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毛澤東宴請鄭洞國,一細節讓鄭洞國感慨:共產黨領導人不是官
序言
鄭洞國經歷了豐富而曲折的軍事生涯,盡管遭遇了艱難和坎坷,但他最為自豪的是:晚年時,他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生活道路,為四化建設和祖國統一作出了富有意義的貢獻。
在鄭洞國晚年的歲月裏,他時常深情地回憶起建國前後,周總理和毛主席對他的關懷和教誨等往事……
內心紛繁
1948年春,鄭洞國擔任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第一兵團司令和吉林省政府主席。當時,蔣介石密令他率領10萬大軍死守長春,盡管當時國民黨在東北的失敗已成定局。
1948年10月中旬,錦州城被解放軍攻克,國民黨軍隊的退路被堵,長春守軍被解放軍包圍。在形勢逼迫下,鄭洞國接到解放軍代表的電話,提出放下武器,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政策。
長春之戰結束後,鄭洞國帶領部下徒步出城投降。他原本預料到會遭受戰勝者的侮辱,但卻意外地在城外遇到東北民主聯軍的將領肖勁光和肖華。他們並未表現出戰勝者的傲慢,反而熱情地與他打招呼。
當晚,肖勁光和肖華在司令部設宴招待鄭洞國。原以為是一場陷阱的鄭洞國卻發現,肖勁光和肖華對待他就像對待多年的老朋友一樣熱情,讓他心懷感激。
席間,鄭洞國少言寡語。最終,他向兩位將軍表達感激之情,並提到自己在國民黨的二十幾年,失敗了,寬容接受處置。對於部下的官兵,他希望有願意回家的能夠被釋放。
肖華回答道:「關於這些,我們黨有政策規定,請放心,願回家的我們會幫助他們,願意留下來的也會得到妥善安置。」
肖勁光也表示同意:「既然來了,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可以為人民服務嘛!鄭將軍今後有什麽打算?是願意回家還是願意留下?」
兩位將軍的熱情讓鄭洞國感受到了真誠和友善。然而,放下手中武器容易,放下心中的思想卻並不容易。
盡管在戰場上失敗,但鄭洞國心中依然不甘。多年來形成的思想讓他仍然保持著「軍人氣節」,幻想著成為一個失敗的「英雄」。
於是,鄭洞國堅決表示自己什麽都不想做,只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並提出兩個條件:不參加廣播和登報,不參加公開宴會。肖景光和肖華理解鄭洞國的心情,答應了他的條件。
在宴會即將結束時,兩位將軍委婉地邀請鄭洞國到哈爾濱解放區休息、學習一段時間。鄭洞國同意了這個提議。
鄭洞國在哈爾濱解放區的三個月裏,常常看到慶祝解放的遊行隊伍,生活悠閑自由。然而,他的內心仍然沈悶。
長春解放後,東北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三大戰役徹底擊垮了「蔣家王朝」。
透過報紙,鄭洞國每天都能了解到外面的變化。起初,他對國民黨節節敗退感到煩躁,但漸漸地他的心情平靜了下來。他開始仔細關註解放區經濟建設的訊息,並不禁思考:共產黨為什麽能成功,而國民黨為什麽失敗?
為了尋找答案,鄭洞國主動要求閱讀毛主席的著作,開啟【毛澤東選集】,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啟示。
毛主席在書中對當時局勢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特別是關於國民黨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失敗的原因,以及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結束內戰的願望。這些觀點深深觸動了鄭洞國,使他開始冷靜地思考許多問題。
鄭洞國開始思考為什麽他追隨蔣介石多年,卻發現路越走越窄,最終一敗塗地。他在國民黨統治區親眼目睹老百姓的苦難和怨聲載道,而在解放區看到的卻是蓬勃發展、妍妍向榮的景象……
這一切讓鄭洞國意識到,國民黨的失敗不是偶然,也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誤,而是因為國民黨的極度腐敗和黑暗,最終失去了人心。相反,共產黨專心為人民謀利益,這是他們能夠贏得人民真心支持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鄭洞國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他意識到自己曾經走錯了道路,背離了當初投身黃埔、反帝愛國的初衷。
然而,在那個時候,鄭洞國仍然無法完全擺脫舊思想的束縛,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直到1950年,在一次與周總理的會面中,鄭洞國才有所覺悟……
周總理對鄭洞國的關懷
1950年8月,鄭洞國途經北京前往上海治病,周總理得知後親自在家中接見並宴請他。
事實上,周總理與鄭洞國早有交情。在黃埔軍校時,鄭洞國曾是周總理的學生,後來參加東征戰役,成為周總理的部下。
得知鄭洞國前來,周總理感到十分感慨,他認為多年未見的這個機會十分難得。鄭洞國走進周總理家,發現聶榮臻元帥也在座。
周總理在看到鄭洞國後迅速起身迎接,緊握著他的手,感慨地說:「歡迎你啊,我們很多年未見面了,難得有這個機會呀。」
在鄭洞國開口前,周總理繼續說:「洞國,我曾經給你寫過一封信,那封信是在解放軍圍困長春時寫的……」
隨後,周總理復述了信中的內容,讓鄭洞國感到驚訝。得知老師周總理在信中勸說自己顧念當年黃埔軍校之革命初衷,毅然舉行反蔣起義,及時回到人民的懷抱,但因當時城內戰亂,這封信未能送達。
鄭洞國感動得說:「總理,幾十年來,我忘了老師的教誨。長春解放前夕,您還親自寫信給我,我感謝您和共產黨的寬大政策。如果當時能見到您的信,我轉變得可能會快一些,不會那樣頑固了!」
周總理擺了擺手,笑著說:「過去的事兒不提了,你不是過來了嗎?咱們今後都要為人民做點事嘛!」
鄭洞國連連點頭。在坐下後,周總理詳細詢問了鄭洞國的身體和家庭狀況,表現出親如家人一般的關懷,讓他感到無比溫暖。
當周總理問及鄭洞國今後的打算時,鄭洞國突然顯得有些沮喪,不久後他說:「我別無所長,人也老了,打算回家鄉務農。」
坐在一旁的同誌打趣地說:「好哇,你在老師面前還敢稱老?」
這一句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周總理也親切地開導:「洞國,你還不到50歲嘛,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為人民做貢獻。現在國家建設剛剛開始,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呀。你養好身體,隨時都可以來參加工作。」
周總理的親切關懷深深觸動了鄭洞國,讓他深刻認識到共產黨人的豁達胸懷和真誠待人的態度。相較之下,他自己曾頑固地奉承一個早已被人民唾棄的反動政權,這種狹隘的想法顯得過時。片刻之後,鄭洞國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在上海接受治療期間,鄭洞國親眼見證了這座大城市的巨變。抗戰勝利後,他曾在上海居住,對這個昔日的花花世界和冒險者的天堂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令鄭洞國意外的是,解放僅僅一年多,上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昔日的惡霸和流氓幾乎被清除一空,整個城市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下變得井然有序,充滿生機,居民安居樂業。
面對上海繁榮的景象,鄭洞國由衷贊嘆,他相信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很快,鄭洞國寫信向周總理報告了他對共產黨新認識的看法,並表示願意參與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周總理收到鄭洞國的電報後,立即回電邀請他來京。
1952年春節前夕,鄭洞國踏上了北京之行。周總理在工作繁忙之際再次會見了他,並設宴款待。
初次見面,周總理依然和往常一樣,親切關懷,鼓勵地說:「你的思想有了很大的進步,值得慶賀。我代表大家歡迎你。你比我年輕一些,完全可以多為人民服務。」
鄭洞國點頭表示:「感謝總理的關懷,我已安排好上海家中的事務,很快就來京工作,聽候總理的安排。」
1952年夏天,在周總理的關懷下,鄭洞國全家搬到了北京,他被任命為水利部參事。
在毛主席的關懷和建議下,鄭洞國成為國防委員會委員,參與國家機要工作。
在擔任水利部參事時,鄭洞國的薪資只有八十元。後來在毛主席的建議下,他成為國防委員會委員,級別提升到九級,薪資增至二百七十元,還有專車。鄭洞國對毛主席心存感激。
1954年的一天,鄭洞國收到了毛主席親自送來的請帖,邀請他到中南海赴宴。
接到請帖後,鄭洞國既高興又有些不安。毛主席工作繁忙,為何要特地接見他呢?然而,當天終於到來,鄭洞國遲到了幾分鐘,進屋後看到賀龍元帥、葉劍英元帥等人已經在座。
對於鄭洞國的緊張,毛主席心知肚明。毛主席看到他後立即迎上前握手,並讓他坐下。
一開始,鄭洞國有些拘謹。但毛主席坐定後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讓他松了口氣。
在大家都就座後,毛主席問鄭洞國:「你抽煙嗎?」
鄭洞國略帶拘謹地回答:「抽。」
於是,鄭洞國拿起一支香煙,沒想到毛主席敏捷地擦著火柴,站起身給他點煙。
這一瞬間,鄭洞國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隨和和親切。這與國民黨官場上的傲慢派頭形成鮮明對比,讓鄭洞國回想起在國民黨軍中二十多年的經歷,從未有人如此對待過他。更令他意外的是,第一個如此對待他的人竟是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毛主席。
多年後,鄭洞國回憶起毛主席的親切動作時曾感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人,國家元首,居然為我點煙。這使我感到共產黨的領導者不是官僚,而是樸實的人民公仆,平凡而偉大。」
當然,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在鄭洞國心情復雜的時刻,毛主席笑著說:「我們終於坐在一條板凳上聊天了,你叫鄭洞國,好啊!你對人民是有功勞的。」
毛主席的一席話讓鄭洞國更加激動,隨後毛主席詢問了他全家的生活情況。得知一切安頓好後,毛主席連連點頭:「你的家庭生活有保障了,就得多為人民做些事情嘛!你今年才五十一歲,還很年輕啊!」
鄭洞國頓時感到一陣驚訝,毛主席居然知道他的年齡。在這種深刻了解下,鄭洞國連聲答應毛主席,一定會為人民做出更多貢獻。
在一番談話後,鄭洞國忽然問道:「主席,您的馬列主義學得如此好,有何竅門?」
毛主席略帶思考地回答:「一個人的思想總是在發展的,立場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立場改變了,自覺地放下身段,向人民學習,馬列主義也就容易學好了。」
毛主席的這番話讓鄭洞國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深受啟發。此後,他始終記住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教導,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努力工作。
晚年時,鄭洞國多次慶幸地對家人說:「我這後半生幸虧跟著共產黨。」
1991年1月27日淩晨,鄭洞國結束了他八十八年漫長的人生旅程。黨中央為他舉行了最高規格的追悼儀式。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