來都是委任旗人擔任,而且皇帝也清楚其中的門道,有意讓旗人子弟借機撈錢。

因為稅關監督缺少,誰都想去,所以皇帝想了個辦法,規定稅關監督一年一任,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旗人子弟能享受這一絕好的待遇。

稅關的賬目同樣也是出了名的亂,每年更換一次稅關監督本身就不合理,業務還沒熟悉就要調離崗位。所以只要是謀上這一差事,其他根本不用想,放開手腳從百姓手中撈錢便是。

至於說稅關監督一年到手的銀子有多少,具體數位禦史也沒查到,不過官場中人都認為,只要幹上一任監督,後半輩子的吃喝花銷就不愁了,如此算來怎麽也不能少於三萬兩。

以上介紹的幾個職務和差事,級別還都不高,事實上很多人當官的目的不一樣,有的為了升官有的為了發財。說到底,兩者只要占了一條,就不枉在官場走上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