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最後補銜的軍中「將聖」,千裏乞討尋黨,毛主席:這是中國大功臣

2024-07-20歷史

1958年,從部隊送出上來一份特殊的申請。這份申請只寫了一個人的名字,中央想為一個名叫 李聚奎 的人,專門補辦 一場單獨的授銜儀式

此時距離 「五五授銜」 已經過去了三年,沒有人知道這樣的一份補辦申請能不能透過審批。申請送到毛主席手上時,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毛主席大筆一揮,十分爽快地批準了這次的補銜。

看著申請上那個熟悉的名字,毛主席感嘆道: 「這可是我們的大功臣啊!」

李聚奎到底是什麽人,能讓毛主席給出這樣的評價呢?他又是為什麽沒有趕上開國後的第一次授銜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開國上將的曲折一生吧!

1904年出生的李聚奎,原名李新喜。 雖然家裏很窮,但父母卻頗有遠見,砸鍋賣鐵供他上了學。事實證明,這是個無比正確的決定。

1926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革命的火種傳遞到了全國。時年22歲的李聚奎受到感召,少年熱血的他立誌投身革命,參軍報國。他和同鄉的夥伴一起瞞著家裏偷偷報了名。 為了不讓這事被發現,還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 李聚奎 報名登記的人聽了,直誇他的名字好。

奎,是中國神話星宿之一。聚奎,聚奎。新名字裏包含的,是他心中對於革命的向往,是盼望天下有誌勇武之士能集於一處的心願。

當時一腔熱血的李聚奎或許從沒設想過,這個新名字會就此跟隨他走過崢嶸的一生。

參軍後的生活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麽簡單。有些同鄉的人頂不住行軍打仗的苦,沒過幾個月就離開了。也有的人在戰場上喪命,年輕的生命終結於此。但李聚奎卻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戰中,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靈活的頭腦,在軍中屢立戰功。

不久後,他 因出色的表現被任命為高級指揮員和高級將領 ,一步一個腳印,隨後還在紅軍的兩個師裏都擔任了師長。

長征過程中, 突破烏江 強渡大渡河 ,都是他帶著先頭部隊沖在最前面。作為紅一師的師長,他們所在的隊伍被稱為紅軍的 「開路先鋒」

橫渡烏江和赤水時,國民黨的部隊在大渡河對岸。為了阻止紅軍渡河,把所有的渡河工具全部運走了。面對這樣的困境,李聚奎悄悄摸到了馬鞍山口,透過望遠鏡,觀察著兩岸的局勢。

李聚奎發現,雖然蔣介石下令把所有的渡河工具都運走,但卻有個國民黨的軍官,專門留下了兩條船供自己享樂。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紅軍之友」的 賴執中

當時的國民黨,派系爭端不斷,政權已經腐敗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蔣介石對此卻絲毫不在意,這也給了共產黨更多的可乘之機。早年間, 賴執中曾回到老家安順場,聯合當地勢力,將大渡河附近農民強行收為賴家佃戶,由賴家統治。

這次為防止共產黨渡河,蔣介石下令燒毀南岸的所有房屋。連賴執中那大半條街的房產,也包含其中。貪得無厭的賴執中自然是狠不下這個心,暗地裏悄悄保下了房子,還偷偷留了船只,供自己使用。

為了方便自己逃跑,他還 在紅軍到安順場的必經之路上,設了10余個崗哨 。賴執中以為紅軍在這兒人生地不路熟,即便過來也要花很長時間,早晚會被哨兵發現,到時他再慢慢收拾過河。為了方便逃跑,他另外還準備了一條船,以便事發後可以快速乘船逃到對岸。

但他卻沒想到, 紅軍到了之後立刻能和當地的漢、彜兩族人民打成一片。有當地人帶路,共產黨早就把沿途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

就在賴執中還做著美夢享樂的時候,紅軍已經悄無聲息地找到了賴執中留著渡江的船。

李聚奎命令手下楊得誌,組建了17人的渡河奮勇隊。 17位勇士僅憑著一只小船,在火力掩護下,搶渡成功,一舉扭轉了戰局。當共產黨的小股部隊殺來時,賴執中這才如夢初醒,慌慌張張地翻墻從後院逃跑了,船也顧不上要了。

就這樣, 「開路先鋒」 李聚奎再次為紅軍的勝利,創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如果沒有他,渡江時還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但就是這位的一位勇士,卻在長征結束後,迎來了從軍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打擊。

1937年,李聚奎帶著隊伍行軍至異常寒冷的 祁連山 下。 本就有些不適應這裏的惡劣環境,再加上敵人馬家軍有騎兵加持,紅軍的西路軍不敵兇悍的對手。打了幾次敗仗,戰士們的情緒也跌落到了谷底。 李聚奎見狀,一個個找同誌們做工作,同時鼓勵大家,拿出共同克敵的勇氣。

可是山路險滑,一個不小心就要掉隊。再加上馬家軍一遍遍的瘋狂搜山,一次次的圍追打殺,隊友們一個個倒下,食物和水也越來越少。直到最後,整個隊伍只剩下李聚奎一個人。

望著荒無人煙的祁連山,李聚奎的視線模糊了。眼淚不自覺地從他臉上劃過,說不清是為了他自己而流,還是為那些犧牲在這片荒山上的戰友們而流。

李聚奎自參加革命之日起,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許多戰鬥。不是沒有敗過,但從來沒有像這樣,慘敗到整隊覆滅的地步。

很多人在這種時候,會因為無顏再回到組織中去,而選擇結束革命的隊伍,但李聚奎卻沒有這麽想。 對他來說,西路軍是失敗了,但革命的火種還在。他要找到黨中央,他還要上場殺敵,東山再起!

李聚奎的心裏還記得自己入黨時的宣誓: 「一切為了黨,一切為了人民。」 以及自己曾經說過的話: 「我這一輩子跟黨是跟定了,黨讓我幹什麽,我就幹什麽!」

懷著沈痛的心情,李聚奎踏上了尋找黨組織的漫長路途。為躲避敵人的搜查,他 脫去衣物,換上了一身叫花子裝扮,連身上的勛章都只能藏到樹洞裏,渾身上下只留下一枚指北針引路。 一路乞討要飯,靠著僅剩的裝備,走過千山萬水。

白天藏山洞,晚上披星戴月夜行。一路睡荒地,露宿野外,就這樣走了近兩個月,躲過了敵人的三次圍捕,才終於重新回到了紅軍的隊伍裏。

再見到毛主席時,李聚奎幾乎累得癱倒在地。毛主席卻忍不住對這個湖南老鄉連聲贊道: 「你是雖敗猶榮啊!」

回到革命隊伍後,李聚奎的才能再次有了用武之地。抗日期間,李聚奎作為 決死一旅旅長兼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深刻認識到機動靈活作戰方式的重要性,發明了非常多實用的戰術與技術。

最開始的時候,李聚奎突發奇想,從決死一旅部隊,和地方民兵中挑選出最優秀的射手,組成了 「冷槍隊」 。這支冷槍隊的策略。是根據敵軍出兵數量多少隨機進行變換的。

日軍兵力少,「冷槍隊」就一口氣全殲敵軍。如果日軍兵力多,冷槍隊就以指揮官為主要目標,實行「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集中力量去消滅指揮人員。

冷槍隊的優勢就是,成員都是精英分子,人數少,目標小,行動靈活,能打能撤。 敵軍被打個措手不及,還沒弄清我方的兵力和實力,冷槍隊早就撤退得無影無蹤了。讓對方無法發現目標,以最少的兵力和人力,給敵人最大的打擊。

除了「冷槍隊」,李聚奎還發明了 「地雷戰」 ,作為圍困鬥爭中殺敵的主要作戰方式。這招用到後來,甚至讓日軍談之色變,可見其作戰方式的威力和優越性。

隨著鬥爭的深入, 李聚奎還鼓勵所有戰士群眾放手去幹,開創新的作戰方式,對敵人實施最有力的打擊。

發展到後來,甚至還開辦了 「地雷訓練班」 ,能夠以低成本,簡便方式,制造各種各樣的地雷。連老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參加造雷工作,用途更是十分廣泛。

這些戰備與戰術不但在抗日戰爭中運用廣泛,也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與國民黨的對抗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投降後,群眾都期盼著能和平解放全國。 國共雙方由此也即將進行談判,但列強美國卻執意要透過指揮國民黨。來插手中國事務。 因此我軍成立了 北平軍事調解處 ,但成立之初, 調解處還有一個執行處副處長的空缺,不知道讓誰上合適。

正在大家苦思冥想之際,葉劍英大手一揮,點名讓李聚奎擔任這一職務。 訊息傳到李聚奎那裏,他卻連連擺手,說自己之前沒幹過外交。

「這是軍委的命令,服從就行了。」葉劍英拍拍李聚奎的肩膀,把職位定了下來。並告訴他,國民黨方面想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就必然會安排人說八路軍的壞話,讓李聚奎小心處理。

任重而道遠。李聚奎聽後,認真地點了點頭。新官上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跟隨國民黨和美方代表,到北平的縣區村莊裏去調查。 據說有縣長告狀,說八路軍在他們那兒打砸搶燒,無惡不作。

李聚奎當然知道這是有人用計誣陷八路軍,到地方後,馬上讓縣長把證據拿出來看看。縣長叫來一群農民,這群人跪在地上,呼天搶地地說,自家的房子被八路軍燒了。 邊說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 幾枚彈殼 ,交到李聚奎手裏,說是八路軍「作案」留下的證據。

李聚奎看了看這些 「偽證」 ,不動聲色地對村民說,要再看看別的證據了。村民一見李聚奎居然沒再追問什麽,馬上又帶他們來到一座破房子前, 指著殘留的墻壁說,這都是八路軍幹的。

李聚奎還是保持沈默,又走到屋裏看看。看過後,國民黨的人急不可耐地要給共產黨人定罪,李聚奎卻笑了笑,開始一一揭穿謊言。

他拿出彈殼,說: 「你看看這彈殼,有的地方都已經開始生銹,要是這兩天才打出的,怎麽可能生銹?」 緊接著又說到被打掉的土墻, 「墻壁往往是八路軍的重要掩體,他們既然要殺人搶錢,為什麽會主動把掩體扒掉呢?」

「還有那房屋,房梁上都是灰塵,連地上,桌子上,也是一摸一手灰!哪裏有近期住過人的假象?說是老鄉住的地方被八路軍破壞了,我看你們是臨時找了個破屋子,故意誣陷人!」

眼見謊言被戳穿,國民黨的人只想趕緊溜走,李聚奎一把拽住他,義正言辭地說: 「你們玩的這些小把戲,自己去處理。如果到了明天還不能恢復八路軍的名譽,就讓老蔣自己來處理吧。」 國民黨代表見狀,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嚇得只能點頭。

推舉李聚奎出去工作的葉劍英得知後,大笑著說: 「讓李聚奎來軍調處,真是是個正確的決定啊。」

李聚奎不但能文能武,人品也是沒得說,十分謙虛而且不慕名利。

革命勝利之後,國家需要人去石油部門主持開發工作,李聚奎聽說了,自告奮勇要求調到石油部門, 被周恩來總理任命為部長,主抓石油工業。

參加石油工作期間,李聚奎不但帶領幹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大西北,成功開采出了克拉瑪依油田。 更是在後來籌備、組建了多個石油勘探處,為國家的石油開發和建設工作,貢獻出了全部的力量。 也正因此,他才會在第一次授銜時,錯過了這個機會。

人的付出總會換來報酬,黨中央和組織也時刻記得李聚奎在革命時期的貢獻。

雖然他本人並不會在乎軍銜之類的頭銜,但這份獨屬於革命軍人的榮耀,理應有他的一份。 所以中央對於為李聚奎單獨授銜一事,向毛主席發出了申請。

毛主席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地批準了,還感慨地說道: 「他可是新中國的大功臣啊!」

李聚奎從烽煙滾滾的生死戰場,到和平時期的石油部長、軍事院校領導,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始終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

這份應得的榮譽,雖然來得遲了些,但這枚閃亮的 「軍功章」 ,將永遠被人們銘記於心,永遠刻在他閃閃發光的履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